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创造力,在当今这个重视创新的时代,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创新者的基因》这本书中,美国教育管理者罗伯特·艾伯尔(Robert F. Eberle)总结了创新者的7种思维方式,简称Scamper(这个词的原意是蹦蹦跳跳的跑)
Substitute:替代。包括成分、材料、人员的替代;
Combine:合并。包括混合,与其他功能的整合;
Adapt:改造。包括改变功能或者部分结构;
Modify(magnify, minify):调整。包括放大、缩小、调整形状、规模;
Put to other uses:挪作他用或者改变意图。
Eliminate:去除。包括简化,去掉部分功能或特征,凸显核心功能。
Reverse(rearrange):逆向操作、重新安排。包括里外对换、上下颠倒、逆转、重组。
而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Scott Kaufman,在他的Wired to create这本书中提出创造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自身具有的矛盾性。他们能够把各式看似矛盾的观点,不相容的情绪和个性聚合成一个真正原创性的洞见。由这一点出发,他推出8种创新者应该具有的特征:
1 勤奋的做着白日梦:
有创造力的人他们细致的观察人类行为,用他们所见去指导他们的创意,又能内观自省,去任性的描绘一个想象的世界
2 坚韧的野心家:
对于他们想要达成的目标,想要实现的梦想,他们一往无前,百折不饶,虽千万人吾往矣
3 热情的不合群
有创造力的人面对他们挚爱之事,他们百分百的沉浸其中,因为其处于心流体验中,不理会外人的言语,会让人觉得他们很不合群。在他们展示他们的成果时,他们全心投入,热情爆棚,下了台就会以一个内向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中
4 既宽容,又敏锐
有创造力的人对于未知的经验情感观念不带偏见的接受,但对于信息中不同的全新的部分又能敏感的察觉,
5 游戏模式和工作模式的快速切换
有创造力的人既有童心,又可以严肃,即意识到生命中的荒谬,又能专心于他们在意的事。他们即使在做正事的时候,也保有游戏,嬉皮的心态,这帮助他们从trial and error的失败中快速恢复
6 逻辑严密的直觉思考者
有创造力的人看重自己的直觉,却不要自己成为直觉的牵线木偶。他们通过直觉让自己做出决策前考虑到更多的信息,但做决定的过程却是理性且逻辑自洽的
7 爱受伤又好的快
有创造力的人和大多人一样,一生不免遇到困境和打击,但他们能从痛苦中学习并最终成长。同时,他们没有给自己穿上盔甲,遮盖自己脆弱柔软的部分,不吝啬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伤口和弱点,这使的他们和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能够心心相通
8 叛逆的专家
有创造力的人不那么听话,也不服从权威。但他们自己已经是本领域的大牛,也尊重他们各自领域的奠基人。
而今天要说的这本书,是17年10月份出版的《The runaway species》,两位作者一个是畅销书作者,神经科学家David Eagleman,另一位则是作曲家Anthony Brandt,从作者的组合就可以看出,这本书中一定是一个跨界寻找共性的书,也正是这样的组合,使得这本书比前文提到的两本书都更具有普适性和思想深度。
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创造力是什么的问题?作者的答案更加简洁,不是七个词,而是三个词,读者可以先看看前文,看看会是上文中的那一些?第二部分讲创造力是如何与文化地域时间互动的,通过创造者的故事,展示创新者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第三部分是针对企业和教育者,提出如何提升创造力的具体建议。
关于这本书的书名中的runaway,可以翻译成连续的,比如runaway success,更常用的意思是出走的。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书名,是作者在书的开篇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的大脑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其有了创新能力,作者的回答不是大脑的相对大小,而是人脑中负责感知外界的部分和负责决定行动的部分之间距离比其他生物相比都要大,人类的额皮质区也更大,这使得人类可以有更多的认知资源来在大脑中模拟各种关于未来的可能性,问自己假设性的问题,并评估各种可能性。
从这个书名中,可以看出创新应有的两个特点,一是所有的创新都是渐进的,基于已有的熟悉的事物,二是创新就是打破重复,大脑对于重复的东西,会越来越不活跃。这里展示了大脑在相同的刺激下,FRMI影响展示的活跃区域的变化。
