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7:30-9:00
【阅读教师】曼曼
【阅读书籍】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阅读内容】1.与学生沟通的十个小技巧
2.学生教育就是要抓习惯,反复抓,抓反复
【金句摘录】
1.把师生平等的观念落到实处,善于寻找和学生的共同语言,学会对学生的事“感兴趣”。
2.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在《习惯论》中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内容概述】
第一篇,与学生沟通的10个小技巧。
一、谈话时多用“我们”(自己人效应)
二、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角色置换效应)
三、废话有多重要?(调味品效应)
四、老师说你很棒!(第三人效应)
五、边吃边聊。(可口可乐效应)
六、好老师都是好的倾听者。(格林斯潘效应)
七、“是的,是的,可是......”(可是效应)
八、有什么你就冲我来吧!(安全阀效应)
九、褒贬适度最和谐。(黄金分割效应)
十、先抑后扬,渐入佳境。(阿伦森效应)
第二篇,学生教育就是要抓习惯,反复抓,抓反复。
为什么要抓学生行为习惯?现在很多学生都缺乏上进的动力,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命运。
怎样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呢?定明确的标准和规则,监督和评估,鼓励积极行为和奖励,榜样示范,家校合作和共同参与。
【阅读心得】
“问题生教育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应该是一小部分,不应该是一大部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管理方面做到提前预设,特别是和学生沟通时讲究一定的技巧——糖衣炮弹。平常和同学沟通,多采用一些小技巧,可以是很多的问题上不激化学生,特别是问题生,我们能够很好的帮助达到维持状态。
我家孩子应该不是问题生,但是前几天我和孩子一同共同聊天的时候采用了角色置换效应,感觉效果不错。快开学了,孩子提出想拥有几天笔记本电脑,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也有这样的渴望,小时候。”我边骑着电动车边扭头和他聊,“他们小时候没有电视,都是跑到别人家看电视,看到夜里10来点,冻得手脚冰凉,偷偷的跑回家,钻进冰凉的被窝儿。那时候就想如果有一天出来一个小小的方块儿,握在手里钻在被窝儿里,愿意看到几点就看到几点,多好啊!但是,过了一段儿时间,随着自己读书增多,眼界开阔,并且有了自己的目标,就慢慢地弱化了那种看电视的心情。”理解他,包容他的提议,“但是,妈妈建议你要把自己每日任务完成,剩余时间归你支配,如何?”他答应了。通过这几天观察,帮他制定粗略方案,能主动做事情,解放了我这个警察监督的功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