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人生旅途
我们这一代(1984-2018)

我们这一代(1984-2018)

作者: 感姐谈个人发展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17:23 被阅读73次

    文/千载悠悠

    我是1984年出生的。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生的一代。时光匆匆,转眼间,我们80后也奔四了。这些年,我们从咿呀学语、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儿,变成了承担责任、苦中作乐的中年人,这其中的变化是巨大的。而祖国随着改革开放,变化也是惊人的。从一个普通80后的角度,写写这些年的变化,怀念怀念曾经的日子,出于这个目的,我写下了这篇文。

    1984

    1984年10月,国庆节的第二天,我出生了。这一年是农历甲子年。60年一循环,正好赶上了第一年,挺有纪念意义的。

    1984年最让人有印象的是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7月29日, 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射击金牌,打破了中国奥运会“零”的纪录。这件事后来写入历史书。我记得当时背书时还特意重点区分了一下我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和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一个世界冠军是容国团,1959年他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

    同是“第一个”冠军,命运却完全不同。容国团在1966年文革中,不堪忍受批斗,自杀了,留下的遗言是——“我爱我的名誉胜过生命”,死时才31岁。而许海峰运动员生涯结束后,做了射击教练,后来做到总教练,培养了不少冠军。

    人的命运很像大海里航行的船。风平浪静时,开得快不快主要看个人;暴风骤雨时,安全度过还是葬身海底,就要看风浪了。

    我出生的这一年,家里刚刚搬进一个三十多平方的楼房,还有了彩电。不过那年冬天还没有集中供暖,家人怕幼小的我冻着,烧了煤炉子。

    1989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但我当时太小,没什么印象。想在网上查查相关资料,却几乎没找到什么。只有人民网对当时事件的简单评述,一共不到600字。

    关于那年的情况,我听说过两次。一次是中学时,饭桌上偶尔聊到。因为离北京远,父母那时也都工作了,所以关于这场风波父母的印象很淡,似乎没有影响什么。只是听说有一家人,孩子在北京上大学,参与了这次事件,挺严重的,好像死了。当时特别震惊,无法理解。另一次是上大学时,一位辅修课老师和我们偶然间聊起。他那时刚参加工作,是辅导员。因为学校在天津,离北京近,班里的学生热血地去了北京,他不放心也跟着。结果天安门广场学生特别多,他忙着顾学生,连鞋都跑丢了一只。

    人民网那篇评述,用了一个词——“思潮”。我们上大学时,忙着考公务员、考研、考证、找个好工作。工作后在想怎么升职、加薪、创业,实现个人财富增长。有空时看个言情、看场电影或打个游戏,其他真没空多想。“思潮”,对80后们,太陌生了。

    1991

    1991年,我家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9月份,我上小学了,二是我们搬了新家,一个不到50平的两居室。虽然住在顶层5楼,门口房顶上有个口下雨还会漏雨,但我有自己的房间了。

    上小学后,我结识了不少朋友。有一次去同学家玩,看到同学姐姐家房间里贴满了明星海报。我问我同学认识吗?同学骄傲的说:“这你都不认识啊,这是小虎队。”小虎队是我知道的第一个港台明星(组合)。2010年,小虎队在春晚上再聚首,演唱了几首代表作,电视机前的我,站起来和他们一起合唱,太激动了。认识小虎队不久后,我知道了刘德华、黎明、伊能静,因为学校门口的小摊上,到处是这些明星的贴片。

    1996

    1996年,我家搬进了90平的两室两厅。房子是母亲单位盖的,但已经不是公房,而是交了不少钱的小产权房。

    和我家一起搬家的,还有我的不少同学。大家第一次住上这么大的房子,每一家都倾尽全力把房子装修的很漂亮。搬进新家不久后,家里换了大彩电,看电视更过瘾了。那一年,电视媒体也有很大变化。中央6电影频道、中央7少儿频道、中央8文艺频道都开通了,后来很火的《实话实说》也在这一年开播。同年,凤凰卫视中文台开播。通过凤凰卫视中文台,我们家看了不少日剧、韩剧和台剧。我最喜欢的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也是在凤凰卫视上看的。