然而创新者的发明要想获得广泛的接受,就必须让人们感受到熟悉,下图展示的图标,都是通过熟悉的比喻让创新能够不让大众感到紧张的例子。创新就是在惊奇和可预测性中寻找平衡。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之前已有的东西,任何一个新思想都有其历史根源,这也是科学史(点击阅读相关文章)的魅力所在。
接下来说创新的三个策略,Bending,Breaking,Blending,
Bending:弯曲,是将原来的结构和内部的相互关系,但不改变其组成部分和目的,比如下图的三维国际象棋
Breaking:是将原始的东西打碎,取其中的一部分,但保留原有的结构,比如下图中的艺术品
而Blending是混合,是从两个熟悉的地方各自取出一部分拼接起来,保留两者部分的结构,比如下图的马人雕塑
这本书中用诸多来自科学,艺术和商业界的例子详细阐述了这三个原则,相比于《创新者的基因》中提出的七点,这本书总结的更加基础,Substitute和Combine说的是一件事,即跨界;Modify和Reverse其实是包含关系,而Adapt是目的导向的,反转就是修改的一种,说的都是换汤不换药bending;而Eliminate说的是将原来的东西分解后去掉一部分,从而能够Put to Other Use。
为了阐述创新的三个策略,我下面举一个我熟悉的领域中的例子,深度学习在的诸多算法为什么能够产生类似于创新的效果,不熟悉背景的读者可以略过这一段。卷积神经网络用到的是Breaking的思路,每个卷积核将图像拆开,但保留了图像的二维结构。RNN则用到了Blending,从输入层到隐藏层相同的数据的维度,而提取的是不同维度间的结构关系的信息。而对抗神经网络这是Blending的例子,将多个不同目的的网络组合起来,从而让网络显得有创意。
相比《创新者的基因》这本书商学院教授写的书,《The runaway species》这本书由于作者截然不同的背景,使得两位作者在合作的时候不得不将自己的想法提炼的普适而简洁,以方便相互的交流。这提醒我们以后选书的时候,若是多作者的书,若是作者来自不同认知背景,那这样的书多半值得读。而当你下次需要新主意的时候,你可以试试这本书中提出的三招。
在书的第二部分,讲述创新者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不同于Wired To Create这本书所描述的,作者发觉很多创新者的性格并不是一直都矛盾而统一的,历史中人们对创新的接受程度很低,很多创新者都是步子迈的太大了,比如贝多芬最后的赋格曲,毕加索的绘画。因此The runaway species这本书强调创新不应该脱离了时代地域的文化限制,要是渐进式的。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作者忽略了当下的变化,对于大众领域的创新,确实不能激进,但对于基础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一定要追求革命性,不应该受限于当前的情形。比如DAP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这个近半个世纪以来最成功的创新机构,鼓励的就是那些现在看起来不可能的创新,以最小的成本验证概念的可行性。
书的第三部分是关于如何鼓励创新的,其中有些建议是老生常谈,比如提高团队的多样性(知识组成,文化习俗),保护少数群体(性别,种族)说话的权利,建立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开放透明的办公区域,让不同背景的人能够有机会合作。其中值得细说的一点是艺术教育,不止是因为艺术带来的实用价值,比如更美的用户交互界面;更是因为艺术将现实中的创新显式化了。
现代社会将许多的创新都隐藏了起来,这使得人们无法认识到创新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而艺术则将隐藏起来的创新元素一丝不挂的展现了出来。通过艺术训练,你可以实践上文提到的创新的三个元素,你可以在漫画中体会Bending是如何凸显重点的,你可以从话剧中体会如何将故事打碎成一个个对话的片段,而在音乐中,不同风格,不同旋律的组合更是最经常的技法。这对于当下不重视艺术教育的中国中小学,值得反思。艺术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去亲自体验创新从头到尾的全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学到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创意的历史背景,从而切身明白创新受制于文化和时代,从而帮助他们在未来成为更务实的创新者。
总结一下,不要想着能一夜之间有创意,创意来自于多样化的聚合,你的每一点积累都会为你提供弯曲,拆解或组合的素材。有创造力的人的大脑中住着一屋子不同的小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在不停的预测着未来的种种可能性,创造力正源于这众声喧哗中的妥协共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