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英利 邂逅社工
一、案例描述
小辉 ,7岁。由于肢体残疾,1岁就被父母遗弃,经过当地民政局按常规程序送到南宁市儿童福利院进行抚育。刚入院时,小辉身体消瘦还不会坐力,也不会讲话。双手能够抓握物品,营养不良。
由于从小被遗弃以及生理缺陷,小辉长期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生活的小圈里,同时由于养护人员的过度照顾,日常照料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在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至今还不会自己更换尿片。进入学期时,由于身体原因,小辉不能正常进入社区幼儿园就学,只能在院内接受特殊老师进行融合教育。由于教育环境的局限,小辉的智力水平,理解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均比正常同龄儿童较低。
一直以来,我院肢体残障儿童到社区入学都是一个大大的难题。在小辉之前的院内孩子几个智力正常孩子本身也有外出就学的愿望,但由于社区学校无障碍基础设施配套,或者没人专职人员接送问题,也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协调就学的事宜而终止了,只能滞留在特殊学校。
今年小辉7岁,进入义务教育年龄,他很想像同龄人那样子能够去外面上学,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条件,困难重重。他不敢跟其他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想法会跟很多人带来很多的负担,感觉自己就是个“麻烦”人。因此,他内心很孤单,情绪低落。对生活,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平时在院内就自己一个人在房间内发呆或者闷头看书,他不愿意多跟朋辈人接触,偶尔就是和他们一起吃饭,也很少参与院舍内的集体活动。社会工作者的得知小辉近期情况,主动的给予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帮扶。
二、问题分析
社会工作者运用观察法、访谈法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通过分析了解到小辉的问题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问题造成的。因此想要介入,必须把这些问题以及原因剖析清楚。
1.生理方面:身体因先天,疾病或者意外造成事故等原因,小辉自小就身患残疾,不能正常行走,只能依靠轮椅代步。
2.心理方面:一是由于身体缺陷以及爱的缺失和机构养育环境的限制,造成小辉性格比较内向,敏感,自卑心重,。有时候有点倔强,任性。日常照料需要有人多加陪伴。二情感危机。小辉不知道如何应对所处的的困境,内心孤独,焦虑,精神萎靡。
3.社会适应方面:
1.学习能力:小辉幼儿学龄期就滞留在儿童福利机构特殊学校就学,其智力水平,理解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均比正常同龄儿童低,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社会融入以及交往:由于从小就在养育机构内养育,护理员过度照料的情况下,小辉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各方面都需要专人护理引导。小辉到陌生的环境就会容易紧张,胆怯。不敢私自独立在陌生的环境空间,性格内向,胆小也不敢跟同龄人说话,与同龄人学生沟通存在障碍,大多情况下不明白他人表达的意思。
三、对策探究
(一)服务目标
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帮助小辉稳定情绪,积极应对面临的困境;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改变小辉的自我认知,增强其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优势视角,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其在生活自理方面有进一步提升通过通过链接资源,为小辉提供社会支持,为其构建安全,和谐,良好的就学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服务策略
一是紧急介入,采取专注,倾听,鼓励,同理心等技巧,根据接纳、非批判,个别化等原则,获取小辉的信赖,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二是陪伴小辉,为其疏导情绪,调式心理,引导其积极面对目前所处的困境,使其改变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是进一步跟社区学校以及上级教育部门的沟通,争取提供小辉学籍学位,顺利获得录取通知书。
四是积极跟院内领导反馈小辉外出就学面临情况,争取得到上栗领导支持,解决小辉上下学接送,学校如厕等问题。
五是锻炼和培养小辉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如厕,穿衣服,更换尿不湿等,使其在社区环境能够独立解决个人问题。
六是邀请小辉参加社区活动,聚会,文艺演出,超市采购等增其与外界的互动和交流。
七链接资源。联系高校志愿者或者社会爱心人士,为其提供课业辅导,舒缓其学习压力。
(三)介入过程
社会工作者紧紧围绕服务目标,按照服务目标计划,根据以人为本,与服务对象相互信任及个别化原则,坚持精神支持与物质帮助并重,助力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定的问题,有序的,有效地实施服务计划。陪伴小辉摆脱危机,健康成长。
1.深入面谈,澄清期望
社会工作者采用引导性,支持性,影响性专业技巧,通过多次与小辉及其照顾者面谈,确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澄清角色期望,关注服务对象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发掘服务对象的优点和长处,引导其开发潜能,发挥自身优势和价值,改善人际关系。
