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现在有个奇怪的现象,越是穷人家的越是讲究富养,越是富人家的越注重对孩子的磨砺!
精英父母的育儿经,是舍得让孩子吃苦头;
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
自古以来无论何种社会形态,有穷就与富,寒门难出贵子。人们往往把这些归咎为不公平,各种抱怨!虽然现在确实存在阶级固化现象,固然每个人享受的资源不同有管,更多人不去考虑为何会这样,只是一味的怨天尤人。
1. 寒门难再出贵子
“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
一直是所有富养孩子“穷”家长的制胜法宝。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
在2000多年前见梁惠王《寡人之于国也》有过一段话,一直被现在的“穷”家长引经据典:
大意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有在吃饱了饭之后,才能对他进行教育,讲述孝敬等道理。
孟子说的没错,
饿着肚子不仅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
更不可能有心思去研究学问。
可是我想问,
那个富养的寒门是吃不饱饭的?
估计也很难找出来。
一个孩子六个人带,
自己再苦再累,哪怕负债。
也要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标准给孩子提供所需的东西。
衣服、文具、儿童画册、零食等,
尽可能买名牌、进口产品,
各种高大上的兴趣班,
也是不少孩子的“必修课”。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凭啥别人家孩子能有的,我家不能有。
把孩子培养成我们小时候说的打死不当的“小太阳”、“小公主”。
除了人多势众型的宠溺,
无非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心魔作祟,
自己没啥本事,
指望孩子万一那天飞黄腾达了呢!
有人嘲笑说:有种鸟,自己不努力飞,下个蛋,然后想让蛋一飞冲天!
富养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
对孩子的极度宠爱,
让孩子根本不了解生活的艰辛,
走到社会上却只能遭受冷落和白眼。
32岁的杨某就是这样富养的结果,
经受不了社会打击,居然心生一计,
给父母买了高额保险之后,毒杀了父母以期获得高额赔偿,
结果换来的只有法律的惩罚。
一个50多岁的父亲带女儿去买手机,
可是女儿只要苹果手机。
一家只有父亲在工地上搬砖的一点微薄收入,
富养惯了的父亲最终选择妥协!
你能想到,
那是老汉将近半年的收入吗,
看二人的装束你能相信他们是父女吗?
不知道老汉略带沉重的表情,
有没有为自己一贯性富养有过反思。
老汉总算是好的,
他还算是给女儿凑齐了买手机的钱。
这位身体残疾妇女就远远没有那么幸运,
她跪在哪里哀求女儿!
因为真的无力承担了。
可是下跪换来只有女儿觉得丢面子,
变本加厉的辱骂,
凭什么你之前给我现在不给我?
同样富养长大的贫困大学生谢成,
在父母吃着低保的情况下,
贷款十几万伪装成富二代打赏游戏女主播!
寒门富养,
本身家庭就没什么优秀的资源,
过分的溺爱,
让孩子真正的丧失了拼搏和奋进的能力****,
到最后连在社会上独立立足也很难。
2. 富门穷养
说起富二代,
很多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不务正业,
奢华的生活,吃父母的老本儿。
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
孰不知更多豪门富贾却在拼命培养孩子能吃苦的能力。
富门穷养,
使得他们的下一代,
早早就明白了:
知识、经验和能力还有很多东西,
都是花钱买不到的。
这是需要自己去付出,去努力获得的。
霍启刚和儿子一场马拉松亲子跑比赛,
跑步途中他劝儿子累了休息一下,
霍中曦说:“不行啊,我停下来就会输。”
何猷君 ,澳门赌王的儿子,
他说,“我20岁到29岁期间,****从未放过一天假。”****别人一学期修四门课,他就修8门。
圣诞节,所有人都在准备节日,
而何猷君却一如往常,认真学习。
考试前几周,凌晨五点的图书馆永远少不了他的身影。
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当你在睡梦中时,我一直在工作,当你在工作时,我已经付出了双倍于你的努力。”
董明珠的儿子从小深知吃苦的精神,
有天下午放学,他晚了半个小时到家,
董明珠问他为何晚回,
他回答说:“妈妈,因为我在等那辆一元钱的公交。之前可以到我们家的都是2元的公交车。”
当年李泽钜、李泽楷在斯坦福读书时,
李嘉诚只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费,
有谁能想到,李泽楷还曾经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
人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王思聪,
也是通过自己刻苦勤学留学归来,
借助王健林支持的5亿资产,打下自己的商业帝国。
现在王思聪的财力,虽然跟万达比起来还是不算什么,
可是也是通过自己努力,
经过短短几年时间,
让个人资产翻了12倍,达到60多亿。
富人的孩子本就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
加上富门穷养更为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所以很多“二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他们的人生可以说是坐着火箭在飞速前行。
3.品质决定高度
从清代开始,
曾家走出一个又一个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
而在曾国藩制定的家训中核心就是“勤”、“俭”;
钱氏家族里,
钱穆、钱伟长出了一个又一个院士,
答案都在“读书报国”的家风,
《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钱氏家训》等等,
优秀的家族传承,在古今中外都是举不胜数。
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家族发展壮大,
是通过买彩票式的一夜暴富。
李嘉诚通过自己努力经营成为亚洲首富后,
为了培养孩子的经商能力,
在董事会为两个八九岁的孩子设了专席,
在董事们为了一个问题争的面红耳赤,
哪怕孩子吓的直哭,李嘉诚依然坚持让他们了解商战的残酷性。
王思聪留学归来,
王健林没有给他安排高层职位,
更没有直接让他在万达占有大量股份,
而是扔他5亿,让他自己去打拼。
越是成功的人越是重视家风建设,
在耳濡目染中默默的培养下一代,
在不断的子承父业中把家族发展壮大。
阶级越来固化,寒门在难出贵子。
17年北京市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
一个刚刚不满20岁的孩子是这样说的: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像我这种生活在大城市,
享受各种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这些很多外地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是享受不到,我学习的时候确实能比他们多走很多捷径。
包括父母从小就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
包括学习习惯、性格培养很多都是潜移默化的,到最后获得状元也算是水到渠成。
穷养、富养都只是表象,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是一个家庭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品格。
抛弃那些钱、权、阶层的成见,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比什么都重要。
知识和能力并不能像饮料一样,
只需要在你的头上安装一根管子,
你只要给钱,就可以哗啦啦往你的脑袋里面输送,
穷人家的孩子流汗要走的路,富人的孩子一步都不会少。
结语:
一个人有多大的承受力就能有多大的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