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傅聪先生,一代钢琴诗人,因COVID-19(新冠)永远地离开了。
而在前几天,一个偶然的原因,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傅雷家书》,当时还没有翻开。
于是,看到新闻后,我也打开了书架上搁置已久的这本书。断断续续地读,直到今天才读完,并附上我的书评。
这本书跟以往的书不太一样,是书信体,本以为信的内容读起来比较口语化,无非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家长里短,嘘寒问暖等。
看了之后才对自己有这样肤浅的认识感到羞愧,傅雷一家属于真正的知识分子家庭,不仅受过高等教育,而且还留过洋,认知、思想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而且傅雷先生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翻译家。
他们的书信内容,可以说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字、内容都显露出傅雷夫妇的文学功底,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情的爱,以及望子成龙、殷殷教诲的心情。
除了傅雷传统式的教育方式,即“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颇有保留外,其余的教育包括爱国教育、传统礼仪、“先做人,后成才”的人文教育、品德教育、艺术修养、理财观念、夫妻家庭、待人接物等,都比较认同。
他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一位严父,而且是儿子身边的一位人生导师兼益友。
在读《傅雷家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等待儿子家书时的惶惶不安、收到信件时的万分欣喜,一遍又一遍读信件的慈祥父亲的画面。
傅雷教导傅聪不仅要有计划的工作生活,而且要给自己留出空余的时间,与大自然接触,汲取大自然的精华。
他不厌其烦地、苦口婆心地授以家庭经济计划的经验和心得,要有计划地开支、理财。他说:“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才能以备不时之需。
他不时为儿子准备书、寄书、推荐好书,教育儿子和儿媳都要多看好书,不能光把时间无味地消遣。
他还总是和儿子一起探讨艺术的真谛,指出书信中的错误,给孩子讨论起名字的缘由,对待友人的帮助,要懂得回报和感恩等种种生活的细节。
《傅雷家书》向我们传递了如何为人父母,以身作则的理念,也为我们后人在为人父母、教育子女的事情上,提供了一个参考和方向。
看到最后傅雷夫妇的遗书,一笔一笔要还的账记得清清楚楚,顿时让我肃然起敬,又潸然泪下。我不得不为他们因早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原因含恨而死而遗憾。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愿,是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不得不感叹,傅雷先生,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格艺术家。教育世家,如是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