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116879/92689541c2762380.png)
临近国庆,相信大家已经收到了很多红色炸弹,这也意味着,国庆假期不是去参加婚礼,就是去参加婚礼的路上。
我前不久收到好朋友的“请柬”,说她订婚了,但婚礼还未定,表达了希望我来的意思,我开玩笑说,周末你包食宿我就来。她说,交通就不用了吗?我回答,那工作日请假也来。
好像,说这些话,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我们彼此都知道,我们此次想不想见,未来都会有永不联系的可能。
说实话,我偶尔会有那种“我可能没有什么朋友”的失落感,但我从来不会觉得我一定要很多朋友才快乐。
那些写在“孤独十级”上的条条款款我都经历过,但我从来不觉得这是真的孤独。
而我一个人出去看电影的时候,我还时常观察来电影的人到底有些什么人,其实同类很多,也并不都是成群结队,或情侣,或亲子。
当然,用参加婚礼的多寡来验证一个人的成功未免也太片面了,毕竟婚庆公司的人可太有发言权了。
至今,我从未参加过我同学的婚礼,甚至即便给出的份子钱,也是屈指可数,后续能够联系的朋友也是寥寥无几。甚至在我因未能回去并转发过份子钱表示祝福后,也从未收到过喜糖。
久而久之,我发现,在“随份子”这件事情上,我们在某种事实上,都在衡量一种名叫“友谊”的价值,它是否值得在不报销食宿交通的基础上所消耗的时间、精力、金钱的付出。
就拿“伴娘”这个位置来说,就是你是否愿意让你远道而来的朋友站在这个位置上。
我的老家来说,“伴娘”一般是有新娘的亲人,亲妹妹、表妹、堂妹之类的人来担当,其次才是好朋友。
也就是说,这样犹如亲人般存在的位置,是非你不可。
我看过太多人的故事,由于自己很珍视这份友情,当自己的好朋友邀请自己过去参加婚礼,二话不说订飞机票,甚至提前一天过来帮忙布置,整个过程即便有一点点不愉快,但起码是开心的。但最后自己结婚时,甚至连当初的份子钱都收不回来,更不用说,像当初自己对待她那样远赴几百公里过去,只为见证她的爱情。
我们常说,人越长大会变得越来越功利。
在利益的权衡之下,我们不会再无悔地付出,我们会考虑一件事所产生的物理意义和精神意义,甚至在乎这件事的性价比。
我不否认我对于份子钱这个事很不近人情,但山高水长,用是否随份子这件事来判断是否成为一辈子好朋友的标准,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了。
前两天我妈问我中秋是否回家,我说没买到票,我想回也回不了。朋友也提议可以购买假期前两天的票顺便面个基。另一个好朋友也候补了假期前后两天的票,希望可以回家一叙。
这让我想到,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个稀疏平常的日子,要看看家人,和朋友聊聊。
我反而很高兴,因为人一旦长大,真正的虚假情谊,就会越来越少。
而我们,也只需要去参加那些值得的相会。
我至今很喜欢三毛对于朋友的那句描述:
一个朋友很好,两个朋友就多了一点,三个朋友就未免太多了,知音,能有一个已经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实在没有,还有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跟自己相处,也是一个朋友。
/End.
/作者:陈尔尔,生活在细微处。
/封面图:摄图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