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揭开面纱,回归真实——《女性的觉醒》读书札记 (1)

揭开面纱,回归真实——《女性的觉醒》读书札记 (1)

作者: 艳子微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1-26 07:17 被阅读0次

    沙法丽 ·萨巴瑞的觉醒系列都非常不错:《女性的觉醒》《父母的觉醒》《家庭的觉醒》。个人首推《女性的觉醒》。因为只有个体觉醒,才有父母觉醒与家庭觉醒。

    沙法丽·萨巴瑞出生于印度,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她将西方心理学和东方正念思想紧密融合,丰富生动的案例,将女性内在心理过程清晰展现,引领个体走向自我发展、自我进化的道路。

    本篇解读沙法丽 ·萨巴瑞《女性的觉醒》第二部分“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痛苦的十一种人格”。读罢此篇,惊地奇发现,书中的人物几乎与身边真实的女性形象一模一样,也会找到自己的影子,不由深刻反思。人人都可以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抱有某种看法,但只有理解这些行为的根源,揭开面纱,回归真实,我们才能开始与自己或他人建立真正的连接。

    这里,先来了解这11种人格。这11种人格总体分为三类:给予者、 掌控者、索取者

    一、给予者

    这种表象往往出现在内心敏感、富有同理心的女性身上。她们天生愿意奉献,常常为了成就他人而委屈自己。做一个“好女孩”要给予他人,这意味着她们非常依赖他人的认可。

    给予者的4种表象:受害者、殉道者、救世主和圣母

    1.受害者情结:自导自演的苦情戏

    受害者的表现:是个“可怜人",好事从来都轮不到自己。大家都在利用你。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经常向他人诉苦。总觉得因为某个人导致现在的不幸。无论摆脱困境的道路有多清晰,总能找到借口。不习惯快乐,以至于快乐明明就摆在眼前,也会抗拒。总是等着别人做出改变,等着别人来拯救......

    动因分析:这种“受害者”情结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避难所,让她们远离不被认可和得不到爱的恐惧。受害者固守这种心态,这样就无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她们害怕改变,因为不愿意面对哪怕是一点不顺利的可能。

    解决举措:

    并没有人置她于不利的地位,这一切不过是她潜意识的选择。需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利益而战。要把受难的感觉和无助的感觉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受害者每设立一个新的目标、明确一个新的方向,就向改变迈进了一小步。当你意识到你一直可以自己选择以何种面目示人时,你就从一个默默忍受的受害者变成了一个解放真我的积极倡导者。你会开始选择积极主动而不是逆来顺受,你会慢慢远离那些整天自我压抑的人。如果你能够勇敢地熬过这个激烈的转变期,你的受害者情结将变成求胜者意识,束缚你人生的无形枷锁会彻底解开。

    2.殉道者情结:只为弥补童年未曾受到的关注

    殉道者的表现:经常到处“救火”。默默忍受着辛苦的工作。肩头的担子太过沉重。会感到很累,觉得被人利用,但从来不抱怨与抗议......

    动因分析:总认为自己不够好,为弥补不足的唯一方法是多行好事,不知道如何说“不”,须尽力为每个人做每件事。

    解决举措:

    重塑自尊的第一步是将自己的生活从一切不相干的事务中清理出来。这就要学会艰难地放手。当她卸下他人期望的重担时,她就会逐渐开始自由地呼吸。很快,她就会发现自己的价值,不再急切地寻求他人的认可了。

    成为殉道者的需求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不怕犯错、甘于平凡的女人,最重要的,是一个真实的女人。

    3.救世主情结:你付出并不是因为别人真的需要

    救世主的表现:我的给予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很有用、很有价值。我的给予让我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觉得自己有能力、有力量,能掌控一切。我的给予能让别人依靠我、指望我,让我觉得自己拥有了某种力量。我的给予意味着我可以分散注意力,不必关心自己。

    动因分析:这些所谓“救世主”只顾关注他人,却忽略了真实的自我早已迷失的事实。它能让我们维持一个仁慈善良的外在形象,甚至有些高人一等,这其实是我们消除自卑感的方式,也是为了避免自己忍受痛苦。

    解决举措:

