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时候一筹莫展。
以前,我总是拿我小的时候来比较。80年代,出生在中国农村的孩子,一路上都是玩过来的。看自己的现状,总觉得还算满意——有份稳定的工作,旱涝保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我看到了很多人不一样的人生。真的很精彩。
我忽然对自己的现状越来越不满意。我才发现自己其实混得是那么的惨。心智开启得太晚。
我才明白了,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实根本不是!
看看那些很牛的人,大都是从小就有大量积累。大部分人都非出身在寒门。我欣赏佩服的李笑来老师,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图书馆管理员——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不仅有前期的积累,还有自身的努力。
去年认识的三公子,也是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
再回想小学到高中的同学,最后考上好大学的,基本都是父母都是有文化的。
而那些父母没文化也有好大学或者好前途的,要么就是自己智商不错,要么就是付出比一般人多得多的努力。
我总以为高中时期的自己也挺努力的,后来没考好,是自己不够聪明。现在想来,那时候真的是低效率的努力,不懂得学习方法,假装勤奋而已。
同事女儿考上南大的,人家每晚还学习到1,2点呢。但是那时候的我,偶尔学习到12点,就认为自己很苦了。白天上课还任由自己打瞌睡,对不太喜欢的老师的课,上课时不时走神。高三时竟然跟着一些同学后面看言情小说。不会做的作业看别人的会了就以为自己会了,其实是假懂。不懂的,总是害怕丢脸不去问老师。
我们班一女同学以前数学和我差不多,但是人家下课时间都在吭哧吭哧做数学题。而我呢,下课要么就是聊天,周日半天休息,我也跟着别人去逛街,很少想到把自己差的那门功课补一补。
是的,我真的是努力不够。
我的不努力可能也有父母惯着的缘故。比如,我学习到11点,我妈总是舍不得我说,还不睡啊。早点睡。然后我就在我妈的关切声中上床睡去了。我母亲很少督促我的学习,他们总认为我自觉。认为我睡得晚,就是在用功了。认为我总是捧着书看就是认真学习了。唉……
所以,我一定要让儿子努力。
曾经的我,受了一些言论的影响,总认为童年时光就该无忧无虑地玩。所以,儿子小时候我没早教过。那时候对早教还挺不屑的。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是多么无知!比如带着孩子背唐诗,只要家长方法得当,孩子未必就会觉得背诗词是件辛苦事。
儿子幼儿园时,每天放学后我会一直带着他玩到天黑回家。小学阶段我也没额外布置课外作业。他每天练琴,打球。我还是觉得他比较辛苦的。
但是邻近区的那些学校,抓的相当紧,同年级的孩子,作业比他可多多了。
我打心眼里还是不赞同多做作业。但是,现在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其实太差了以后,又怀疑自己的理论——小学究竟是否要多做作业呢?我心里赞同的是小学和初中都要大量阅读。可是,
小学不好的话,就考不上好点的初中,好初中考不上就不能上个好高中,然后离好大学就更遥远了……
矛盾体。
我不知道那些现在非常优秀的人,小学时候都是如何度过的呢?!比如得到上那些很厉害的老师,真想听听他们的自传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