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很多朋友跟我有同样的经历:问别人有没有什么推荐的书看?
罗翔老师说,我不给别人推荐书,如果非要推荐一本的话,我会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
确实,每个人有不同的成长环境,有不同的学识,不同的阅历,这些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从而有了不同的阅读领域。而且,在不同的领域里,不同的理解能力让我们喜欢不同的层面的书籍。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人跟人是不同的,看的书也是不同的,那么推荐书就总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
但是劝人读书总归是有好的,所以必要的时候,人们也会推荐一些书,哪怕明知不一定会被喜欢。
我曾经也问过别人要看什么书,书单里也躺了不少的书。此时,我读书就像是在看热闹,很多时候会浮于表面,偶有收获,那是侥幸。更多的时候是看过就忘,正好印证了那句话:“外行看热闹”。
后来,我学习写作后,再看书时,我发现自己看到的不只是书本身的内容,还有书的内在逻辑和写作技巧等东西。
如果可以允许我大言不惭地说说现在跟以前读书的区别,我想说我现在是“内行看门道”。
我最近在尝试写小说,虽然写出来的是称不上小说的小说,但是这个写小说的经历让我更加注重阅读信息的获取。
别人是怎么构思的?
这本小说成功的地方在哪?为什么作者写出这样的故事情节?
这段对白为什么会引人发笑?
这个素材可以收集起来,用在哪些地方比较合适?
这本小说对于人物面部特征是怎么描写的?这段品茶的意境是怎么传达给读者的?
现在的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文学作品?
相比以前,在读一本书时,我会看到更多书里没有明面写出来的东西,会思考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这应该算是写作后的额外阅读收获吧。
如果说写作前的读书是看热闹,那么写作后的读书便多了一丝“看门道”的意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