    消除救世主情结就是要学会忍受苦难。弄明白救世主行为其实是削弱了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阻碍了客户的成长,剥夺了他人经历挣扎、收获成长的体验,剥夺了他人寻求解决方法的能力,其实是害了他们。

    彻底看清了这种救世主情结是如何阻碍了他人发现本真、解决自身的痛苦。终于,坦然迎接痛苦,再也不忙着解救他人于水火之中了。

    4.圣母情结:害怕冲突和被抛弃

    圣母心泛滥的典型特征:具有深切感受对方痛苦的能力;具有同情他人境遇的能力;怀有减轻他人痛苦的愿望;总有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别人的意愿;无法保持清晰一致的边界;无法开口向他人寻求帮助,也无法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人的帮助;无法毫无愧疚地说出自己的需求;当得不到对方的欣赏和认同时,会感到很受伤;很难拒绝,不肯直面冲突;无法容忍冲突和紧张的局面;渴望他人的需要和依赖;总是忍不住要变得超级慷慨,超级乐于助人。

    动因分析

    虽然乐善好施、知冷知热、关心他人都是很好的品质,就像所有的表象一样,但这些品质也可能会发展到某个极端,让我们忽视了本真。

    因为别人很快就纷纷希望我能帮到他们,帮他们解决各种麻烦。当我表示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们就很不满意,好像我侵犯了他们与生俱来的让我随叫随到的权利。我对这种角色的依恋也让我感到十分内疚。

    圣母情结带来的热切给予他人的欲望源自内心的匮乏。个人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别人对她的依赖。就这样,她藏起了心底的自恋,享受着被需要和被索取的快感。这就是有圣母情结的人往往会与索要成性的人结成亲密关系的原因所在。双方各取所需,彼此依靠对方的付出和索取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解决举措:

    治疗圣母心的解药就是认清自我价值,关怀自我。当一个人开始感受内在的真我时,她就自然而然地能够找到并设定和他人的边界。一旦设定了边界,她就既能充分激发自己关爱他人和照料他人的优秀品质,又能确保他人考虑到她自己的需要。这种边界就能营造出健康的关系。它能教会双方自力更生。

    二、掌控者

    掌控者总想向世人展示自己有多能干,受不了被人看成失败者。掌控者怎么都静不下来。她们内心的焦虑太过高涨,必须要不停地做事、做事,做更多的事来缓解这种压力。谁和她们在一起都会感到精疲力竭,并且被她们的焦虑搅得不得安宁。

    掌控者的4种表象:完美主义者、直升机家长、讨好型人格和女强人

    1.完美主义者:对未知事物进行控制

    完美主义者的特征:在内心深处总是苛刻地批评一切,这种感觉令她们的身心备受煎熬。要想感觉良好,你必须不断去做,不断去表现;你必须每一次都比上一次表现得更好,做得更棒;你要么就出类拔萃,要么就什么都别做。凑凑合合绝对不行;你绝不能信任别人来做这个工作,他们可能会把事情搞砸;你要多做一些,再努力些;你必须关注那1%的出错可能,不然就会全盘皆输;如果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你就必须进行深刻的检讨;如果事情没有按照计划顺利开展,就说明你没有能力,没有价值。

    动因分析:完美主义者在内心深处总是苛刻地批评一切,这种感觉令她们的身心备受煎熬。完美主义者行事的动力就是避免失败。她们完全无法忍受不成功、不卓越,总是采取一切措施来避免。一切冒险行为的结果都会直接左右她们的感受,她们内心的起伏完全与外部的结果关联。她们害怕平庸和普通,这种焦虑逐渐摧毁了她们内心的真我。

    解决举措:

    完美主义者只有学着去审视内心,学着忍受遭遇拒绝和失败的痛苦、焦虑,才能学会忍受和接纳生活中的各种无常。当她不逼着自己非去做某件事时,她就能从自己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中获取对自己价值的认同,就能逐渐摆脱万事可控的错觉,并接纳这样一个事实:美好的生活就是要欣然接纳生活的各种不测。只有通过深刻的内省和自爱,完美主义者才能放下这些高不可攀的标准,对失败和错误彻底释怀。

