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收麦

作者: 风聆梅语 | 来源:发表于2022-06-06 07:20 被阅读0次

每年六一儿童节,每当看到孩子们在尽情享受属于自己节日的欢乐时,我就想起儿时在农村老家炎炎烈日下的麦田里收麦的场景。那时的我们没有六一儿童节,每年这个时候便会放麦假,我们的六一儿童节是在麦地里跟着大人收割麦子度过的,听着在地头的收音机里播放欢快的六一儿童节的歌曲,想象着城里的孩子欢度六一儿童节的情形。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历五月是农民最忙、最苦、最累的割麦季。

小时候,村里没有收割机,也没有现代化的收麦设备,方圆几里的麦子全靠手工来收割。

割麦子是个大工程,需要一家老少全员上阵,此时农村各个学校会给孩子们放半个月的麦假,让我们回家帮着家里割麦、拉麦、拾麦、打麦。村里除了怀里抱着的娃儿和年龄大得不能动弹的老人,满村没有一个闲人,大家都在下地干活。

我们老家种的是冬小麦,冬小麦不怕雪大,“麦盖一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五月到了,昨天还看着泛绿的麦子,一转眼就熟透了。而且一熟就是一片,稍微割得迟了,那饱满的麦穗就折断了,或者掉粒了。

大家都不舍得麦子遭受损失,于是勤劳而又节俭的人们每天早上约三四点钟就出门了,这个时候比较凉快,割麦不受热。全家男女老少拿着镰刀、提着干粮、背着水壶、拉着架子车就下地了。天刚蒙蒙亮,各家各户的人就已经下地了,人们趁着凉快赶紧收割,镰刀在嚓嚓地响着,一边割麦一边和邻人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虽然看不清脸,虽然各自都弯着腰在埋头割麦,但是丝毫不会影响人们的交谈和割麦的手速。

收麦这一段时间老天开恩,每天都是晴天,人们要趁老天爷给的这几天的好脸色,抢抓进度把麦子收割完毕,防止过熟掉落或者下雨把麦子泡坏。

割麦是一年中最苦最累的活。割麦时都要穿着厚的长袖衣裤,避免锋利的麦芒扎得人浑身刺挠,避免麦叶在身上剌出一道道血口子,所以割麦一般要全幅武装,还要戴着口罩和大草帽。

收麦时一家人分工明晰,进度有序。前面有人割麦,中间的人紧紧跟在后边儿不停地捆麦,后面是拾麦穗的小孩儿。前面割麦的人弯着腰,左手拢起一大把麦秆,右手挥起镰刀哧啦哧啦地收割,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手起刀落,麦秆便齐刷刷地割下来了,然后整整齐齐地放在身后,并堆成一堆一堆的,这样便于后面捆麦的人把麦子捆起来。割麦的人往往是三五个冲在前面做前锋,他们横着排成一排,速度几乎一致,割一会儿就得停下来直起腰一边往身后看看战果,一边捶捶腰往前看看还有多少没有割,很快擦擦顺着脖子往下流的汗、喝几口水然后继续弯腰前行割麦,原本眼前是金色的一片麦田,转眼就成了他们身后一堆一堆的麦秆。

捆麦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步伐一旦慢下来,就会掉下一大片未绑的麦子,随着天亮后温度的不断升高,待捆的麦秆会变硬变脆而不好捆扎,所以一定要趁早趁潮。这就要拼手速了。早晨有潮气,麦秆比较柔软也便于捆扎,所以捆麦子的人的速度要跟得上,还要抢在潮气消散前捆完。

后面拾麦穗的孩子也是一字排开,拾捡落下的麦穗,然后堆在没有捆的麦秆堆上。

上午十点左右,温度逐渐升高,人们差不多已经割完了一到两亩的麦子。太阳照在身上火辣辣的,不一会儿汗水就会浸湿衣服,衣服紧贴着皮肤,汗水蒸发后的盐分蜇得皮肤生疼,额头上的汗水顺着眉毛流进眼睛里,使人快睁不开眼了。抬眼望,太阳明晃晃的刺人的眼,此时虽然才十点左右,但是距离人们下地割麦也有六七个小时了,这时人们已经又饿又累了。麦秆变脆了,堆在身后的麦堆就不好捆扎了,人们就收起镰刀,捶捶发硬得几乎直不起来的腰,拿起水瓶喝几口水,大口嚼几口干粮,就准备把捆好的麦子装在架子车上。

