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陈凯歌影片《霸王别姬》声音语言分析

陈凯歌影片《霸王别姬》声音语言分析

作者: 国际可爱女孩鉴定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21:09 被阅读7次

    陈凯歌影片《霸王别姬》声音语言分析

      在影片《霸王别姬》中,人声、音乐、音响的运用,最大的一个优点是“融合”,三者融为一体,甚至有时分不清是音乐还是音响或人声,如同“原地捡石头盖房子”,就地取材,影片将同期声用得恰到好处,就达到了渲染气氛的效果。因此,影片的一大亮点就在于善于运用背景音同期声来渲染气氛,并且技巧上善于创新。

      在音乐运用方面,影片的一些基础技法运用得很纯熟,如在开头戏班路演的一段中,当场面一度陷入混乱,小石头跳出来大喊一声救场时,人生的嘈杂与主角声音混为一体,录音很自然,也很有现实感,恰到好处,让观众在听觉上达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影片中的背景音(多为戏曲音乐)运用得当,即突出了戏曲题材,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达到了相当理想的渲染感情的作用。并且在有些部分,背景音乐的使用可谓中西合璧,却毫无违和感。在小豆子被送入戏班,大人们不顾他手指的疼痛,强行拉着他按手印,这一段落是整段剧情的高潮,在切掉手指的惊吓之后,被强迫画押的悲哀接踵而至,观众的心被狠狠的揪住了。对于渲染段落的悲剧气氛,编导用了这样的音乐创意:先是传统的戏曲京胡的声音响起,而后大提琴沉重的声音渐渐进入。京胡的音调高,婉转而凄厉,如同对命运不公的呐喊,反抗命运的意欲明显,而大提琴音调低,悲怆,庄重,像是对人生无奈的叹息、沉重的思索。两种音乐叠加,产生了人生所具有的复杂之感,使得场景的展现更加立体,更加具有真实感。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豆子被切手指的一段,一开始的鼓声虽然沉重并且越来越急促,却没有像平常的鼓声一样力图高亢尖锐,反而是像闷雷一样沉重而喑哑。鼓声这样的效果并非偶然所得,而是编导有意而为之。喑哑而沉重鼓声积蓄着力量,暗示着后面悲剧高潮的到来,可以看出导演的良苦用心。也正因如此,后面的转折点——班主同意被切手指后的小豆子进入戏班,小豆子被强按在纸上画押,血淋淋的手被强行抓着在纸上画下一个血手印的时候,正因为有前面有“闷鼓”的沉重而又不喧宾夺主的铺垫,后面的这一段才有了“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爆发感,震撼力极强。 

        影片的一大突破点是常常运用从同期声到纯背景音乐的过渡,也就是原本是同期声的声音,渐渐就脱离了场景,变成了纯配乐,这样的手法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因此不会让观众觉得创作者在把自己带入一种刻意营造的氛围中,非常自然。如在开头,本来是两人多年后回剧场走台时响起的梆子声,却慢慢上升,过渡到了电影的字幕和正式开场的背景音乐,于是,伴随着戏班子的演奏声,蝶衣和小楼两个人的童年经历开场了。

      也有一些地方,同期声渲染角色内心的效果超过了同期声本身应该具有的功能。如在电影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戏曲中“锵锵锵”的锣鼓声。在影片中出现锣鼓声,第一个是在现场表演的时候同期声的运用,第二个就是用于表现转折的场景,特别是由消极向积极的转折。如影片的一开始,在路演时小赖子逃跑,场面失控,大师兄在危急时刻表演拍砖救场,挽救了整个戏班子的命运和名声。化险为夷,观众为角色松了一口气。这个时候锣鼓声渲染了转折后格外兴奋愉快的气氛。第二个,小豆子在经理来视察时又次背错词,大师兄恨铁不成钢,用烟斗责罚背错词的小豆子,这个时候用的虽然是同期声的锣鼓声,也就是说戏班子真的在排演戏曲,但是声音却同时也担任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小豆子在经过师兄的责罚之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突然明白了自己所承担的是整个班子的生存使命,也突然明白在戏曲中台词的重要性,更是突然领悟了自己在戏班子中所担任的角色,而这时,急促的鼓点恰恰将这种情绪的变化的更加明显,在观众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急剧上升的效果。这是一个悲喜剧性兼容的转折,而锣鼓声与其配合,效果甚佳。

