与朋友聊天,他问了一个问题,听起来似乎很寻常,却让我感触颇深。“人是从哪儿来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这还不简单,母亲生的呀。”
朋友不满意,他说:“我想要一个深刻的,富有哲理的回答。”我沉吟半晌也没答上来,最后他揭开谜底:“从根本上讲,我们生于泥土,最后还要回归泥土。”我愕然,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
地球上因为有泥土,万物才得以生长。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泥土,而动物又以植物为食,所以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泥土。可以说泥土是生存的物质基础。
生物在生命结束后,又会化作灰尘回归泥土。泥土是生物的最终归宿。
放眼望去,凡是有土的地方都会有植物生长。那些肥沃的农田自不必说了,会生长庄稼。庄稼不屑于生长的沟沟坎坎、边角旮旯,野草们可不会嫌弃,非但不嫌弃,而且还会热烈追捧,迅速抢占。在这里安家落户,生长成一片葱茏的绿色。
岩石的缝隙里若是有一点泥土,小草是绝不会放过的,它们会满心欢喜地在这里生根发芽,顽强生长。老屋的房顶上,瓦片缝隙里若是存积了泥土,即使少得可怜,也会有草籽在这里落地生根。吸收着泥土里的营养、水分,时间久了便长得成排成行。
若是某个地方连草都不长,也就更不会长庄稼了,也就不会有人居住了。这样的地方被称为“不毛之地”,比如:沙漠。如此看来,土地真是太神奇了,它能长草、长庄稼、养活人类。
土地对人类是如此重要,没有了土地人类就无法生存。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争夺土地。
在封建社会土地是财富的象征,土地越多财富就越多,实力就越雄厚,所以有钱人会尽可能多地买地。诸候国为了扩大疆域、争夺土地,不惜频繁发动战争。土地,炙手可热。
人们常常把土地比作母亲。我很喜欢这个比喻,它形象、贴切,让人感觉无比温暖。母亲养育了我,而土地养育了人类,养育了万物。
它是那么无私,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水,却不索取回报。它又是那么宽厚,能包容我们的任性;包容我们的无知;包容我们犯下的小错。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土地。
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有些人把注意力转移到积累存款上,好像只要有钱就可以衣食无忧。土地的重要性在悄悄下降。
那么,有钱就一定能买到粮食吗?不一定!如果别人不愿意卖给我们呢?我们空守着一堆存款却换不来粮食,存款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我们早已解决了温饱,过上了富裕生活。这正是因为我们有珍贵的土地。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都要吃粮食。而粮食又是从土壤里长出的。
土壤的形成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时间。可是要破坏掉却很容易,就在人的一念之间。正所谓“万年成之不足,一旦毁之有余。”毁坏的土地很难再恢复到从前。
没有游乐场,日子能过下去;没有别墅住,日子也能过下去。但是没有粮食吃,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历史上我们有过没粮吃挨饿的时候,那时候人们挣扎在饥饿线上,度日如年,倍受煎熬!
相比之下,我们要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有责任珍惜土地,有义务保护土地,一寸一毫都不能浪费。
宝贵的土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从祖先手里继承了土地,继承了这份弥足珍贵的财产,就要用心守护,将来完好地传给子孙,免得愧对祖先。
我们有子女,以后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是因为爱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好好活着。绝不是要让他们忍饥挨饿受煎熬的。
爱孩子,就为孩子们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留下足够多的土地,让他们有田可种、有粮可吃、有地可安息。如此,当我们扪心自问的时候,心里才会轻松坦然:我对得起祖先,也对得起子孙。
《钱氏家训》里讲:“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这是祖先的谆谆教导,是语重心长的殷切叮嘱。
珍惜土地、保护土地,是利在天下者,也是利在万世者。我们应该在这件事儿上多下功夫,好好地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