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讲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时常也会教我唱家乡的土话民谣,在农闲的空隙中,一群人围着闲聊时;在奶奶烧火煮饭,我们一起给灶台添柴时;在夏夜星空下,躺在竹床上乘凉,奶奶会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讲着故事,听到精彩处或吓人处,脑袋会不由自主的发挥想像,那些妖魔鬼怪都由此而生,听着奶奶哼的民谣小调,人倒是会越来越精神,忍不住跟着她唱,直到对答如流。
而今奶奶已经九十岁高龄,步履蹒跚,虽平时打电话唠嗑思路清晰,但那些遥远的歌谣却早已淡忘,经常是说了上句忘记下句,但奶奶在言谈中还会时常夹杂着精彩的古老谚语,偶尔爆一句家乡俚语,我也会偶尔记录一个。
如:有银(钱)的人说话有人听,没银(钱)的人说话点人精(害羞)。
三粒板二条缝(说明这个人很干脆)。
十个翁儿九个盖,(借东家还西家的意思)。
十八捣臼画在岩壁上(说明一件事情什么时候实现都不知道,只是一个假像)。
而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很久,许多家乡话都已经快忘词,听过的故事也早已忘的差不多了,但印象里依然记得好些从前的土话歌谣。
家乡的方言童谣,有介绍日常美食的,牙牙学语时就会的:
《吃馄饨》
娒娒,你香人。阿妈教你吃馄饨。
馄饨汤,喝眼光,馄饨肉,配白粥。
馄饨皮,配番薯。馄饨碗,吃爻团团踅。
注释:
1、娒:指对自己孩子的爱称。
2、香人:指要乖的意思。
3、喝眼光:指吃了眼睛会更亮,更有精神的意思。
4、爻:了,完的意思。
5、踅:指旋转、来回走的意思。
馄饨作为一道家乡特有的美食,它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馄饨,我们平常称之为“云饨”,名副其实,它皮薄如蝉翼,包着指甲盖大小的丁点肉沫,用滚水煮开就好,盛在事先准备好用紫菜、虾皮、蛋丝、葱花的汤里,仿佛天上的云朵那般,团团舒展漂浮,小至刚出生的宝宝,大至上百岁的老者都非常喜欢,是一道老少皆宜入口即化的家常美食。
有记录日常懒人生活的:
《懒汉歌》
(版本一)
天光露水白洋洋,宁可日昼晒太阳;
日昼太阳上晒落,宁可黄昏夹暗摸;
黄昏蚊虫叫唉唉,宁可明朝天光起五更。
(版本二)
天光露水白漂漂,不及日昼耘埭添;
日昼田水热烫烫,不及黄昏耕月光;
黄昏蚊虫叫唉唉,不及明朝起五更。
注释:
1、天光:早晨。
2、白漂漂、白洋洋:指一片白茫茫的意思。
3、不及:不如。
4、日昼:中午。
5、耘埭添:指再耘一次。
6、上晒落、热烫烫:形容正午的太阳从天上晒下来,非常热。
7、耕月光:指借着月光来耕田的意思。
8、夹暗摸:黑蒙蒙,摸黑的意思。
9、黄昏:晚上。
10、明朝:明天的意思。
11、起五更:五更天起床。
意思是,懒惰的人每天的农活都拖着干,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偷懒成性。
有记录一年四季的节庆活动,什么季节做什么事情,吃什么美食。如:
《十二月令》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午;六月六,晒霉臭;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塘糕印壮元。
《正月初一头》
正月初一头, 捉张单个头(一元钱);走拉县前头, 买只酱菜头, 煮起一锅一罇头。阿一夹一夹,阿二想汤喝,阿三拔双箸,阿四流眼泪,阿五给妈讲,阿六头打肿,阿七端起抿,阿八挟箸剔,阿九走拉到,阿十看看罇头非能燥。
这首歌写出了那个时代,孩子生的多,经济落后,生活局促困难的状况。
有简单的家常美味食材:
《娒娒,你真早》
娒娒,你真早, 半夜割晚稻;晚稻未开花, 我要吃黄瓜;黄瓜忒能淡,我要吃橄榄;橄榄忒清味,我要吃甘蔗;甘蔗密密争, 我要吃金“杏“(石榴);金“杏”满肚子, 我要吃糯柿;糯柿密密核, 我要吃大蒜;大蒜密密瓣,我要吃江蟹,江蟹十只脚,拿把棒儿赶喜鹊;喜鹊尾巴长长, 打只船儿叫亲娘。
其中有一首《问姓谣》里面还记录了日本侵略战争期间,对日本人的痛恨。
娒娒,你姓尼? 我姓金。阿尼金?黄金。阿尼黄? 草头黄。阿尼草?青草,阿尼青? 万年青,阿尼万?糯米饭。阿尼糯? 果老糯。阿尼果?山果。阿尼山, 高山。阿尼高,年糕。阿尼年?
1943年。造起飞机场,垒起高射炮,把日本打多一大堂,你看日本急勿急。手榴弹,往天上甩,甩起半天高。掉落一把刀,刀里生个额,把日本鬼子捕出杀。学习解放军思想通,走前线,打冲锋。思想通,学雷锋;勿怕痛,学习邱少云;勿怕脏,学习黄继光;勿怕吓,学习刘文学;勿怕黑,学习张思德;勿怕难,学习刘胡兰;勿怕死,学习董存瑞。
《大脚娘》
大脚娘,一步跨过九片墙,踏死十猪九头羊。前屋叫赔猪,后屋叫赔羊。大脚娘,真伤心,双双眼泪落地上,扭晓得,水满田垟成灾殃。大脚娘,真悲伤,大脚跳进海中央,心想这下会浸死,扭晓得,海水只满到脚跟上,一脚踢倒了海龙王的外婆娘。
这首童谣记录着神话传说大脚娘的故事。
《打珓杯》
娒娒打珓杯,珓杯打勿准,担去卖茭笋,茭笋皮剥皮,担去卖雪梨;雪梨满肚子,担去卖掌柿,掌柿墨恁黑,担去卖乌贼,乌贼单粒板,担去卖江蟹,江蟹十只脚,担去卖喜鹊,喜鹊飘飘飞,担去卖胭脂;胭脂急急藏,担去卖猪脏,猪脏底翻出,担去卖蟋蟀;蟋蟀会弹琴,弹到朔门;朔门擂鼓,擂到乡下;乡下吹班,吹到大街;大街打钹,打爻二三粒;你一粒,我一粒;烂头分勿着,走归叫阿爸;阿爸勿相信,阿妈打臀顿;阿爷端起骂,阿娘走出寻。
这首歌谣记录了我们鱼米之乡的日常饮食与生活中的情景。
还有介绍当地的特色地名《叮叮当》,歌唱的是松台山、妙果寺等名胜景点。
在家乡,尚在襁褓之中的小人儿,就生活在“叮叮当”的温柔乡音中。温州人是吟唱着 《叮叮当》 长大的,它在温州世代相传,深深烙印在温州人的童年成长记忆里。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将《叮叮当》选入亚洲、太平洋地区民歌集。如今它已然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以上这些歌谣,以及还有许多未来得及记录的家乡童谣,都是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经典,记载了我们无数的欢乐与美好时光,是无法忘怀的童年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村情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