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中国,借钱成了一场惊险的赌博。

在中国,借钱成了一场惊险的赌博。

作者: 深思独想 | 来源:发表于2017-09-25 16:10 被阅读75次

我是一个从来不跟别人借钱的人,可能天生如此,可能源于我父母的教育。

印象中似乎只有大学时,有一次钱包丢了,吃饭钱都没了,然后跟哥们儿借了200,第二周就赶紧还了。

所以,曾经一段时期内,我特别看不懂那些跟人借钱的人。

有多少钱花多少钱,难道不会更加的心安理得吗?

虽然我从来不跟别人借钱,但是我却借给过别人不少钱。

学生时代,我曾经最高放过两万块钱的外债,这段经历每与人谈起,都会令人咋舌。

其实不是我家有多么的富裕,只是我有攒钱的习惯罢了。

有一个哥们儿没事儿就翻我钱包,另一个哥们儿经常拿我开涮,说我是“人肉提款机”,其实他们的生活费比我多得多,只是他们从来不攒钱。

索性我这帮哥们儿还算靠谱,所有的出借行为都是口头式的,没有任何法律约束,但每一笔欠款都按时归还,人品都很不错,令人欣慰。

但即使如此,我小钱借了不计其数,大钱却从来不借,即使是最亲近的兄弟。

一方面我有买理财的习惯,手头儿从来不留多余的闲钱。

一方面我真的害怕,害怕失去朋友,失去纯真的友谊。

随着成长和知识的丰富,我渐渐明白了人们为何需要借钱。

曾有一段时间,不断有人宣扬越借钱就越有钱。

穷人存钱,富人借钱。

所以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但你仔细追寻这些信息的来源,基本都出自那些贷款机构,甚至高利贷人员。

有人跟我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我说,胆子当然很重要,但脑子可能更重要。

穷与富的关键在于勤奋、智慧、品德和眼界,魄力当然很重要,但没有打好基础的魄力,就好像没打好地基的摩天大厦,终有一日会轰然倒塌。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去相信这种“越借钱就越有钱”的鬼话呢?

归根结底,原来还是贪念。




我是中国人,但我不护短。

诚信在中国是稀缺品。


在从事传媒工作之前,我从事的是金融行业。

先是在银行,后来是某借款公司。

我父亲是律师,这种欠钱不还的官司打了无其数。

对于借钱这事儿,我有较深的个人感悟。

俗语云:“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我一直觉得中国人的诚信差是因为中国很穷。

但我发现,某些落后地区的人们,远比中国的“大城市人”要懂得诚信。

这也使得金融机构们,不得不用各种硬性指标将人们的诚信进行量化、标准化。

支付宝推出的芝麻信用评分标准,就是典型的例子。

以我父亲借给别人钱的经验来说,大部分借款,基本从未按时还过。

他们把“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挂在嘴边,

但有的人却压根就没打算还。

中国人很习惯跟亲友借钱,这可能源于中国人在私德和面子方面的不懈追求。

如果在美国,开什么玩笑?

大街上有那么多银行、那么多贷款机构,你吃饱了撑得来找我借钱?

除非是经历过战争的战友,民间很少有人互相借钱。

毕竟生死之交,绝非一般的交情可以比拟。

当然,我认为血脉至亲间借钱,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借钱本身不是重点,表达亲情才是核心。

不过即使是亲戚间借钱,也需要量力而行,过了度,也就变了味。

不借,主动权在你手里。借钱以后,主动权在人家手里。

因为借钱者会利用你想让他还钱的心理,不断的绑架你。

你为了不使自己已借出的钱打水漂,只能无奈接受这种绑架。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富翁很多都是“负翁”,知名企业普遍债台高筑的原因。

借钱的是大爷,债主成了孙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不断的买理财,也可以视为一种逃避。


