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很愤怒的时候我觉得有共鸣,但看到大家说那种很无力的话的时候我觉得很愤怒。对这种感觉是有傲慢的。换句话说,有点不能接受一手好牌的人哭惨。
我相信黑暗中有光,但不相信冥想里的光了。我接触了很多,也看到一部分人能看到别人头顶的光,自身却看起来神神叨叨的有些疯魔了,外在是各种各样的危机。只能说,对美好表示感谢,对生活保持警觉。
我带着倾向,偏心土地上的人,头脑对叽叽喳喳本能抵触。——就是不愿意配合那表演。世界需要有人倾听,也需要有人撕碎。所下沉的,不求甚解像是荣耀,因果循环像是影片。可我还是没法观察我没有的东西啊,看到一个沙雕,内在就有个沙雕乐此不疲起来
飞驰中突然明白,国内大量身心灵课程的主要(大手笔)顾客是中年女性,没有经历生儿育女情海浮沉职场歧视的学生仔自然而然相对难找到共鸣一些。还没能母性泛滥的小青年们如果没能成功挤进"成熟"的圈子,或凑着二次元报团取暖,或勉强凑齐一个个NextGEN,单纯的面对虚伪的世界。由于人口基数的原因,95后脱掉消费主义外衣,还是比较孤岛的状态。彼岸不再存在,有的只是解构,再解构。如果顺着它走下去,会到哪里呢?
如果说这是一种匮乏,家园的匮乏,取暖的匮乏,认同感的匮乏——到哪里都像个异乡的嫖客。享受新鲜感,享受狂喜,蹭一蹭(别人家的电视和饭),对温暖和温馨的浅尝辄止,就像人们对原始森林的臆想——自然是残酷的,家也是一样。
比如,要活在生态村除了要有财力,还得足够干练——奶奶辈每天包上百个粽子给族人,同时种地洗衣养鸡不落下,试问向往生态自然的现代女性有几个能做到?你还没有能力成为理想的阿妈,也许相对来讲职场精英真的更容易?
我的不认同完全出于对键盘侠的鄙视。抒发感情,然后啥也不干,天上掉下来种地的人将生态食材献给城里的上帝,想想就令人崩溃了。
这种匮乏感是如此的人类共同体,满足它看起来像头脑在意淫。满足这个匮乏感的最佳办法,就是穿越
先让设计院的舔狗死绝,最好是穷死的——这时候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才能够活下来。3年以内还有救。
允许城乡人口自由流动。这条能实现的前提是,人们有权利把拍脑袋的领导扔进滚筒洗衣机和臭袜子一起转它3个钟
同理,想要革新体制效率,就得允许学生往专门为难学生的、态度极差的考务中心、xx处的人头上泼粪。
让全世界的黄金瞬间汽化,单质分子变成微小的元素净化我们的环境
把那些喜欢制造恐慌、控制舆论的人关进雷峰塔,喜欢听风就是雨的"无辜"百姓则背着一口罗锅出门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