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读正经书的时候,读读马亲王的历史可能性小说总是不错的。真喜欢这种富有现代气息的古代世界。
《风起陇西》爱奇艺上有,陈坤和白宇主演,但没时间看也不想看。还是小说推进得比较快捷也更有想象。
书的故事脉络非常清晰,以蜀自查间谍机构荀诩为主线、以蜀在魏间谍陈恭为旁线,两条线展开,最后二线合一。
从黑帝牺牲保全陈恭→陈恭找到黑帝遗留的情报分析后传回蜀国→收到情报后荀诩领命开始清查间谍→魏间谍糜冲盗取弩机与荀诩数次交锋→烛龙现身杀糜冲灭口→徐永临危胁迫陈恭一起逃回蜀国受审。
关于武昌故事的一段间奏后接着是徐永供出信息牵扯李平及荀诩两位好友→荀诩带着复杂情绪调查成藩、狐忠→李平逃遁→李平被捕、烛龙揭开面纱→尾声结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相当精彩。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成败皆是因果,运气只是加成。
糜冲,小人物里最绚烂的一个。专业素养实打实的过硬,顺崖而跳近乎奇迹的逃生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临危状态绝佳的心理素质,这种矫捷的身手、敏锐的嗅觉和强大的心理体现在了和荀诩数次交锋当中。
对手面前,几次绝路,就能几次逃生,事成当日被“自己人”灭口实属让人一声惋惜与顿足,不过,或许走的匆忙,这一生,应该并不觉有片刻遗憾。
深处迷雾在时代里奋力挣扎最后不得不看清局势的夹层人物最让人无力,荀诩——于公,冲劲、毅力、信念、决心、能力,他样样不少。
于私,性格中自带反差萌的幽默是他,长期身处异地时刻心系妻儿是他,为了汉室大局牺牲了自己小家幸福的也是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1968/e97ec5d42cfb2c07.jpg)
可是不管之前多大的信念,在揭开迷雾那一刻任何人都会是信念彻底坍塌的,不知道他最后的三年是如何度过的,书中的一笔带过不代表人物感情的恩怨芥蒂也能一句全消。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衔烛而行,以照幽明。
——屈原 《天问》
这既是书中烛龙的接头暗号,也是对于时代大环境的逼真描摹。
这本书是马亲王幼齿成名作,爱奇艺剧目飙升榜第一名,必须承认创作这件事儿,两成靠勤奋,八成靠天份,26岁的大多数人,都不清楚陇西的具体位置,何来风起?
好奇心是人类通病,它源于欲望,又高于欲望。相比之下,马亲王的前期悬疑,就差了点味道,真是现实永远比剧本残酷,以至于后来大卧底是狐忠还是成蕃都已经无关紧要,对于读者没有任何区别。
这并不算是优秀悬疑,因为我对此并不好奇。马亲王的厉害之处在于真实历史大背景下小人物所表现出的挣扎,虚构人物与真实人物的火花,好多次我都误认为,可能真有这么一号,改变了历史走向。
而他笔下的荀诩略显保守,真相大白后发现自己白忙活,聪明和智慧是两码事,你想到的无论对错都是诸葛丞相玩剩的。
但很多读者理解为诸葛的腹黑,我不认为,权斗必然容不得一山二虎,如果调换过来失败的是诸葛,李严未必会给诸葛更好的结局。
“身为间军司马,只要观察就够了,不要去替别人下结论。定论会导致偏见,遮蔽掉许多有用的线索。记住,你的偏见,是敌国间谍赖以生存的基础。”
超喜欢这一句热门书摘。明天早上要体检,希望今天自己早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