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的一次体验课上,听一位朋友说到她作为老师处理班上孩子争论的解决方案,很是赞同,再次听樊登老师讲到本书,多了几分共鸣,更加印象深刻。
所谓“社会能力”,其实就是要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管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家有二宝的家庭,避免不了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类似场景。作为家长的我们,除了放任、介入、贿赂型,更多的是要学习一种帮助他们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做?本书提到一种技能,ICPS(I can problem solved)
1. 问问题是什么?“发生什么事了?”
先了解清楚事情的大概经过,在孩子描述过程中减少评判。其实不评判的谈话是高难度的谈话。在平时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孩子学会描述事情。例如,可以玩字词游戏:是/不是,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相同/不同,等等。通过组词造句,或问一些问题,给予孩子选择的空间,教会他,事情都是有多项选择的,不一定只有一个解决办法。
2.问双方感受。“你们俩有什么感受?”
我们平时经常会忽略的孩子的感受。例如摔倒后,会立刻跟孩子说“不疼,不疼,快起来!”尤其跟男孩子说“男子汉,不能哭!”要知道,一个从小经常被忽略感受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忽略别人的感受。那么如何培养呢?
第一个办法:看图游戏,看动画片。
故事书或动画片出现的一些情节时,可以多问孩子,你觉得这只小熊心情如何?光头强被打了是什么感受?.......帮助孩子积累感受词汇:开心,高兴,难过,伤心,寂寞,空虚等。
第二个办法:生活感受
平时生活经历中,多问孩子“你的感受是什么?”建立沟通,共同分享感受。
第三个办法:讨论感受
发生问题时,学会问“你现在什么感受?”“可以跟我说说为什么生气吗?”“是什么让你这么生气?”注意:这个过程中做到近距离倾听,不要过多评判!
3.怎么办?写下来。
在问完孩子们双方感受后,可以邀请他们共同头脑风暴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分别用笔记下来,创造仪式感。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生活过程,帮助孩子学会更多更复杂的词汇,从而帮助他们想到更多办法,找到更多出路。书中也给出了一些字词游戏,角色扮演游戏,造句游戏,找办法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责任感。
4.总结,这就叫做......?
让孩子们从写出的办法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再问现在感受如何?最后,用一个词总结,“这就叫做分享。”“这就叫做有责任高。”“这就叫做自律。”我们在肯定孩子正确行为时,不要用物质的奖励去认可他们,而且要教会孩子这件事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围绕ICPS核心理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有了这些工具,落地实操效果显而易见。值得我们为人父母多多练习,让孩子成为主角!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