此时,我们小孩儿便站在前面扶着架子车的两个长把手,大人把捆好的麦子一捆一捆地装车,先是在车斗里平铺一层,铺得满满的,铺的长度远远超过架子车的长度,人们还往往会在车斗的前后放几个长条木板,木板会伸出车斗,让车身加长,这些木板作为支架,可以让架子车上多装一些麦子。第二层铺的麦子比第一层稍微少一些,第三层会比第二层再少,这样麦捆的数量逐层往上减少,就像盘子里装苹果那样越往上越少,最后一层只能放一个苹果。麦子随着层数的增高,每一层放的数量继续减少,到最后车身很高了,一个大人在架子车上接,车下的人把麦子一捆一捆地往上扔,车上的人会准确接住并熟练地把麦捆堆得很高、压得很瓷实,后来架子车就成了一个麦山,小小的架子车几乎看不到了,两辆架子车成了两个小山一样的麦秸跺。

    最后大人用粗粗的绳子几个人合力地、前后左右地把“小山”捆结实,一个大人弯着腰钻到架子车前面的两个把手中间,把扁宽的皮带勒在肩膀上,吃力地拉着“小山”在麦田里慢慢地往前移动,左右两侧也分别有大人把绳子勒在肩头往前拉,后面还有大人使劲儿地往前推,这两座“小山”往往会把几个小时战果全部拉走。这两座充满丰收希望的“金山”在金色的麦田里缓缓朝前移动。小孩子在后面负责收摊,拿着镰刀、水瓶、干粮……跟着架子车往前走。

    架子车终于到了打麦场,人们解下绑在车上的绳子,“小山”瞬间倒在地上,大人拿着长长的槡杈把麦秆均匀地平铺在地上,让烈日暴晒,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拉着架子车回家了。

  回到家的人们,会把晒在太阳底下的大水盆里加几瓢凉水,摸摸水温正好不烫,脱掉长满“云朵”的外套,拿着毛巾呼啦呼啦地擦擦洗洗,然后开始忙着做午饭。午饭一般是简单、顶饥而又好吃的蒜面条。小孩儿剥蒜,男人捣蒜汁,女人把擀好的面条在凉水里过水,浇上加了辣椒油的蒜汁,蹲在门口的树荫下,呼噜呼噜地埋头一阵吸溜,两大碗蒜面条顷刻间下肚,再咕咚咕咚地喝上一大碗面条汤,不一会儿就一个个挺起圆鼓鼓的肚子打起饱嗝儿,随便聊几句家常后,睡意就来了,女人们收起碗筷来到厨房哗啦哗啦地洗刷干净,回屋洗洗睡午觉。只有孩子们不怕热也不困,在门口树荫下快乐地玩耍。

午后四五点,虽然天还是很热,但是暑气已褪去,人们又全副武装地下地割麦子了。这一下地就差不多到了晚上十一二点,又是一两亩的麦子收割完毕并拉到打麦场上。

人们的晚饭是在打呵欠声中匆忙吃完的,然后整个村子就安静了,偶尔会有几声狗叫,连星星都困得眨眼了。

接来下的几天,人们一直都在重复这样连轴转的割麦生活。割麦的时间很集中,加在一起也就是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原本一望无边的金色麦田,很快收完,变得空荡荡了。

所有的麦子都堆在打麦场上,堆在自家的“地盘”上,紧接着各家各户便开始了碾麦子的环节。

家里有手扶拖拉机或者有牛马的人家此时是一年中赚钱机会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天会接很多家的活,有手扶拖拉机的人家甚至接外村的活,他们昼夜不停地碾着麦子,干完这家后便马不停蹄地转战到下一家。石碾子在手扶拖拉机或者牛马的带动下在麦秆上一圈一圈地转着,轮到碾谁家的麦子,这家人就会在石碾子后面挥动长长的槡杈把麦秆挑一挑,麦秆儿换个位置继续让石碾去碾,这样会让麦穗里的麦粒更快更多地碾出来。每每这时,打麦场上就是最热闹的时候,机器的轰鸣声、人们的谈笑声、小孩儿的嬉闹声、牛马的嘶鸣声,声声入耳。在碾其中一家麦子的时候,其他家的人会在旁边围观,他们会根据麦穗的饱满度、麦跺的高度来评论谁家今年会收多少斤麦子。真是“麦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赞声一片”啊。

麦秆儿让石碾 碾上几十圈后,就会变得很轻了,因为麦穗里的麦粒几乎都碾出来了。然后,石碾子就会在手扶拖拉机和牛马的带动下转到下一家开始工作了。

碾过的麦秆儿就成了麦秸,麦秸被长长的、灵巧的槡杈挑到打麦场的一角,高高地堆起来,这就是麦秸跺 。

人们把麦粒集中到一起,拿着木锨趁着风扬麦。麦粒带着麦穗皮儿被木锨高高地扬在空中,风把轻飘飘的麦穗皮儿吹走,饱满的麦粒就落在地上,一锨又一锨,不断重复这样的工作,直到最后把一大堆的麦子扬得干干净净。