    再后来,我家有了电话。以前,妈妈和姥姥家联系,要写信。我三年级那年,姥爷要来我家,拍了封电报,但忘写到达时间了。我和爸爸连去了两天火车站才接到姥爷,可见那时的交通、通讯多不方便。有了电话后,妈妈和家里都通过电话联系。我和同学也常打电话对数学作业,真方便啊。

    1997

    1997年,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2月份,邓小平去世。那个时候我已经六年级了,得知消息的那两天,下了很大的雪。我和同学走在回家的路上,踩在积雪上,听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心里有些难受。那时我们都刚搬到大房子不久,虽然我们对邓小平没什么记忆,但隐约都明白,能有现在的好生活,要感谢这位领导人,这就是当时很朴素的认识。

    然后是香港回归。1997年6月30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我记得交接仪式是在晚上11点多开始,我和家人一直熬夜等着那个时刻,一起见证历史。作为小学生的我,平时都9点多睡觉,那天的记忆,就是恍恍惚惚看电视直播。

    9月,我升初中。升初中后,我发现大家不再玩小时候打沙包、跳皮筋的游戏了。我有些失望,不过,我马上就发现大家在玩什么了。买流行歌曲磁带,那会儿流行张信哲、周华健、梁咏琪;买《读者文摘》、《少男少女》杂志,互相传着看。那一年,我听了人生中第一盘港台流行音乐磁带,张信哲的,是我好朋友用英语磁带录的,歌词是她用钢笔认认真真抄写的。

    1998

    这一年,印象也很深刻。

    那年春天,有一部非常火的外国电影,叫《泰坦尼克号》。那部片子太火了,电影院放映的时候,好多同学翻墙进去看。在此之前,学校常会组织我们去厂里电影院(我们是厂子弟学校)看电影,但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片子。其他电影大家很少看,也没什么印象。从《泰坦尼克号》之后,大家慢慢对电影有了兴趣。不过,真正走入电影院买票看,又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那年暑假,中国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造成4150人死亡,经济损失达2551亿元人民币。当时,每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抢险救灾的新闻。

    那年10月,有一部电视剧神作播出了,《还珠格格》。所有人都在看,就连老师都会和我们讨论人物、剧情。到第二年出第二部就更火了,一到播放的时间,真是万人空巷,不夸张。《还珠格格》全国平均收视超过60%,是史上最高收视率的电视剧。

    1999

    1999年有一件事情至今记忆深刻。那年北京时间5月8日上午5时左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并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在使馆工作的记者死伤。

    那次事件我记得全国群情激奋,新闻报道滚动播出。我当时只是初中生,对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并不十分理解。在语文课上,大家就这次事件写下了自己很浅薄的看法和愤怒。那一次,我知道了一个词,“多行不义必自毙”。那时不懂这个词,觉得说的很有道理。近二十年之后,看着祖国的发展,再看看国际形势的变化,慢慢觉得这句话不对。“道”、“义”,本就没什么统一标准,不过是大家各有立场,各有利益。非要探个究竟,只能说多行不义未必自毙,落后要挨打才是真的。

    这一年,我初三,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家里给我买了学习机,插在电视上用的那种老式学习机。不过,这台学习机并没怎么用。和两年前买的复读机(一种比随身听略大一点,可以反复听单词的机器)的命运一样,用了没多久就收起来了。

    2001

    21世纪的第一年。

    这一年中国申奥成功。那天是7月13日,傍晚的时候,很多人都守在电视机旁,我家也看了直播。最终确定是北京的时候,所有人都很激动。那之后的几天,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奥运会,是大家心里的梦。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美国“911”事件。这次事件造成了将近3000人死亡。事情发生后,中国人对事件的看法分为两派。有人欢欣鼓舞,看美国倒霉就高兴。有人挺伤心,毕竟死的是那么多无辜的普通人。我是后者,而且难以理解前者为什么会那么想。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知道,这世界上,人的想法各种各样,不是所有人都一个想法。相互不理解难受,相互理解太难。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变成了大人,因为我开始有成年人的思想,也体验到成年人的烦恼。真没想到,第一次体会成年人的心情,是因为美国“911”事件。

