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总听说存量的问题在于躺平,当见识了更多存量的较真实情况之后,原来不那么纯。
tangpin,绝对是绝少数。树活皮、人活脸,谁愿意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谁不想努力做得更好。老大姐,边改作业便流眼泪;年轻人,嘴上说的怕堵车在学校坐会,谁又是真的在那里一致耍手机呢?年长者,在晋升的路上基本不会变化,所以更多的时候会说些牢骚话,但在工作中,有真的有几个人在敷衍塞责呢?因为除了要面对领导,还要面对那么多的家长。
不思进取,形势所迫。一个人一个班,但整个年级只有一个人;一个人两个班在不同的年级;所以当你只有一个班、或者有两个班但在一个年级,你完全可以偷着乐一会儿。
面对课改,面的火热的大单元,一次新老师的尝试,让我深刻体会,火热的词需要冷静的思考,当走了几所学校之后,上好课虽说是提质增效的最佳路径,但绝对只是其中的一段。没有深入的教材解读,分析学生学情的能力,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如果,这个问题有人再问:为什么你不按教材呈现的内容来开展教学呢?因需而设,遵循学生的认知经验,从学生最容易get的那个点出发,带着学生在课上跳跳,摘到他能摘到的果子,那多好!
当透过现象——教材理解的不准确,看到本质问题之后——清晰分析教材,需要做得事情就很清晰了,教材解读做起来。将编教材的人想到的教给学生,将编教材的人没有想到的也教给学生,让自己问心无愧,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