金黄的麦粒堆得又高又圆,散发着诱人的麦香。村民们把草帽卷起来当扇子扇风,一边扇风一边去这家看看,到那家转转,评论着今年谁家打的麦子最多。接下来,人们从家里拿来很多编织袋,把收拾干净的麦子装进一个又一个袋子里。此时的打麦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小孩子撑着口袋,大人用簸箕把麦子装进袋子里,大家笑呵呵地把丰收装进袋子里,把喜悦装进笑容里,把美好的憧憬装进心里。一袋子麦子差不多有一百斤,有的人家人口多,种的地也多,差不多能收一百多袋子麦子。

一车子一车子的麦子拉回家,打麦场逐渐安静下来,场上只剩下一个个金黄的麦秸跺。

晚上,打麦场上晚风轻拂,风变凉了,带着新鲜的麦香。这里就成了小孩子们的游乐场。我们在麦秆儿上滚来滚去,不怕会摔着,也不拍会被麦秆儿扎着,因为麦秆儿早就被石碾子碾得柔软无比。有的小朋友乐此不彼地爬上麦秸跺,然后又从麦秸跺上跳下来。更多的时候,我们各自爬上一个麦秸跺,然后有人一声令下,大家便一起跳下来。不一会儿,我们一个个便玩得满头大汗,渴了、饿了也不回家,玩累了就躺在麦秸堆里一边看星星一边聊天。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嗅着空气里弥漫的麦香,睡得香香的、甜甜的,他们在梦里都笑出了声。

  麦子收完了,老天会下一两场及时雨,让干涸的麦田变得湿润起来,接下来就开始播种了,放眼望去,田间地头到处是带着草帽忙于播种的人们。

  大人拿着自制的播种器进行播种,这种播种器就是一根铁质的空管,下面被斜着削了一下,就像鲜切花的茎那样斜着切一下。大人把尖利的头插进土里,孩子把拌了农药的玉米或花生种子(怕种子撒进地里后被虫子吃掉,所以要拌农药)丢进空管里,种子顺着空管落进土里,然后大人用脚把土轻轻地盖上,花生、种玉米就这样一行一行地播种着。相比之下,播种比割麦子轻松多了,工作量明显减少。地里的麦子都收完了,既没有麦秆儿挡着视线,也不用弯腰割麦子、拉着架子车运麦子了。并且种植的株距是有间隙的,一组人员(两人)一个上午差不多就会搞定一亩地。

夏种也是全家齐上阵,集中几天很快就会结束。

麦子收完了,夏种也结束了。接下来的农民就开始对收获的麦子进行规划了,一部分麦子自己留着作口粮,一部分当麦种,一部分交公粮,还有一部分卖给国家粮库,让麦子变成现钱以补贴家用。

昔日亲身收麦,今天满满回忆,我们吃的面条、面包、馒头、饺子、包子等面食,都是用小麦磨成面粉制成的,每一粒麦子都是用农民的汗水换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们的生活不能缺少麦子,我们也更应该珍惜粮食!

相关文章

  • 忆收麦

    五月芒种机器鸣,蛙唱蝉鸣麦飘香。 忆想幼时镰割麦,拂晓农人早入田。 先割后捆累弯腰,汗水流淌衣湿透。 待到麦粒归粮...

  • 忆收麦

    每年六一儿童节,每当看到孩子们在尽情享受属于自己节日的欢乐时,我就想起儿时在农村老家炎炎烈日下的麦田里收麦的场景。...

  • 忆人工收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是宇宙的精灵,是万物的主宰,在漫漫发展的社会中,人的认知,决不会停留在已经认识的水平上...

  • 忆农家收麦季

    原创作者/山水平生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过自己的土地,我却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感恩。纵观我们的日常所需,哪一样不与...

  • 儿时暑假–忆收麦

    2016-07-22 一川红叶 出去买菜的路上,望见小区一侧的辅导班开展的红红火火,众多孩子挤在不大的平方里,凝神...

  • 乡村忆事:收麦

    我到了如今年纪,常会做起那个梦。 呵!太阳毒辣辣的,麦秋到了,该收麦子了! 收麦子是集体劳动,我们一大家人全体总动...

  • 忆童年收麦

    一个字——惨! 割麦就不说了,扎手刺脚是常有,脸上胳膊上见红那是必不可少的。最难受的是,无论我割得...

  • 近体诗•忆故乡十首(新韵)

    儿时居乡村所记之事为诗以忆故乡海兴 收麦(新韵) 农家芒种忙收麦,一岁收成六月中; 淡淡浮云无降雨,炎炎烈日愿天晴...

  • 收麦--忆过去麦收场景

    金黄色的麦浪 翻滚着 银灰色的镰刀 挥舞着 割一把,打一结 麦随镰刀倾倒 一紧一扭一掖 一把把麦便成捆 一抱一抛一...

  • 圈地

    烈日炎炎暑气生 围墙一堵廿年功 当年遥忆曾收麦 荒草如今雨打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收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pr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