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刚翻了个头儿就脑洞大开,直接觉得心理学、人类心理才是统领人类智慧与知识的母体。
比如从内涵上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心理过程)和注意、意识(心理状态),以及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格)。那在外延上,包括物理学在内的各门科学,艺术,人文社会学等等,都可以说被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覆盖,或者说都是人类心理的衍生品。
认知是人类认识自己、特别认识自身所处环境的一种基本主要能力,所有科学,包括以认识世界物质组成及组成规则为主的物理学,是在人类认知能力范围内完成的,并且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会超过人类的认知能力。而艺术,绘画也好音乐也好,是与我们的情绪情感相关的领域。意识决定了我们的想象力,想象力决定着创造力,这是一切文明的基础。
某种程度,可以说牛顿物理学佐证了宿命论——牛顿物理学根据统御诸现象的法则,以及了解这些法则以后所得到的力量而成立,但是一旦面对宇宙这部大机器(这部大机器在盲目地运转,其中的一切事物不过只是齿轮),最后却导向人的无力感。
也就是说,包括我们人类生命历程在内的宇宙的一切的一切,真的是一张在宇宙诞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刻录好的光盘,一切都在按既定程序演绎,一切轨迹与结果已经注定。
量子力学多多少少佐证了自由意志论——量子物理学根据未来现象最少的知识(我们受到限制,只能知道或然率)而成立,但是最后却导向“我们的实相只是我们创造的”可能性,依照量子力学,我们不只是影响实相,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创造”了实相。
好像量子力学理论也可以作为老师所倡导的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的物理学背景与理论支持。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人类认知条件下,根本没有所谓客观,一切都建立在我们人类自己感知后的“定义”之上,“我们要想观察实相而不改变实相是不可能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在研究自然界的时候,自然界就是在研究自己”。
从个体身心修行角度,不管哪种宗教的哪种修行方式,修到最后,无非修得一个对自我情绪的掌控。情绪情感、人格是心理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对个体生命品质来说,情绪又是最重要的部分,深刻影响着人类心理的其它组成部分。一个能始终情绪平稳的人,一般不会跟偏执有什么瓜葛。所以我觉得修行修行,修的主要就是一个情绪问题。
如果说修行到“悟”,所谓修成正果,涉及到智慧,那智慧也不过是修行过程中捎带着的副产品罢了。比如佛家说的修行,为的是去我执,得无为,达到“无我”境界,说白了不就修到最后,能像一株植物那样,自洽于世间,狂风暴雨也受得,和风日丽也受得,暴虐也受得,温柔也受得,无怒无恨,无嗔无怨,能始终保持一种平和安宁的情绪状态(心境)么。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哲学里独立出来,短短不过百年多时间,相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真是连眨眼间都算不上。到现在为止,心理学基本还停留在基础研究、弄清楚“是什么”的阶段,人类文明发展,依仗的是我们的思考能力(逻辑推理)、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我们可不可以畅想一下,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我们能探索出有效可行的提高人类思考、想象、创造能力的技术方法,来加快人类文明进度呢?
好吧,可能我想多了。
书封有一句话——你和物理学家之间只差了一点想象力,物理不只是物理,更是吾理、握理、悟理、无理……你的想象力有多大,你的思维方式就有多独特,你也就越接近自然界的本相。
想象力、思维方式,可都是心理学研究范围呐。所以我是这样理解的:人类对自身心理的认识有多深、研究有多深,人类文明程度就会有多广袤。
继续翻,不知道还能翻出什么脑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