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部电影的名字不见得会引起多少人的兴趣,正如我最初看到的时候,心里想的是:难道这是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怎么还拍成了电影?直接看戏曲不更有味道吗?
然而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一点开,立刻便入了戏。这电影太有味道了:淳朴的河南乡音,夏日的乡村风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大门外剥落的瓷砖,老屋内斑驳的泥墙……一切那么真实,淳朴,村民间简单的对话,让你仿佛觉得置身于这个小山村。这是电影吗?这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吧?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只有祖孙二人,77岁的爷爷,7岁的孙子宁宁。孙子本不愿意回乡下的,他在城里的同学都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去大城市旅游了,有的还出了国,可是他呢?因为妈妈要生小弟弟(妹妹)了,爸爸不得不把他送到爷爷这里来,他的心里是抵触而无奈的。
然而影片的最后,当爸爸来接宁宁回城里的时候,宁宁不想走了,他想在乡下陪着爷爷,他一遍又一遍地喊着“爷爷再见”,眼神里是无尽的依恋。这短短的十多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爷爷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那么你来看一看这部时长只有90分钟的电影吧,相信你也一定会被爷爷圈粉的——他没有高深的文化,没有儒雅的相貌,没有干净的衣衫,可是他有一肚子的人生智慧。
坦然地和孩子谈死亡爷爷带着宁宁进行了一趟真正的旅游。他骑着三轮摩托车,带着几日的干粮和行李,从河南太康的一个乡村出发,要千里迢迢地到河南西北角的三门峡去看望一个老朋友,因为他偶然得知,这位老朋友已经病入膏肓了,为了他们年轻时的友谊,他要去送他一程。这一路上,千难万难,也许有的人从起点开始就放弃了。毕竟,他已经77岁了,骑着三轮车,多少未知在前面等着啊,害怕吗?放弃吗?爷爷自有人生哲学,正如他和宁宁谈鬼的时候所说:“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就算是遇到了鬼,也不要怕,和他熟悉了自然就不怕了。”其实这不正是对待一切艰难险阻的道理吗?
为什么这是一趟真正的旅游?因为爷爷在用自己的智慧潜移默化着孩子的心灵。他没有说教,哪怕他不赞同孙子的或者别人的意见,他也绝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他给了宁宁最好的教育,他温暖了因为屡次受骗而认为“这一路上没好人”的货车司机,他让做生意破产万念俱灰的青年又燃起了奋斗的希望,他用自己宽广的胸怀给孙子展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没有大道理,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只有最朴实无华的话语。
为什么片名叫《过昭关》,当然是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有关。片中有一段爷爷的唱词,在深夜里,在露宿的高粱地里,爷爷给宁宁讲了伍子胥的故事,看着孩子在夜幕中沉沉睡去,他心中想起了什么呢?他唱: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
我好比龙游在浅滩,
我好比鱼儿吞了针线,
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
这是伍子胥的唱词,爷爷是在借此感慨自己的命运吗?不是的。他告诉孙子的是: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划成了右派,在劳改农场里改造,日子过得生不如死,比伍子胥当年还要艰难。可是,有农场里的朋友的帮助,最终挺过来了,人生就是在过昭关啊!他说:人生就是过不完的关,过了昭关还有潼关,过了山海关还有嘉峪关,咬咬牙坚持着,哪里有过不去的关呢!
宁宁年龄还小,也许并不懂爷爷的话,可是做生意失败的小伙子懂了,他抖擞精神开始新的拼搏,他从爷爷讲的故事中知道了,人生中有些事情是不由人控制的,可是总要去奋斗才有前方;那个心怀怨恨的货车司机听懂了,他不再满脸戾气,和爷孙俩道别的时候,他满脸笑容,继续踏上了征途,因为爷爷让他明白了,凡事换一个角度考虑,就会看到一方晴天。而宁宁也从爷爷身上学到了善良与大度,面对拦路哭泣的孀妻幼子,一路风餐露宿的爷爷一下子拿出了50元钱,宁宁也掏出了口袋里泡泡糖,给了那个受尽了冷眼的怯懦的孩子。当那个孩子脸上绽出笑容的一刻,宁宁得到的远远比两个泡泡糖多得多。
来看一看这部《过昭关》吧,他会给每个人都带来启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