      在表现一些让人有些内心恐惧的场景时,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较为肃杀悲怆的音乐。而作为一部表现清末年代发生的故事的影片,在选择背景音时,陈凯歌没有以大提琴等西方乐器为主,而是从中国传统乐器身上找到了它们各自的“性格”,这样别出心裁的用法,取得的效果是惊人的,是本电影的加分项。要提到的这种音效,作为观众我并不能肯定如何做出的,猜测是把锣或钹被敲打后的颤动声放大得来的。这样的声音有些尖锐,可以算作一种“有规律振动的噪音”了,虽有节奏,却显得凄厉而尖锐,令人有些毛骨悚然,加上这个音效,把画面的冲击力放大了,让观众感觉不寒而栗。在影片中很多处都用了这样的音效,比如在大师兄受体罚的时候,小豆子母亲求戏班师傅收留的时候,小豆子背错词被班主责打的时候,都用了这样的音效,使观众感受到了来着角色心底的战栗,当时社会的苍凉、无奈可见一斑。

      “磨剪子戗菜刀”的叫卖声在影片中频频出现,成为了连接时空的一根线。在开始段落,因为演出失败大师兄与众戏班弟子被戏班师傅体罚,班主等人体罚徒弟发出的打骂声与孩子们的哭叫声混成一片,这时正被打骂的大师兄抬头看见了初到戏班的小豆子,忽然眼前一亮“磨剪子戗菜刀”的声音就在他抬头的那一瞬间恰如其分地响起,带着一丝苍凉又带着一丝希望,暗示着小豆子后来的命运轨迹,也暗示着两个人将建立的紧密联系。

      本来是人声却将它作为背景音来使用。导演之所以独把这一叫卖声作为很多地方的背景音,或许是因为它中透着几分人世的苍凉,带着劳动人民对生活无限的无奈,又带着一点憧憬:它代表着墙外的世界。无论好或坏,墙外的世界都是带着几分自由的成分的,是主人公所向往的,在戏班孩子的眼里,外面柴米油盐的生活比墙里面的更有声有色。墙里和墙外虽然只有一墙一墙之隔,但是戏班里面的孩子们听得见叫卖声,却看不见叫卖的人。从叫卖声中,无论是观众还是主人公都能对叫卖者的经历产生联想:他见过各种刀和剪刀。穷人的灶台、地主的后厨、皇帝的御膳房……这些刀和剪刀出自各种人家,切的是各种不同等级的食材,却都一样是人间烟火;他见过各种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胖的、瘦的,穿好衣服的、穿坏衣服、的没衣服穿的。或许“向往”这个词很难被表演出来,观众却能通过接受听觉信息,对角色的想法感同身受。编导正是通过音效的使用,让观众的心灵得以和角色实现贴近。

      另外,“磨剪子戗菜刀”的声音中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主题,暗示着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离不开吃喝二字。“生存”在影片里面一直是一条暗线。为了生存,小豆子才被送去戏班,为了生存才被切去手指,后来也是为了生存,小楼才背叛了自己的良心。人类被拴在“生存”这个是石柱子上,为其奔波一世,有时甚至为其违背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无可奈何,各有苦衷,是可悲的。而编导仿佛要时刻提醒观众记得这一点。

      同时,对于小豆子来说,叫卖的声音也是充满回忆之感的,代表着他对于母亲的怀念。在小豆子被母亲送到戏班的时候,就响着磨剪子抢菜刀的声音,而随后在他每次受到责打或者是委屈的时候,耳边都会响起这个声音,回想起母亲送他到戏班那天。叫卖声里存着对于母亲的思念和怨念。

      影片在一些小细节的声音点缀上做的非常具体。小豆子被切掉手指,母亲抱着他跑过大门过道的时候,画面中是一群被惊起来看热闹的戏班徒弟,声音却恰到好处的配上了一群鸽子被惊飞时翅膀一起扑打的声音。这个小细节虽然只有几秒钟,在耳畔一闪而过,但在观众心里造成的心理效应,却久久不散,群鸟受惊而飞,这个声音,把惊吓的感觉又渲染了一层。

    《霸王别姬》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一座难以超越的丰碑。达到这样的成就,不仅因为影片画面的精良、演员表演的精湛、故事结构的巧妙,还因为影片所运用的人声、音乐、音响恰到好处。不管是整体的布局还是小细节的处理,陈凯歌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影片中的音乐都是原创,情感拿捏恰到好处,这是很多影视作品都做不到的。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创作者们不断试验,在失败中积累经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一般人可比拟,这才造就了这样一步优秀的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凯歌影片《霸王别姬》声音语言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in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