2.疏导情绪,解开心结
依据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工作者帮助小辉调适心理,宣泄情绪,改变其对自我的不良认知,消除其自我贴标签的意识,化解其心中疑虑和纠结,培育其自尊、理性,平和,积极健康的心态,协助小辉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摆脱因身体原因导致就学困难的对其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3.加强沟通,争取支持
社工通过与福利院领导沟通,得到院领导的支持。根据社区学校管辖区域儿童就学年龄向社区学校报名,但是社区学校因缺乏特殊教育老师以及无障碍设施,以及没有人手协助该儿童上下楼梯为由。无法及时办理学位手续。为了不影响其顺利就学,社工通过市民政局和市教育局上级沟通协调,最终通过下达教育文件形式给社区学校安排其学位,为小辉争取的社区就学学籍学位。
4.营造适应性环境,促进其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能力不仅受自身生理原因的影响,而且受到所在特定环境的状况和功能影响。肢体残疾儿童就学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社区没有完善的无障碍通道。为了解决小辉外出上下学接送,上下楼梯(学校在三楼以及就学路上存在阶梯,不方便轮椅行走)。社工通过跟院领导反馈,争取把小辉放置模拟家庭进行养育,让模拟家庭的姆姆负责小辉上下学接送问题以及学习生活方面的日常照料。此外,小辉提供更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便于小辉在社区学校如厕,社工通过跟院内领导和学校双方沟通,得到院领导同意及经费支持,校方也愿意对其卫生间进行适当的改造。
5.扩大社交圈子 ,积极融入社会
儿童福机构的儿童,由于失去父母的监护,他们的一些基本权利是无法跟正常家庭一样得到满足和维护。社会工作者在优势视角的理论指导下,为其提供社会适应性服务,消除小辉由于自己的“无能”或者“无权”而产生的无权感。在维护其基本权利的过程中,激发和挖掘小辉的潜能,尽可能的保障小辉权利的实现和满足。
为了提高小辉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大其社交圈子。社工通过情绪疏导,给其心理和实操上面的支持,社工在其上学期间多次到学校跟进小辉在学校学习情况,并引导他慢慢熟悉适应学校新环境,并多次跟班主任沟通,让其他学生也了解小辉的情况,多关心和协助小辉。社工还整合一些现有的资源,跟志愿者,家庭姆姆合理进行介入。有时间带他到户外公园、超市、商城等公共场所,接触更多的事物。让其慢慢的从感官上亲自感知这些平常接触不到的东西。在小辉的脑海形成表象轮廓以助小辉更好的理解这些实物,能更快融入社会大环境。
6.整合资源,合力帮扶
社会工作者采用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结合实际,整合运用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服务对象提供多元化服务,有效解决了小辉面临的问题,尽可能满足其成长中的正常需求。
争取康复支持,培养自理能力。
社工积极链接院内的康复师以及小辉的照料者,积极引导小辉进行如厕,更换尿片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提高小辉的学会独立自理能力,能在学校独立如厕,更换尿片等,适应社区学校如厕环境。
积极链接志愿者资源,助力提高学习成绩。为了提高小辉的学习成绩,克服自卑心理障碍,尽快融入班集体,跟得上班级同班同学的学习进度步伐。在院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社工积极链接附近高校志愿者资源,尽可能在利用其下午放学以及周末的闲暇时光对其学习科目进行辅导,提高其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
四、评估与反思
社会工作者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以及专业方法技巧。链接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其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心理问题,培养了自尊自信,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好的融入社会。理性的的学习和规划生活,有效的实施服务计划。目前经过社工的专业干预,现在的小辉已经顺利在社区学校就读一年级。目前为止,他是我们儿童福利机构近10年唯一一个能够顺利正常就学的肢体残障儿童,也是社区学校创办学校以来,接收第一个轮椅上学的学生。小辉现在有模拟家庭的姆姆每天按时接送上下学,课业辅导方面,也会安排家教志愿者给其进行辅导,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已经适应了校园环境。现在的小辉已经是一位性格开朗,充满自信的学生,在学校也有自己要好的小伙伴,他现在正在像普通人那样的生活,学习,焕发出生命活力。
本案例中,机构社工有多重的身份,是陪伴者,资源的整合者,信息的提供者,心理咨询师,机构社工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在服务对象无助迷茫的时候,给予无条件的关注,认真倾听,一路的陪伴和支持,鼓励。同时社会工作者也深切的感受到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对服务对象成长的影响,认识到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学会了综合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倾听和尊重等服务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较好的解决了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胡英利
机构:南宁市社会福利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