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瑞1115听《自卑与超越》分享— 关于君子不器和仁者不忧的思考
昨天浏览网页上看到一个网友极力推荐《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说影响了她很多。我是比较摒弃这类书的,因为市场上这种封皮的书太多了,感觉都是不同的牛人说的不同的鸡汤,作者本身就算是很棒的,花时间读这类书籍对我们这种奋斗在生存线上的年轻人都是一种奢侈。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鱼目混杂的市场书籍里,有很多好书,光是找都要花费很多技巧和精力。
想到樊登老师有讲过,今天就赶紧鸡贼的翻出来樊登老师讲的听了下。听完反思自己之前的经历了,确定的确是本好书,并且也是非常认可这本书的内容和方法。若后续要对教育理念方面做精读研究,我会第一个把这本书放进购物车。
结合之前的阅读和樊登老师在讲解这本书的一些感觉。我感触的点,不做解释,贴出来让大家思考。就是觉得需要引起重视。想用仁者不忧的概念以区别或更规范警示自己的君子不器的定义。主要是两者有一种,关于内心入世和出世的一些把握。(本书尤为适合老师阅读使用)
君子不器
1,君子不会拘泥于形式教条。《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
2,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君子不器,还要根据“道”来理解,孔子在《易传》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道是无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质都是器,不单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运动、发展的总规律,是无形的。但是,道器不离,无形的规律的道,恰好就存在于有形的器物之中。
孔子解释“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就要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在孔子看来,只有悟道,特别是修到天道与本心为一,才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即便讲应用,也是强调以不变应万变。一旦明道,即朱子说的格物致知,也是阳明先生讲的致良知,则可以持经达变,抱一应万,待人接物事事可为!君子不器,并不是说可以脱离实际,忽略现实,因为阴阳一体,道器不离,悟道总是在器中,悟道后还是在器中运用。
仁者不忧
孔子所说的话.原文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意思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有忧愁,他会用宽容来对待给他带来忧愁的人和事;有大智大慧的人,遇见有迷惑的事物,不解的地方,他会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去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勇敢的人,面对强敌,是不会有所畏惧的,他会义无反顾的去迎接挑战.
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的回答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当然,君子坦荡荡,不仅是一个行为端正的问题,同时也来自于人的内在品德。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