如果非要借钱的话,我觉得救急的钱,可借。

比如买房、结婚、或者治病之类的钱,但前提是,你必须确定对方的借钱理由是真实可信的,人品也是靠得住的。

有人曾以母亲生病为由,跟我朋友借了10万块钱,说好一年还钱,可至今已经五年,依然杳无音信。

他母亲是否真的生病已经不得而知,但他的人品如何却已经暴露无遗。

至于做生意的人与你借钱,最好别借,除非你也是做生意的,或者你正打算做生意。

亦或者,你已经做好了这笔钱收不回来的准备。

(在这儿插一句,有很多人与我争论父债子还的问题,我在这儿稍微普及一下法律。

父母与子女是独立的个体,父母欠的钱,子女没有义务进行偿还,反之亦然。

当债务人去世以后,债务人的遗产会优先用来清偿债务。

但如果债务人的遗产远远不够偿还所欠债务,那那些还不上的部分,也就自然消失了。

打个比方吧,有一个人欠了别人2000多万,然后他跳楼自杀了。

债主们去清点他的遗产,发现这个人的遗产只有200多万。

请问,剩下的1800多万谁来偿还?

债主们说:“让他的子女、配偶、父母来偿还啊!”

很遗憾,这笔钱是这个欠钱者的个人债务,跟别人没有关系。

剩下的1800多万,债主们只能自认倒霉。



我在从事贷款工作的时候,认识很多“光鲜亮丽”的“有钱人”。

他们家里有好几套房、好多辆车,他们锦衣玉食、纸醉金迷。

他们用大量的钱来维持表面的“繁荣”,但可惜谁也不知道这一切只是假象。

没有人知道他的所有房子都处于抵押状态;

没有人知道他刚提的超跑,第二天就跑来做了抵押;

没有人知道她在求人借钱时低三下四的嘴脸,甚至不惜出卖肉体;

没有人知道她在被高利贷追债时惊慌失措的神情。

更没有人知道,当他们感到自己快破产时,开始拼命转移财产,将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财产转给自己的家人,希望家人在自己破产后仍能过上本不属于他们的“好日子”。

但熟不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反而使家人们落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突然有一天,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我生出了怜悯,深深的怜悯。


上中学时,政治课本里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收入要与支出相适应。”

翻译成白话大概就是,挣俩不要花仨,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那些人明知他们借的钱会有还不上的风险,为什么还要去借?

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也性本贪。


抄袭必究。

相关文章

  • 在中国,借钱成了一场惊险的赌博。

    我是一个从来不跟别人借钱的人,可能天生如此,可能源于我父母的教育。 印象中似乎只有大学时,有一次钱包丢了,吃饭钱都...

  • 借钱

    侄女粘上赌博以后,经常借钱。最初,大家不知道原因,以为她遇到事了,都想尽法子帮她凑钱还债。谁知她得寸进尺,借钱成了...

  • 甲午海战,一场国运的赌博

    甲午海战, 一场国运的赌博 文·许秀江 甲午海战是一场关于国运的赌博。日本赢了,从此,开启了侵略中国的行动...

  • 婚姻的女人不要太傻

    有人说,婚姻就像一场赌博,而女人一生最大的赌博就是男人,到很多男人却让自己的女人输的精光。在中国家庭的眼里,女孩长...

  • 2019-01-19

    人生是一场赌博,事业也是一场赌博,追求也是一场赌博,为了梦想成真更是一场赌博,你们也应该知道有这么好的模式与计划为...

  • 借钱给亲戚就像是一场赌博

    以前某至亲长辈A,电话借钱 X 万,急用还一笔到期贷款(划重点),我答应借出,但是等半个月左右,理财到期才能取出来...

  • 不要让”炒币“成赌博

    朋友的一个同学的老公因为赌博输了20多万,四处借钱还款,生活过得惨不忍睹。赌博实在是害人。当朋友知道我在买卖比特币...

  • 国家大赌场

    中国是禁止赌博的。 中国人是喜欢赌博的。 我感觉,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有赌博这种基因。有砖家说,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江青...

  • 观后感:特殊专案组TEN2-中毒者

    特殊专案组TEN2-中毒者,讲述了赌博中毒者,中毒者的家属,借钱给赌博者的高利贷兄弟之间的纠葛。 赌博中毒者一号-...

  • 当你急需借钱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首先,本文讨论的“急需借钱”是指突发情况下急需向人借钱周转,且数额不小,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至于投资、炒股、赌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中国,借钱成了一场惊险的赌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rd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