    2.直升机家长:渴望无所不能,却又力不从心

    表现特征:这种“自我”的表现形式并不局限于家长。它会贯穿在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并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表现在几个不同的方面:

    过度占有——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延伸;过度保护——把对方当成珍贵的物品而严加守护;过度规划——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事无巨细地规划好,日程要精细到每一分钟;过度批判——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指责个没完没了;过度管理——把对方的生活当成自己的生活一样严加管理;过度参与——完全没有边界意识,直接接管对方的生活。

    动因分析:

    直升机家长总是被一种强烈的焦虑驱使,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进而将这种焦虑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因为无法忍受这种内心的焦虑,她们会把这股邪火发泄在外面。

    大多数有直升机情结的人甚至都不认为自己有掌控欲。她们认为自己只是很有爱心而已。这就是她们那个虚假的“自我”在诱使她们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解决举措:

    生活在本质上是混乱和无常的,无论多努力也无法彻底掌,所以必须学会如何打消掌控生活的欲望。简而言之,她们要学习投降的艺术,学会活在当下,向生活的无常缴械投降,学会顺其自然。

    当慢慢学会放手后,就会学着将这股能量重新引导到自己身上。渐渐地,她终于能够放走她生命中的爱人,目送他们走向属于自己的生活。然后,她会全力拥抱自己的人生。

    3.讨好型人格:情绪突然失控的取悦者

    典型特征:

    讨好型人格是集给予者和掌控者于一身的组合型人格。是个情绪不稳定的变脸王。

    她总是对别人提出的一切要求不加考虑地应承,直到精疲力竭,忍无可忍,大发雷霆。她从不主动说出自己的需求,直到筋疲力尽,彻底崩溃。她总是忘记照顾自己,甚至得了很多慢性疾病。她通过让别人心怀愧疚来控制他人、限制他人。

    一旦得不到认可,突然间,一切都失控了,她变成了一个充满怨恨的暴君,疲态尽显、沮丧莫名,对着家人大喊大叫,说他们丝毫不关心她的感受。这就是一忍再忍的下场。我们陷入了不惜一切代价取悦他人的怪圈,全然没有留意到自己早已跨越了边界。

    动因分析:

    通常,这类女性看上去非常讨人喜欢。她没有攻击性,非常亲切,顺从又随和,适应力很强。日常生活中,她很乐于取悦他人,对别人的意见很少表示反对。问题就是,她不惜一切代价取悦他人,其实是为了避免流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她害怕冲突,因为任何形式的冲突都会吓到她。

    解决举措

    对这类总想取悦他人的人而言,她们的解药就是“解雇”自己想要取悦的“老板”。在某些亲密关系中,一方总是依赖另一方的认可,而强调个体独立的过程就是破解这种纠缠关系的关键。

    这种讨好型人格的解药只有一句话:做自己的老板,自己认可自己。只要我们总想获得外部的认可,我们的内心就会不断失调

    4.女强人:以牺牲内心的幸福为代价

    典型特征:

    清心寡欲,从不感情用事;讨论起问题来永远理性至上、客观超然、逻辑缜密;永远不苟言笑、平静无波,无法释放自己的情绪;声名显赫、功勋卓著,条理太过分明;一台行走的机器——任何时候都喜欢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从不看情感电影,从不说感性话语;永远是失控局面的救火队员。

    这样的女人在人群中十分显眼,很容易认出来。尽管这种人不多见,但我们一生中至少会遇见一位这样的女性,而且几乎是过目不忘。这是一个看起来总能掌控一切的女人。她世故、冷静、从不情绪化,她坚强、理性、独立自主。这种女性从不会流露出心情不好的一面。她做事从来都是一心一意,结果也往往称心如意。

    动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这样一位大姐大似的人物很早就知道,为了掌控生活,她需要彰显男子气概。这种坚强独立性格的养成也许是由于童年时经历过某种创伤和虐待。对于这样的女性而言,披上一身能保护自己免受虐待的金盔铁甲十分安全。在这样的金盔铁甲的护持下,她一方面坚不可摧,另一方面势不可挡。这种“刀枪不入”的人从不感情用事,永远坚强独立,简而言之,就是抛弃了自己女性化的一面。

