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僟盐布帛,终能叙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这段写到贾元春伤心的心情,她没有因为成为贵妃而高兴,反而因为与亲人离别而伤心,她认为即使过着贫穷的生活,也胜过于富贵却骨肉分离。
曹雪芹接着元春的话来嘲讽后宫佳丽的可怜可悲的生活。后宫佳丽三千,能够被皇上宠爱的也就聊聊几个,被宠爱之后也只能一生服侍皇上一人,并且是只能生活在皇宫里面,贵妃们真正是在坐牢。历史上是没有贵妃省亲的事件的。
贵妃省亲这回写的场面恢宏气势,也难掩盖里面所隐藏的衰败悲哀情调。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会可怜元春,她成了贾家迈向富贵的牺牲品,父亲贾政把女儿送进皇宫可以说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也可以说是为了自己的自私的利益,冠之以为了家族利益的帽子,做出个人牺牲也是值得的,这是传统的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观点,在现代社会里各处地方依然存在着这样的观念。
2.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贾元春当场让迎春、探春、惜春、李纨、黛玉、宝钗作诗以看她们的学识,最后贾妃认为是黛玉和宝钗的诗作最好。我第三次读她们的诗作发现黛玉写的诗与迎春写的诗很大不同在于前者的诗透过景物来上升到心境,有形而上的意境,而迎春之流的人这的诗只是平面化的,缺少立体感。就好像是画一幅画一样,林黛玉画出了心灵之感,而迎春之流只画出轮廓而已。宝钗写的诗重在细节,把对事物的细节感表达出来,这跟宝钗入世细心观察性格特点有关,正如她本人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