    2002

    这一年,中国足球队进了世界杯。

    2002年韩日世界杯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世界杯,也是首次由两个国家共同举办的世界杯。中国历史上首次进入世界杯比赛,举国欢腾。连我这个不是球迷的,都知道足球队主教练叫米卢,还有他提出的“快乐足球”、“态度决定一切”。

    那年世界杯,中国队和巴西、哥斯达黎加及土耳其分在一组。大家当时抱的希望是至少在世界杯赛场上进一个球,当然,如果能胜一场就更好了。首场是和哥斯达黎加队比。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下午2点多直播这场比赛,本来当天是要上课的(我们当时高二),结果班上至少三分之二的同学没去上,翘课在家看比赛,这其中也包括我。但我们的热情很快被熄灭了。开场后不久孙继海便受伤下场,中国队在场上愣头愣脑的,结果0比2完败。当时那个心情啊。第二天上课,班主任把大家好一顿骂,同学们一个个垂头丧气。

    接下来的比赛就更惨不忍睹。和巴西是0比4,和土耳其是0比3。真是不比不知道,原来我们这么差。失望啊。从那以后,我几乎没再看过中国男足的比赛。很多年后,和朋友们偶尔谈起那年世界杯,朋友说:“那已经不错了,当时是咱们最辉煌的时候。看看现在。”太凄惨了,大家默默地喝一口酒,转移了话题。

    那年世界杯黑哨也很严重,“生猛”的韩国进了四强,也把亚洲足球的脸丢尽了。如果说,十二年前,北京亚运会上一曲“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让大家自信心爆棚;十二年后的这场世界杯,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躲躲。唉,恨铁不成钢。

    2003

    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也发生了很多事。

    从这一年开始,高考调整为6月7、8日。高考提前了一个月,我们这群高三生,是又开心,又不开心。开心的是提早一个月考完,能多玩一个月。不开心的是,复习时间太紧,老师压力很大,天天说我们。总之,高三真是不堪回首。

    本来就紧张的高考,不好的事情却一件接着一件。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去世。得知张国荣去世的消息是在广播里。高三了,每天放学都要做好几套卷子,睡觉时间不固定。困了就睡,醒了就写卷子。在这样困顿不堪的日子里,很多高三生靠着咖啡和广播提神,我也一样。那天清晨,记不清几点,半梦半醒之中,听到了这一消息。当时天还没完全亮,周围静悄悄的,乍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惊,说不清的难受。

    没多久,非典肆虐。其实在2002年冬天SARS就开始传播,但一开始都没当回事。到了2003年春天,媒体报道的死亡人数一天比一天多,大家都害怕了。家家熏醋,放学后教室也要消毒。再到后来,6月份高考,我们索性提前放了好多天假,在家待着备考。高考那天,要提前入场检查体温。不过到了7月,非典突然就没事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后来,有一次看电视台播放非典的纪录片,纪录片里记录了当时最严重的北京犹如一座空城,前期对病毒束手无策只能死去的人们和不幸感染病毒牺牲在一线的大夫。

    “人生难料,世事无常”,19岁这一年,我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的弱小和无奈。

    9月,我上了大学。对很多人来说,大学四年应该是人生中最快乐的四年了。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和家人的管束,和同龄人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空气中都是自由和快乐的味道。上大学第一年,我买了人生第一盒流行音乐磁带——周杰伦的《范特西》和第一个手机,摩托罗拉翻盖的。不久后,又买了MP3,这都是当时大学生必备“装备”。那时电脑还不普及,大家在图书馆排队上网,我开始使用QQ。后来,网吧和KTV成了我们最常去的休闲胜地,尤其是考试季结束后。

