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参加了担当者行动的共读活动,这次共读的是《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以前曾经听说过这本书,但是没有仔细阅读,这次正好有机会和优秀,老师们一起共读。
今天阅读的是第1-2章。这本书的封面题目中,我们就能够知道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萨哈拉。从这两章内容中,作者首先在第一章《我和德里》重点写到了女孩萨哈拉和男孩德里。萨哈拉和德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都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特殊学生”,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但是两人也有不同:女生萨哈拉由于父母离异,从小缺失父爱,性格自卑、胆小、腼腆、孤独,在学校里没有朋友,不敢接近他人,也不愿展示自己,不写作业、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说话,情愿把自己包裹起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德里是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妈妈疏于管教,他没有礼貌,对老师没有敬畏之心,成为同学心中的“疯子”。
萨哈拉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渴望长大后成为一名作家。她只有一个好朋友—表妹瑞秋。正是由于两个人有着相同的性格和生活经历,所以才成为最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是无话不说的知己。萨哈拉告诉瑞秋,自己的理想是成为这个城市最年轻的作家。
好朋友瑞秋不相信,其实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在学校里从来什么都不写的女生、需要特别教育的差生,竟然想成为一名作家,真是天方夜谭。
![](https://img.haomeiwen.com/i9064361/b03be59c7fa64715.jpg)
说起“特别教育”,我们在教学生涯中,是否对一些所谓的“差生”,也进行过“特别教育”呢?可能每位老师都不陌生,都曾经有过相似的经历。
在课堂上,当班里有几个淘气的男生,故意捣乱扰乱课堂纪律时,老师生气地把这几个男生拉到教室外面,或者“请”到办公室,然后苦口婆心地教育一番,美其名曰“思想教育”,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老师借此机会,倾吐心中的怨气,对他们挖苦讽刺一顿,给他们贴上不爱学习、捣乱违纪的标签,这些调皮的学生心中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班级学生的“另类”。
这两章内容,故事情节开篇点题,直接点出的主人公女孩萨哈拉的特别之处,为下文写她遇到波迪老师发生转变做铺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