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回头整理,发现自己只勾了无关痛痒的两行笔记。
是的,质朴干燥甚至寡淡无味的纪实文学。文学有什么用,r他m的文学。
是的,《打工女孩》也完全不是那种能使读者的心灵深受触动的书籍,板凳做得十年冷,真正触动读者的,永远只有那些用生命意志在写作的人。
可是,我同样敬佩这样的作者,这样不够厚重、更谈不上什么营养的书籍。它让我们可以从某一个镜头瞥一眼众生相。
书里说的几位打工女孩,比我身边实际接触的都要了不起得多。是的,我没有忘记把了不起三个字加引号,她们就是了不起的。为什么要吝惜我的赞美呢,为什么不肯承认她们就是比绝大多数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要顽强优秀呢?
她们物质、虚伪,你甚至可以说她们是投机分子,满嘴跑火车;铁打的工厂流水的妹子,一个个世故圆滑,野心勃勃;她们对于国家领导人的认知是:“现在谁是毛主席?”普通公民“应该”了解的政治与她们似乎没有五分钱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人,该是一个丰富的个体,她们应该有着人性的全部含量,虽然权重占比有所不同。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打工人,都是对自己的苦难和历史保持缄默的。她们务实,隐忍,对生活给予的一切照单全收,而后继续默默顽强地生存着。
历史上早已有了答案。
可是,现实生活这本书,该是开放式的结局不是吗?
笔者还没有拥有足够的阅历,不知道务实,谦卑,隐忍,对生活照单全收的人,默默前行的人,这样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他们到底是不符合进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终将被清理吗?
我看到很多人似乎到头来都是在为自己的欲望买单。
但我也看到,很多年轻时就大手大脚不知勤俭节约的人,人到中年还是不会饿着她;
灯红酒绿的闹市里,洗浴中心、酒吧常换常新,街角小巷的书店一家接一家被市场淘汰。
皮肉生意几千年绵延不绝,普通百姓水果店熄火了折腾饼干店。记得1991年路遥先生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时,整个只有5千块钱,他计划着要买一百本书送朋友,要请一桌饭,5千块不得够,还是四弟通过一位教授才得到的帮助。四弟还嘲笑道:“你以后就不要获诺贝尔文学奖了吧,去那是要外汇的,人民币怎么都好搞,外汇恐怕你我都搞不到。”
r他m的开放式结局,这条船哪有结局啊?
进化规律,时代意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致敬时代,致敬那些十分人格做到七分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