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终于等来了心之神往的书一一《一曲流水红颜寞》。
收到它的时候,正是午休时间,睡意朦胧中接到电话,“快递到了,家中有人吗?”
“有人,马上出来”,我立刻回应,并迅速换好衣服,出门去拿快递。
这个五一假期没有网上购物,我想这个快递应该就是我下单的那本书了。
远远望去,快递员手上拿的东西,从外形看着像似一本书,赶紧道谢接下。
等不及回家,路上就拆了,果然,是我心心念念的所盼之书。
书封面《红楼梦》,曾几经拿起,又几经放下,或不能接受书中那种文字表达方式,或被故事中那弯弯绕绕的众多人物关系所迷惑,至今都没有完完整整的读过一遍。
也许是文化底蕴不够,也许是热爱程度不够。
最终,对红楼梦的了解仅局限于从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中获知。
因此,初期看到老师和简友们分享春风老师的这本新书时,并未过多的在意。
但每每遇到简友们分享此类简文,也必点开看看。
一次看到本书作者在介绍这本书时说,书中的零星文章曾在简书上发过。
于是关注了春风老师的简书号,关注了微信公众号,想了解更多的书中内容。
读着读着,故事中的人物似乎逐渐清晰,我也渐渐被吸引,最终忍不住买了一本,读《一曲流水红颜寞》,了解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
本书作者一笑作春风,古代文学专业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痴迷于红楼和古典诗词,多家媒体签约作者。
难怪,文字中饱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风老师在序中说,少年时读《红楼梦》,眼中只有宝黛两个人;青年时,读到的是一些热闹的场面:生、死、爱、吃、睡;随着年岁渐增,读到的是世态炎凉,人生无常。
果然,每个年龄阶段看红楼梦都会看到不同的场景,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只是作为一个红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可能研究更多,感触更深。
想来我是肤浅了。少年时,看《红楼梦》剧,眼里只有宝黛二人,那时,只看到黛玉的悲,宝玉的欢。
再大后,眼里多了刘姥姥,但那时看刘姥姥只当是一个笑话,看的是一个热闹。
后来再看《红楼梦》剧,也似乎只是进一步理解宝黛的悲欢,感叹刘姥姥的艰辛。
终究不能从文字中看到更多的人,理清那些更多的人物关系。
有人说,《红楼梦》适合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看,每个人看感悟都不相同,同一人每个年龄阶段感悟已不尽相同。
这或许也是红迷们一遍又一遍翻阅的原因吧。
我虽不是红迷,也没有厚重文化底蕴,但仍很开心,今起,我的枕畔也能常置一本《一曲流水红颜寞》,随意一辑阅之,我想也定能带来欣悦。
就如春风老师的签名,时光作度,慢品红楼。
作者签名读《一曲流水红颜寞》,看红楼梦中的多面人性
愿这次我能从中看到更多的人,领略那些妙不可言,读懂那些世态人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