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十七天:出关

第十七天:出关

作者: 何婉仪 | 来源:发表于2022-11-30 09:36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有小道消息说,过了今晚12点,我们将会迎来自由时光。呵,自由进出的小区;呵,自由行驶的车辆;呵,自由呼吸的新鲜空气。正在拆除的围栏,正在挪动的钢管,一条条康庄大道正在向我们走来。

也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竟不敢相信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一切。于是,我们一家人都坚持:等,今晚一定要等到12点,等待信息发布后再入睡。等待的几个小时如坐针毡,不免又担心起来:“这条阳光大道真的在向我们招手吗?她会临时改变主意收回成命吗?”

直到既成事实,我们才相信这一切都在真实发生着。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走到小区门囗,在那里一直站着不走,垦求着要出门条要工作人员登记,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解释着:“奶奶,不用出门条了,扫码,只要扫码就可以出去。”

一听说低风险区开放,想得最多的还是出去觅食,我已经有整整17天无分文收入了。为下个工作准备一大堆资料:体检、照片、学历证书、离职证明、工资明细等。为了办离职证明,去了公司。原本以为小区开放意味着可以自由进公司,却只是又一次被无情地拦到大门外:“我们没有接到开放的通知。”话说公司一向如此,对制度无条件服从没有任何借囗,自己早已习惯了这种冷漠严肃的工作方式,如今开始陌生起来。好在一切未尽事宜都可委托同事待办,我们就那样隔着铁栅栏移交的未尽手续和拿走个人物品,也许从今往后,这里又是回忆,再也不会踏近半步了。同事关心起我的未来,我想吉凶未卜,一切都还是不说的好。如今想来,中间发生一件小事让我生出无限伤感。静默在家的日子,听说公司为员工发棉服,生出无限感动,从新老总上任后,连续两年冬天都有棉服。我想员工应该包括我吧,那时我还没提出辞职。所以去公司时,想着既然已辞职,新棉服留给同事。事实是没有,从静默那天起,从我决定要照顾年幼的孩子那天起,从公司第二次召唤员工回厂那天起,这个熟悉的环境已经将我们边缘化了。怪不得当初还出台一个通知,无故不上班的,将按旷工处理,后来基于人性化管理同意我按事假在家照顾孩子。

既然大门敞开,银行也应该上班了吧?好不容易走到那里才得知,银行得等全面开放后再复工。

既然大门敞开,新公司也可上班了吧?

“老师好,我们小区属于低风险区,已解封。目前所有手续已办齐,除了工资明细因为银行未复工不能打。可随时复工,可接受闭环生产,但是全面开放之后要回家,有小孩儿需照顾。”这是第四次想把自己投送出去。

“我们公司还没开放,你们公司开放了?”

“我们公司也没有开放,今天去都进不去,所有的手续都是别人帮忙代办的。”

就那样,只能再一次等待了。

在形式有所改观但仍然很严俊的大环境下,这种开放已经很自由了。自由进出小区,自由走到大街上,自由抵达璧泉区任何一个低风险区,还可坐一次久违的出租车。虽然这种自由是小范围的,孩子不能上学,企业不能实行开放管理,公交不能运营,璧泉的人不能到璧城和青杠。但我们终于可以走出家门走出小区了,还将走向更多地方。

有时想想,出行还是多了一层风险,毕竟我也不能给家人添麻烦。在未完全敞开前,还是主动静默的好。

原本以为,这是一种生活的结束,原来是延续。再次静下心来沉浸式阅读,如果要我推荐只读一本周国平的书,那一定是《人生哲思录》:

生命害怕单调甚于害怕死亡,仅此就足以保证它不可战胜了。它为了逃避单调必须丰富自己,不在乎结局是否徒劳。
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如同肉体的痛苦一样,精神的痛苦也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我要为自己定一个原则:每天夜晚,每个周末,每年年底,只属于我自己。在这些时间里,我不做任何履约交差的事情,而只读我自己想读的书,只写我自己想写的东西。如果不想读不想写,我就什么也不做,宁肯闲着,也绝不应付差事。差事是应付不完的,唯一的办法是人为地加以限制,确保自己的自由时间。

文/何婉仪

2022.11.2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七天:出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fd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