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卖梨膏糖的人

卖梨膏糖的人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22-10-25 20:15 被阅读0次

    小时候农村缺医少药,梨膏糖成了农村家庭的常备药,能够缓解和治疗感冒咳嗽,入口又香又甜,而且价格便宜,很受大家的喜欢。那时候农村文化生活也很缺乏,卖梨膏糖的人游走在村间,能说会唱,大人小孩像看戏一样看他们的表演,很受欢迎。

    梨膏糖据传是唐初的政治家魏征发明。百度上这样介绍,魏征是个十分孝顺的人。他母亲多年患咳嗽气喘病,魏征四处求医,但无甚效果,而且不肯吃药,魏征拿她没办法。老夫人想吃梨,没牙齿咬,魏征把梨切成片煎水加糖后让老夫人喝煎梨汁。老夫人喝了半碗梨汁汤还舐着嘴唇说:好喝。魏征见老夫人对煎梨汁汤颇喜欢,便在煎煮梨汁汤时顺手将按御医处方煎的一碗药汁倒进了梨子汤中一齐煮汁,为了避免老夫人说苦不肯喝,又特地多加了一些糖,一直熬到三更。魏征也有些疲惫了,他闭目养了下神。等他睁开眼揭开药罐盖,谁知药汁已因熬得时间过长而成了糖块,魏征因怕糖块口味不好,就先尝了一点,感到又香又甜,他随即将糖块送到老夫人处,请老夫人品尝,这糖块酥酥的,一入口即自化,又香又甜,又有清凉香味,老夫人很喜欢吃。魏征见老夫人喜欢吃也心中乐了,于是他就每天给老夫人用中药汁和梨汁加糖熬成糖块。老夫人吃了近半个月,胃口大开,不仅食量增加了,而且咳嗽、气喘的病也好了。

    我们村比较偏僻,卖梨膏糖的人来得次数很少,想买的人通常会去轮船码头,在运河的班轮上有卖梨膏糖的人。那年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父亲送我去学校,在船上,我第一次看了十多个小时的卖梨膏糖人的表演。

    我们乘的轮船不大,四米宽,十多米长,只有一个客舱。船上乘客很多,行李和货物都放在脚边,不仅有南瓜、山竽、竽头这些农产品,还有活的鸡鸭鹅,这些活禽用稻草扎住脚放在篮子里。夏天气温高,舱内没有电风扇,两边的窗子全部打开,太阳明晃晃地直射到人身上,就像坐在烤炉边, 有风从水面上吹过来,也驱不走闷热。里面人很多,汗酸味、鸡鸭的屎臭味、梨膏糖的香味混杂在一起。

    我和父亲坐在舱中间的条凳上,我的左手边坐着一男一女,他们身边放着两个筐,筐上面是竹筛子,筛子里排着梨膏糖。大家坐停开船以后,穿着黑衣黑裤的黑瘦男人,拿起了二胡调音,旁边的女人看上去四十多岁,短发、大眼、薄嘴唇,上身穿着花布短袖,下身穿篮竹布裤子,手拿着碟子筷子,站了起来开口说话,声音沙沙的,“大爷大妈、哥哥姐姐、小妹在这里唱段滩黄,给大家解闷。”

    滩黄戏是我们当地的民间小调,有固定的调子,词可以随口编,男女老少几乎都有会哼几段。女人用眼睛扫了一下乘客,看准潜在的顾客随口编赞词,天庭饱满福气好,眼睛鼻子长得好,耳朵坠子菩萨相,万事顺心乐淘淘。赞了几个乘客,调节了气氛,再唱了几段传统小调,吸引了全船的人。看看时机已经成熟,她便开口做生意,先介绍他们是常州做梨膏糖的世家,他们的梨膏糖,孩子吃了少生病,大人吃了壮身体,老人吃了延寿命,男人吃了壮阳气,女人吃了滋阴气,有病的吃了治病,没病的吃了防病,家中常备梨膏糖,全家个个健康又美丽。说完后,端着筛子四周绕一圈,卖完一遍回到座位,下一个码头差不多就到了。

    我换到船窗的位置,看岸上的田野和河里的船只。锡溧运河是大运河的支流,来来往往的船很多,有农船、渔船、货船,还有轮船拖着十二三条驳船的长途运输船队。岸上高高的圩堤上是成片的桑树,远处是棋盘样绿色的稻田,悠闲的牛在吃草,勤劳的人在劳作,不断地向后退去。舱里的乘客大多是短途,上上下下比较频繁。每到一个码头有新乘客上船,那对夫妻就换换唱词,重复一遍相同的戏码。

    村落疏落的地方,码头间隔就比较远,男的会说些段子活跃船舱气氛,多年后我还记得这样的对话,男的问大家,“你们知道,天有多高?”有人说十八层高,有的说无穷高,他说不对。有人回对,“你也没量过,怎么能说我们不对。”女的笑着说,“我知道啊!天有两个屁股那么高。”大家哄堂大笑。男的问,“你怎么知道是两个屁股高?”女的用手一比划说,“这还不简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的屁股都能撅半天高,两个屁股加起来当然就是一天高啦。”大家又是哄堂大笑。

    我们在船上坐了十多个小时,他们不停地说着着唱着卖着梨膏糖,乘客中总会有人买上一两盒。 终点码头到了,他们和我们一起上岸,父亲看着挑着梨膏糖担子的男女离去,对我说,“你看卖梨膏糖的人,一路上很辛苦,嗓子沙哑难受也得忍着,还要笑着面对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卖梨膏糖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cx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