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习惯走上坡路,也要适应下坡路。比如职务升降时,比如人老退休时。而人在上坡与下坡之间,真正能做到淡泊从容的,并不多。
见过职场上许多人,一旦上台坐在好的位置,你看他那个神气,言谈举止,马上就不同往日了。走路的姿势变了,说话的语调变了,打招呼的方式不同了,以前发的朋友圈也不见了……
当然,人逢喜事精神爽,人生得意须尽欢,也是人之常情。当官了似乎就要有当官的样子,也在所难免。但如果上升了,还保持原有的本色,波澜不惊,不喜形于色,这的确是种难得的修养。如果变得更加谦虚低调,那就是有更高的修为了。
上坡终有下坡时。而当一个人走下坡路时,能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可能也很难做到。职场几十年,没见过几个台上的人,下台时真正如释重负,兴高采烈的。
有人说话阴阳怪气,有人成天闷闷不乐,有人感觉无所适从。人是情感动物,每个人的心态修养不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真心卸掉重负,或已无能为力,一个普通人没有一定的修养,并不容易做到心无波澜地安于下台。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登山如此,人生之路也是如此。
因为向上爬很费力,常常能集中精神,一路小心谨慎。走下坡的时候,就容易掉以轻心,放松自己,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出问题甚至栽跟头。
尤其对曾经职场上位居高位久了、事业上已达顶峰的人而言,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接受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仍心有不服,心怀不甘,就很难做到轻松下来,就在自寻烦恼自讨苦吃了。
老子《道德经》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建功立业,进入到人生最辉煌的顶峰时,急流勇退,就是顺应了自然规律。
所以,上坡要想到下坡之日,不得意忘形。下坡之时不贪念坡上的风景。居高位者,功成身退,是大修为,大智慧; 而我们普通人,退休离岗,淡泊从容,是好心态、好修养。
愿每个人都能上得坡来,也能下得坡去。在职务升降、人老退休之时,乐于面对,淡然处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