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青铜时代》中写过这么一句话:“要么证明我们有实用性,要么证明有观赏性,总之要有存在的价值。”我不知道他在写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认真的意思。倘若如此,就说明我们活着总要给别人看一看,否则活与不活都差不多。为别人而活的想法说起来有些奇怪,但我现在也没什么强烈的反驳意见。
说到实用性,我们已经十分熟悉。假如你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说是有了实用性。当然,还需要摆出来给别人看到。对于观赏性,我们也不陌生。八荣八耻、二十四字,背会了这些,就可以证明自己具有观赏性。如果对这些东西实践力行让别人看到,那就不仅具有观赏性,也具有实用性了。
大一的时候,我无意中参加了一个读书探讨会。会后主持人通知我获了奖,可以获得两本书,要我提供书名,好在颁奖晚会上送给我。这是一件好事。然后她又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请务必在颁奖晚会上背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让我摸不着头脑,于是放弃了参加晚会,不用说,想要的两本书也没拿到。对于这件事,我是这么理解的:读书的人对自己信心不足,需要提高一下观赏性……也许这就是加缪所说的:“向着高处挣扎,本身就足以填满人的心灵。”可以想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既有实用性,看起来还要尽量有观赏性……
对于观赏性,《红拂夜奔》是这么说的。隋朝权贵家里有一群淑女,她们每天不干活、也不大走动、也不大说话、也不大见人,每天就是等着主人传令时出来让客人看一看,就像个花瓷一样。这就可以说是很有观赏性了。我很怀疑人能不能在这种条件下安然生活下去。还好作者跟我想到一块去了,于是红拂跟着李靖私奔,绝代佳人和王二发生了关系(《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这说明光有观赏性是不够的,人还得有点实用性。
实用性是很重要的部分,对于有上头管着的人而言,对此一定很不陌生。罗曼·罗兰《名人传》里的三位英雄,都是实用性的杰出代表。最妙的是,他们死后如此被人传说,又大大增强了观赏性。对于实用性和观赏性的讨论,可以先说到这儿。
仅仅有实用性,会被人当成傻子;若只有观赏性,会把自己变成疯子。为了让自己不疯不傻,我们就需要做一些事情,比如说:接受教育。被成功教育后,我们就有了一点观赏性,有当人的价值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在社会上去锻炼实用性。这说明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观赏性比较重要。这一点可以在爱情上找到许多例证,到目前为止,爱情都被认为是浪漫的。实际上,在任意一个时期,爱情都是实用性的代名词。但它也需要对自己进行观赏性的包装。说到这个,我是大男子主义者,还有许许多多毛病,也就是说,我的爱情既不实用也不浪漫,所以我只好去玩游戏,让适者生存的法则把我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
但是不管怎样,我始终怀疑一个人若既没有实用性又没有欣赏性,他是不是真的等同于不存在。就像历史死了那么多人,我们不可能一一都记得,但至少我们知道他们死了。有人死过是客观事实,否则我们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看来,任何事都会留下些什么,包括死亡……这些泯泯众生在记录者眼里既没有实用性,也没有观赏性,只剩下一个意义。至于这个意义有没有价值,就要看宣传的人说话横不横。我找工作的时候,投了一百份简历也没回音,说明在别人眼里我既没实用性、又没欣赏性。尽管我人微言轻,但存在和不存在绝对是不一样的:我十分确定这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