    这样的女性怀揣着这样的信念长大:只有征服周围的一切,才能感到自己的强大。她会变得野心勃勃、热情过度、孜孜不倦,通常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善尽美。你可能会发现她往往是某些组织、政党或运动的领导人。我们绝对要为她们的显赫功绩而感谢她们,但我们也不要忘记,她们的强大常常是以牺牲内心的幸福为代价的。

    这种钢铁战士般的女性通常喜欢独处和安静。她们不喜欢别人走得太近,走进她们的情感世界。我们很容易忽视她们的感受,忘记她们也会受到伤害。她们的外表看起来坚不可摧,再加上她们能力超强,会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她们的样子会让别人不敢去招惹她们。这样的女性很容易错过与人真诚交流的机会。

    解决举措:

    这种性格的人的化解之道就是训练自己去感觉,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靠理智来分析事物。这种改变不能急于求成,只能慢慢来,慢慢地听从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头脑的声音。她们在表达观点时,要慢慢学会使用“我感觉”而不是“我认为”来开头。她们需要明白,表达感觉、情感、情绪并不是暴露弱点,不会受到威胁,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交流。而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力量。

    三、索取者

    和给予者、掌控者不同,索取者通常是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她们“封印”了自己的力量,完全靠攫取他人的资源来滋养自己。索取者依赖别人为她们做事,依赖别人提供感情寄托。索取者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她们总是被动消极,不肯自立,需要依赖周围的人。

    索取者的3种表象:天后、公主和儿童

    1.天后情结:自恋的病态人格

    典型特征:

    渴望成为关注的焦点;渴望得到正面的评价;讨厌任何负面反馈;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都强;需要被人小心呵护。

    有天后情结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有权对他人指手画脚,为所欲为。她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出于这样一种优越感,她自欺欺人地相信别人理所应当为她服务。

    有天后情结的人一旦小有名气,就觉得自己有权得到不同程度的特殊待遇,要是没有得到,就会很恼火。她们对这类认可充满渴望,渐渐得寸进尺,变得贪得无厌;一旦被拒绝,就会恼羞成怒。

    动因分析:

    天后情结的人对于力量的渴望源于内心的匮乏。她们实际上总是试图从他人那里索取自己儿时得不到的东西。

    这种天后情结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当一个人被这种气场把持时,会变得爱攀比、心态消极,总是惦记着那些批评和挑剔,以及严厉的指责。

    解决举措:

    只有当她愿意内省,诚实地面对心魔时,才能打破天后情结带来的惯有模式。她需要停止伪装,开始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些匮乏、卑微和渺小的感觉。当她触及内心的真实感受时,才会摘下天后的面具。这时,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人们开始看到真实的她,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她。当她与他人产生真诚的联系时,就会意识到,再也不需要维持那个天后的表象了。人和人之间的真心胜过一切。

    当我们心平气和地审视内心时,就会发现,实在没有必要装天后、耍大牌。事实就是,不管是不是天后,每个人都有价值。如果不去探究这一深层次的真理,我们就会永远在外部寻找认同。

    2.公主情结:习惯性的被动无助

    典型特征:

    有公主情结的人,总要展示出一副娇小姐的模样。她似乎永远停滞在青春期甚至更早的时候,任性、叛逆,拒绝长大。成年这件事令她畏惧,于是她总等着其他人介入她的生活,为她打理一切。她觉得自己有权这样做,也希望获得宠爱。她并不像天后那样盛气凌人——她只是等待,被动地期待他人的眷顾。

    她们相信自己有权受人呵护、得到保护、被人供养。她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她们至少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做出同等或者相近的贡献,更不用说为对方的了。

    动因分析:

    无助和依赖是公主情结的标志。她并不邪恶,也不善于操纵他人,只是总以自我为中心。她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行动。她的做法就是寻求帮助,即便她自己能办到。她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以至于和她有交集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替她收拾残局。

    总是默认自己很无助,什么事都不会做;总是害怕步入成年,害怕承担责任;靠表现无助来获取他人的关注和爱;凡事都被动消极,以此来保护自己免受失败的伤害;当得不到帮助时,就会觉得自己理应获得的权利没有获得,因而十分恼怒。