    2005

    2005年火了一档综艺节目——《超级女声》。火到什么程度呢?周围人没有不知道的。暑假后回到学校,我和同学走在天津滨江道步行街上,碰到了三波粉丝加油团(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的),穿着统一的粉丝服装,带着可爱的发饰,很礼貌的拉着我们,让我们帮忙投票。《超级女声》大概是选秀节目的“开山鼻祖”了,后面又出现了不少选秀节目,像《快乐男声》、《花儿朵朵》、《我型我秀》、《超级星光大道》等,但感觉都没有《超级女声》火。

    在追星的浪潮下,我们都成了明星的粉丝。那时的宿舍,每个人床头上都要贴几张明星的海报。

    2008

    不得不重点写的一年。

    2008年是闰年,农历戊子年,也是我的本命年,鼠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

    1月份,南方爆发了雪灾。从1月初,各地尤其是南方就开始下大雪,又赶上过年春运,很多火车站、机场都滞留了大量旅客。最后统计的数字,这场雪灾死亡人数129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5月12日,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那天我和同学还在上课(2007年我在北京读研),突然感到一阵晃动。大家还没反映过来是怎么回事,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当天就知道四川地震了。这场大地震最后确认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地震后,学校立即组织捐款,我们系的老师和同学还组织去了灾区做心理援助。那段时间,每个宿舍的电视里,都在播放地震情况的实时新闻。我再一次体会到“世事无常”的无奈和人类的渺小。

    那年暑假,我没有回家,我的几个同学也没有回家。因为,奥运会要来了。暑假刚来临的时候,美国篮球队提前来北京,就在我们学校的体育馆训练,有同学还看到了科比。当时我们的心情很激动,这样百年一遇的历史时刻,我们就要近距离的见证了!同学中有的被选中去做奥运志愿者,我也跟系里同学一起,在水立方观看了残奥会游泳项目,作为啦啦队为赛事加油。

    这一届奥运会,国家真的是倾尽全力去做。我觉得那种感觉好像一个男人,打拼了,奋斗了,到了娶媳妇的时候,这个婚礼,无论如何也要办的风光体面,让认识的所有人都来看看,证明自己已经是成功人士。

    奥运会也是。2008年,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可是其他国家的人知不知道?美国知不知道?日本知不知道?如果不知道,我们得让大家知道、看到。另外,大家心里没谱,自己觉得自己发展的不错,但外国好像依然不认可我们。办好奥运会,不仅让外界看到我们的能力,也让我们自己有更强的自信心。

    从个人的角度看,经历了一次,倾尽全力努力了,已经足矣。就像婚礼,有一次盛大的婚礼足矣。时至今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认为中国是微不足道的小国,也就无需再证明什么。08年之后的中国,发展得更加迅速,但大家反而越发理性和平静。

    伴随着奥运会的来临,还有一件大事发生。2008年8月1日,高铁正式运营。那时候正好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前期,世人瞩目。首条新建高速铁路是京津城际,从此,往返北京天津,真是方便极了。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从北京到天津,比北京通州到昌平还快。

    除了国内,国外的事情也不少。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其实,从2007年8月开始,金融危机就开始浮现。但2008年影响更大。这场经济危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本科的下一届学弟学妹们,找工作很难。当时还在上学的我,对这场金融危机感受不深。毕业后,又赶上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后来又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导,就总以为国家经济如舞台上的大戏,热热闹闹,不会停息。直到近两年,看过一波波“裁员潮”、P2P爆雷和房价上下波动,才深切体会到,不管是什么戏,总有高潮和低谷,总有开端和谢幕。就如天上的月亮圆缺有时,翻腾的海水潮涨潮落。

    2012

    2012年9月,很多地方爆发了反日游行。起因是钓鱼岛问题。据统计,参加游行人数多达7万人,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国民间最大规模的反日示威。

