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美国人,一个叫尼尔·布朗,另一个叫斯图尔特·基利,他们俩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学会提问》。
到2019年,这本书已经是第11版,也就是说,这本书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打磨。
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海绵式思维。
什么是海绵式思维?
书中这样解释:有一种思维方式,它就像海绵被放到水中以后会充分吸收水分一样,在面对各种知识时会尽量获取。
与海绵思维相对的还有另外一种思维,作者称它为:淘金式思维,这种思维就像在沙里淘金一样,面对众多的知识时会进行筛选,最终才会形成自己的观点。
乍看之下,淘金式思维看上去好像带了点贬义,淘金式思维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思维方式。其实不然,作者并没有把两种思维放到对立的位置,他们认为,我们需要同时拥有两种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能让我们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信息和知识,而这些信息和知识,是淘金式思维的基础。
最近忙于读书和写作,读完这本书,我认为掌握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对读书和写文章会有很大的帮助。
读书需要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尽量掌握作者传递的知识和想要表达的观点,另一个阶段比较难,就是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看作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自己是持支持还是反对意见。
因为写书评的缘故,越来越觉得淘金式思维的重要性。
写文章的本质,其实就是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一个好的作者,一定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他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将自己的观点展现给读者。
要让读者接受,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论题,其次是要有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最终得出的结论才能让人信服。
现在读书常常处于海绵阶段,还停留在不停吸收新知识新观点的水平,读完一本书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自然也就没有信心去说服别人。
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观点,却总是老生常谈,自己都觉得平平无奇,没有自信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益处,而且对这个观点也没有更深层的认识,往往是三言两语之后就无话可说了,根本没有足够的论据和论证来支撑。
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难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