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从经济落后的小地方来到繁华的都市,很想闯出自己的小天地。没有任何背景依靠只能从最底层开始,干着辛苦的活拿着不高的工资,生活处处节俭怕花了‘冤枉’钱。大城市的繁华掩盖了很多热血青年的心酸。大城市对年轻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即使城市的就业岗位已经饱和还是有很多人挤破头皮往里闯。不甘愿平庸我想是每个来大城市闯荡的年轻人的心声,哪怕片体鳞伤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巨大是别人体会不到的
在大城市每个人都像一匹征战的狼,不停地为了生活和梦想拼搏,女人三十了不敢恋爱更不敢结婚,男人四十了没车没房变得很正常,甚至找一个安身的地方都变得奢侈。
是的,这里太难了,尽管这么难还是有数不清的年轻人前来,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留下来,为了心中的希望,在这里我们能张开翅膀去实现那个遥不可及的梦。
没有人会安于现状,就算在这里碰得头破血流。
在大城市的人,他们除了拥有骄傲的当下,还有看上去极不明朗的未来。
高企的房价、昂贵的教育、医疗成本,其实是工资账面之外难以承受之重。特别是在北京和上海,可怜的入户机会还把这种门槛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一个没有户口的北漂而言,年入30万在家乡人眼中是一个体面得不得了的工作。但租个房、养个娃、上个学、看个病,能让你年底账户少两个0。
而这个问题,对80后已经成为一个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问题。
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夜里哭醒,醒来发现脸上有泪,枕套湿透。朋友安慰我这不过是暂时的,年轻的时候苦一点总比将来有家有孩子再这么苦要好。分别之后,我忍不住对朋友说了一句:This city can eat you alive。这无情的、吃人的大城市,分分钟将你生吞活剥不吐骨。
刚毕业来到广州,感受过三号线的换乘,你的手脚不再是自己的,人流把你推上推下。地铁就像是一个铁皮大肉肠,里面塞满了等待被剥削的我们,机械地被送往一个个格子间里。脑中突然浮现出农场猪圈,待宰的肉和待剥削的剩余价值,农场主和“看不见的手”,这念头让人觉得可怕。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1403/fcc98bab300c2de7.jpg)
在大城市打拼你会无时无刻都有挫败感
因为置身于几千万人之中,你的存在感太渺小了,渺小地如同海里的一滴水,土里的一颗沙。一滴水一粒沙无论怎么努力,风一吹就干了就飘散了。因为置身于硕大的城市中,你的无力感太深了,你以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却发现无时无刻不在被别人推着走。你的生活日复一日一成不变,你除了消费没有别的爱好,你盼望着每年假期能旅旅游,好让自己感觉活的不那么像一台机器。
你以为万把块的工资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可事实上却只能在“体面地月光”和“拮据地积累”中艰难平衡。从合租到整租到买房到置换,从单身到结婚到孩子出生,从公交到小车到MPV,你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往上爬,可每一步的欲望都总是超过了你的拥有,你甚至不知道你的欲望到底是你想要的,还是仅仅是别人所期待的。你以为你的老板年入近百万一定日子轻松惬意,却不知她孩子要读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十几万,请家教学英语学钢琴每周学费几千块。你以为上了一个台阶你的日子就轻松了,可真正站上一个台阶以后,发现周围有了更厉害更光鲜的人,于是你又有了新的压力。这个大城市需要运转,谁都停不下来,谁也都不敢停下来。
夜深人静时你不甘心,那些小城市的朋友们领着比你少一大截的工资,各个买得起房子生的起孩子。
春节,当你从大城市“荣归故里”的时候,等待你的除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套路,可能还有你父母的三连问:
在外面没有前途为什么不回来发展?
为什么不回来考个公务员、做个老师?
为什么不趁假期好好相个亲早点结婚生孩子?
这“爱心三件套”,件件砸在你的命门上。
在家乡的堂弟堂妹表姐表哥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早就在家里人设定好的“正确轨道”上疾驰而过,甩你这个大城市归来的大龄白领三十条街有余。
这种轰炸,从腊月三十踏进家门的那一刻,可以持续到正月初六送你上火车。
没人在意你每天出入的是何等高档的写字楼,每天优雅地喝着多少钱一杯的咖啡好让你熬夜醒来的早晨精神抖擞。在这些长辈眼里,除了老家的公务员、老师和银行这三两样选择,其他做什么都透着股不正经。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长辈目光短浅。经历过上个世纪的动荡和不安,体制内当差才能给他们真正的安全感。特别是对普通工薪家庭,家长自然希望这份安定在子女身上能尽快实现。
毕竟在小城市,阶层的差异一点不亚于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
这几年春节返乡,胡吃海喝之外,喂肥了身材,喂蠢了脑子。不过,倒是看明白了几个事情:
A. 在小城市的年轻人,有人活在天堂,有人活在地狱。
B. 读书好没办法让你开上宝马车。
当年在老家读小学、初中的时候,课间会看着那些平时成绩垫底的同学,不安地想到,成绩这么差,以后会不会饿死呀。
如今,回到家乡,看着他们开着宝马、住着别墅,回想起当年自己的担忧,讽刺地竟然让我笑出了声。
更讽刺的是,曾经读书好的那些同学,反倒是一直在生活的泥潭里挣扎,没了锐气。
可是,人生在世,为什么一定要成功呢?为什么成功的定义就是有房有车有钱有出息?为什么自己的人生总是在不断地被周围人所定义?被父母,被别人家的孩子所定义?我想,最大的挫败感,可能来自于,我们没有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甚至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想要过成什么样子吧。
长辈总是告诉我们,平平淡淡才是真,安安稳稳才是福,却忘了现在这个世界变动的太快,那些成天无所事事整日求安稳的的人,终究会被时代淘汰,看似安稳的日子,在变化飞快的世界里,才是最不安稳的。
何况,父母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后,才说出"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段话,若连世界都没看完,就想谈平淡,这样的平淡,或许只是平庸罢了。
总要经历过大风大浪,才知道海阔天空的美好;总要经历过狂风暴雨,才明白春暖花开的意义。
小城市和北上广,既安放了我们的青春,也承载着那科筑梦的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1403/ef178704fdfd570f.png)
每次回县城老家,看着早上的阳光,没有雾霾的天空,和安静的街道,都会想起金庸的笔下的两个人:郭靖和黄蓉。年轻的时候,他们走南闯北,改变着世界;年老的时候,他们隐居桃花岛,过着世外桃源的日子。
我也知道大城市的夜生活要比家乡的有情调,多彩许多,但是始终缺少了那一点闲适和幸福感,倒还不如躺在床上休息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突然也明白了为什么总想着要回家,喜欢拍各种家乡的风景,发朋友圈或是换作头像和背景,有个小城市的家乡可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吧,只身在外累了,熬不住了,还有家里的一日三餐和夜市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