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7 昭坤
今天是中级班的第三轮打卡,也是2020年我的第四轮打卡,期待未来的二十一天有新的感悟和进步。
今日分享彭懿老师推荐的《画里话外》。
《画里话外02:叙事 以“叙事”为主题,解码图画书创编读 》
作者:阿甲;[法]苏菲·范德林登; [美]伦纳德·S.马库斯/主编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读杨忠先生《故事背后的故事》一文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杨先生的结语。
总结央美绘本创作工作室辅导图画书创作所遵循的四条原则:
1.有规律,无定律
在图画书创作与教学的专业领域,培养学生成为专业人士是老师的任务。学习经典图画书的叙事文法,同时勇于尝试新的叙事语言,探索当下语境的图画书叙事语言,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进入工作室之前的学生对图画书知之甚少,怎样才能把他们从外”带进“门里”,培养成为一个“内行”的创作者,这个跨度特别大,需要工作室在三年级的课程设计中找出规律,提供“捷径”。三年级全年的专业课程非常紧张,环环相扣,课业量繁重,但只有做好这样的课程铺垫,学生到了大学四年级进入毕业设计环节,才懂得如何从业的角度进入图画书创作,在发挥各人:点的同时达到创作的高度。而无定律”之说,就是在遵循创作规律的基础上,提倡大家多思考、多实践,敢于突破旧有模式,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个性。
2.因材施教是不二法则
无论是教授绘画还是图画书创作,大学的教育终还是对人的培养。因此从每个学生的个体出发,有针对性地辅导,才会呈现出参差多态的样貌。这就要求老师们对每个同学都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是辅导的先决条件。我们尽可能通过教学带给学生思维上的启迪,教会他们思考的方式,建构自己的思维体系。这些“技能”之外的使力是教学的关键。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只有从外而内地深入“观察”,才会自内而外地真诚“呈现”。好图画书的文本都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基于创作者的生命体验,是内心深处那块最不常触碰却又挥之不去的柔软。只有根植于内心的故事才最真实,才会有力量,才会获得他人感同身受的共
鸣。感动自己是前提,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超越有限的“小我”,进一步探求人类的通感,加以艺术的打磨,才会在作品中表达出“大我”。内心要成长,情怀要升华,“自我”要走向“超我”。成就一部作品的过程就是成就自己。最好的自己,一定能够感动他人。
4.图画书需要读者
图画书不同于纯艺术创作,不是一味地表达自我对世界的认知。在图画书创作之初,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自已的作品所面对的读者群,不能仅仅停留在创作者自我表达的层面上。本好的图画书需要和读者的心灵产生深刻共鸣。图画书要有人读到,读者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会在你的作品中认真寻找被打动的理由。工作室的学生作为心灵还在成长中的年轻人,被“硬性”要求建立受众意识,无异于加入一剂思维的催化剂。他们需要懂得:只有读者才能发掘出作品的生命价值,缺少共情能力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摘自《故事背后的故事》P80-81)
图画书的阅读与文中杨先生所提图画书创作的原则是融会贯通的,好的图画书不是编造,是内心深处最挥之不去的柔软,而阅读图画书是感受作者内容的柔软,是与作者心灵的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