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看《人性的弱点》是囫囵吞枣的,看完后也讲不出个所以然,头脑中只有一个词——投其所好。这是第二遍看了,看的很慢,才发现书里讲了很多人与人交际之间的人性规则。
现在刚好看到《千万不要指责他人的错误》这一小章,觉得深有同感,所以写点感受。文中讲了,很直接地指责他人是对其一种挑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而得罪他。作者卡耐基建议我们,当我们想指责别人时,可以先把鲁滨逊教授所写的一段文章读一遍再作决定,文章是这么写的:我们有时发现,自己会在毫无抵抗和阻力中,改变自己的意念。可是,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所犯的错误,我们却会感到懊恼和怀恨。我们不会去注意一种意念的养成,可是当有人要抹去我们那份意念时,我们对这份意念会突然坚实而固执起来。这并非是我们对那份意念有强烈的偏爱,而是我们的自尊受到了损伤。文中用意念一词来代表了我们被他人所指责的各种想法和行为,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为什么在别人直接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会不顾黑白反驳并厌恶这个人呢,原因就是自尊收到了损伤。
这小章中举了富兰克林的例子。富兰克林年轻时有好辨的恶习,知道一个交友会里的老教友指出:如果不痛改前非,将会遭到社会的唾弃。后来,富兰克林替自己订了一项规则:不让自己在意念上,跟任何人有不相符的地方,不固执肯定自己的见解。不久,他就感到:参与任何一处谈话的时候,气氛更融洽、更愉快。后来,尽量与他人意念相符,婉转地接收别人对自己的指责成了习惯,这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赞同。
为啥读到这儿会深有同感呢?因为脾气不太好,当别人有些反对声音甚至指责时,我就会不顾一切地反驳,不管这批评对错与否,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个体验。不仅平常人们之间的交际是这样,商业上这个人性规则更通用。有什么错了,先自己承认,别人通常会给一个台阶下。如果反而指责别人,那往往会引发一场争论甚至争斗。这就是人性,多数人面对指责本能地是去反驳以维护自己的自尊。
所以,千万不要去指责他人,应该用婉转的语言去暗示。在犯了错误后,要勇敢地自己承认错误,否则,等别人来指责自己的错误,肯定会本能地很难受,想去反驳。这就相当于自己解了自己的困境,同时也满足了他人的自重感,一石二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