    那时我已经工作两年多了。我记得北京也有游行,我同事的父亲就参加了,大家很有纪律地先在政府备案,然后有组织有纪律地游行。不过后来,很多地方开始出现砸日系车事件,很多拥有日系车的人都赶紧贴上“钓鱼岛是中国的”标志。混乱之中,也有很多理智的人。有民众反对不顾一切的打砸抢,在日本驻华使馆外,有一个年轻女生举着“战争、地震、水灾,我们都过去了。这不是法西斯,我们的领土,从不靠打砸抢。这不是文革,我们的奥运会全世界都看了,请停止伤害。我记得,我们的祖国充满爱”的标语,我印象深刻。

    “我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但我们怎么去爱?”游行过后,很多人开始反思。

    这一年,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我开始用微信了。看朋友圈的动态、在朋友圈发自己的状态、关注喜爱的公众号、用微信支付、充电话费、缴水电费……从那之后,淘宝、支付宝、微博、爱奇艺、滴滴,手机装了越来越多的APP,也成为我们再也离不开的工具。

    2012年12月12日,《泰囧》上映,首周票房达到3.1亿人民币,创造华语片首周票房纪录。截止2013年2月17日,《泰囧》获得12.67亿的票房。一方面我们通过手机获取各种信息,一方面去电影院是那几年最流行的消遣。靠着手机和电影院,我们获得巨大且无聊的乐趣,那几年有个词很流行——“娱乐至死”。

    2014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号航班在执行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航线途中失去联系。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马航370航班失事,并推定机上所有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已遇难。在这架飞机上,一共有154个中国大陆公民,其中一个是婴儿,三分之一是80后。2018年11月30日,马航MH370航班在印度洋上消失后的第1728天,马来西亚MH370事故调查团队正式解散。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篇公众号的文章,讲述了这架飞机上遇难人员的亲属这几年是怎么度过的。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将近5年,但很多人仍在寻找家人,看后忍不住落泪。“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

    2015

    这一年,我做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从北京来到青岛定居。选择二线城市,是因为考虑到一个很大的因素——房价。

    差不多2010年以后,不管我跟什么年龄、来自祖国哪里的人聊天,只要聊到房子、房价,大家都很有强烈的共鸣,房子已经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尤其是80后,三十岁上下,正是成家立业的时候。“三十而立”,大家想拥有自己的房子,给家人和自己一个稳定安心的住所。

    但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得太快太猛,对很多80后来说,2015年以后,在一线城市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买一所属于自己的舒适房子,几乎成了不大可能的事。“去二线城市发展,回老家发展”,成为很多80后的选择。虽然离开一线城市,意味着失去很多工作机会,放弃更完善的医疗教育资源和更开放的文化氛围。

    2018

    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感觉,也许是一种错觉,总觉得这几年的大事、新闻似乎一再重演。新闻热点很多,但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少。有时候一个让人心痛的社会新闻,几天之内变成热点,大家气愤不已,然而几天后,另一个热点新闻出来,之前的马上就被遗忘了。挺让人心酸,却无力改变,随波逐流,日复一日。

    新书、新电影、新歌越来越多,打动人心的越来越少;屏幕上的美女帅哥层出不穷,名字记住的没几个;日子过得飞快,变化也大得惊人,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媒体、区块链、基因编辑……新东西争先恐后的蹦出来,一个不注意就怕会落后于时代。然而日子却像复制粘贴一般地过,不是生活,而是心情。生活有多精彩,欲望有多满足,心境就有多空虚、心灵就有多麻木。

    2018年国庆,我们大学班级组织了毕业11年聚会。班上大多数同学都参加了,可是,我们已经无法聚齐了,因为有一位同学今年春天因病逝世了。得知同学去世的消息时,我哭了。为了还这么年轻的同学,也为了不再年轻的我们。

    尽管快要到“四十不惑”的年龄,很多事情还是“疑惑”。这世界发展得越来越快,我们究竟会被发展的浪潮裹挟到哪里去,带着这样的好奇和些许忐忑,我们这一代要揭开后半生的帷幕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这一代(1984-20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pc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