    有公主情结的人害怕失败,害怕被人拒绝。不仅如此,一想到自己一无是处,只能靠欺骗获得关爱,她就更害怕了。

    解决举措:

    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自己退无可退,跌到谷底。大多数人只有在各种花招都用尽了,再无退路的时候才会改变。既然“公主”的生活靠的是他人的供养,那么为了帮助她,她身边的每个人都需要停止和她合作。

    有公主情结的人想要改变,需要彻底戒掉对他人的依赖,让内心成熟起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一旦坐在了自己命运的驾驶座上,她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可怕的命题。这时的她会握紧命运的方向盘,看着车窗外青翠诱人的风景,露出会心的微笑。

    3.儿童情结:活在“总有一天”的世界里

    典型特征:

    儿童一般生活在希望和乐观的泡沫中,感到舒适、满足,这段时光虽然短暂,但他们过得天真无邪、随心所欲。有儿童情结的人就是永远的彼得·潘,害怕成长,害怕面对现实,只有从小到大住在同一个城市,从事固定的工作(如果她工作的话),才会感到舒适。每天的事情必须按部就班才觉得安心。

    有儿童情结的女性不喜欢变化和冲突,更怕发生大的变化。她宁愿保持现状,过着相对痛苦的生活,也不愿为了可能的幸福而做出改变。

    在做决定时从不积极主动,而是被动等待;从不主动采取行动,以至于其他人不得不替她采取行动;无法忍受痛苦,干脆跳过痛苦去获得快乐;对生活中的痛苦总是断然否认;从来都说自己很快乐,即便不快乐时也是如此;对自己或他人的真实感受或痛苦缺乏洞察力,缺少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十分肤浅,不愿深究;不喜欢探究自己或他人生活中更深层的现实问题;通过忽略真实的感受和忍让、谅解来避免冲突。

    动因分析:

    那些总是躲在儿童情结之下的人很早就知道,生活太过危险,需要太多大胆的举动。她们戴着这副面具,总像鸵鸟一般把头埋进沙子里。这么做安全、可靠。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冒险走出温馨的小窝,去面对生活中的那些未知带来的痛苦。

    当女性的儿童情结发展到极致时,会演变成“玩偶情结”。她会变得无限柔软和顺从,变成主人心爱的玩偶。这种玩偶般的女性,通常会极度牺牲自我,只为他人服务。这种人设往往是在情感遭受严重忽略和恶意对待时才会出现。玩偶会屈服于另一个在她看来更强大的意识或念头。

    解决举措:

    要走出这种状态,她需要唤醒内心的声音,并鼓起勇气听从这些声音。这么做也许有风险,甚至有危险,然而,一旦开始释放自由意志,她就会摆脱困境。很多落入邪教控制的受害者,以及杰弗里·爱泼斯坦这类案件中的受害人,通常都是具有玩偶情结的女性。这些女性长期以来被迫放弃人格或自主权,导致她们相信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他人,即使遭受虐待也难以自拔。

    四、结语:自由

    三类人格的关系:给予者总想向世人展示自己有多好,而掌控者总想向世人展示自己有多能干,索取者通常是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

    每一种人格都有优点,有缺点,只有极端情形下才是有害的。

    毕竟人性是复杂的,很难简单地归类。每个人的“自我”都可以同时扮演多种角色,有时候我们在这里扮演一种角色,到那里又会扮演另一种角色。

    认识真我,是一切问题的答案所在。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意识到那个“自我”如何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身份时,内心的空洞就会热切渴望真我的填补,我们就会慢慢变得完整。

    读这本书,照见自我。有了改进的方向,也清楚自己的行为,如救世主与圣母般过分乐善好施,热心快肠,没有边界,不会说不,最终伤害自我,也阻碍他人的成长。

    读这本书,照见他人。明晓他人的行为动因,知道如何更好地相处。很清楚,自己不属于掌控者与索取者,但因给予者的个性,容易被掌控者控制,被索取者粘住。这是需要改进的。

    首先做好自己,其次让他人成为他自己,最后不要轻易被他人所左右。

    揭开面纱,回归真实,重塑自我。

    深海的另一端,有一条新的地平线。那片新的大陆叫作: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揭开面纱,回归真实——《女性的觉醒》读书札记 (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fc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