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我怀念的记者团

关于我怀念的记者团

作者: 林佳期 | 来源:发表于2018-10-14 23:39 被阅读36次
    关于我怀念的记者团

    1

    一个午后,上海某公司。

    我慵懒歪在电脑桌前闭目养神,准备迎接接下来的视频会议,同时默默打着腹稿,构思着如何配合组长规划一个条理清晰而分量合理的下周指标。来到这个新媒体岗位实习已有两月,渐渐适应这里的人际氛围与工作方式,其实,我早已适应,在三年前,学生记者团的日常工作模式与当前我所经历的竟如出一辙。

    每周的编务会,例会,采写任务,都是再熟悉不过,原来这就是日日积淀而后知后觉的收获,我至今记得师姐的话,她告诉我,学生记者团里走出去的,都不会差的。我朝着北方眺望,眼眶温热。

    那时候的自己还是个懵懂且鲁莽的小姑娘,可对于一件事绝不懵懂,那就是写作,我清醒的知道我要坚持,但我依然鲁莽,在大学开学第一天就加入了记者团。很久很久以后,天知道我有多欣赏感激自己当年的“匹夫之勇”,这是大学里最正确的决定,因为四年里最好的时光,尽在记者团了。

    关于我怀念的记者团

    2

    一开始是跑各种讲座,校园活动,写一些简短消息,几百字,看上去很简单,却要求严谨的逻辑,于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刚开篇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忙碌了。

    那个年代低龄文青群体中特别风行一种华丽空洞的文风,我也是脑残粉之一,好在这种错误很快被记者团的师兄师姐们纠正了,经过一次次采访实战的历练,我终于学会言之有物。蛰伏期持续了一年,又是六月,师兄发来消息,让我做一个关于“跳蚤市场”的专题,自然又惊又喜,喜的是终于可以尝试大型的报道,惊得是,我不仅未做过专题,甚至我都不知专题是何物。第一反应是问学长,换来的是无情指责,你不会做,不会去看报纸么?看别人是怎样做?于是我开始层层翻阅,检索,提炼,最后拿上采访本置身人群。一稿被否,二稿被否,三稿被否,我不知道自己修改了多少遍,不知道重复多少次跑下宿舍楼折回热闹的市场去追问,总之,师兄点了头,我松了一口气。直至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这是多简单粗暴却直接有效的淬炼,手把手教你,不如逼你自己去学习,这是最迅速而扎实的成长方式。

    2

    后来,沿着师兄师姐的足迹,经记者团老师推荐,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实习,跟随记者老师出入各种新闻现场,有时是突如其来的火灾,有时是老乡的辣椒田,有时是面临搬迁的居民楼,有时是地方名流的会客厅,这时候,收获的当然有记者老师的指点,但更多的不是关于文字,而是关于眼界。

    记得一次连续一周跟进关于地方商会的大型报道,有物流,机械,茶业,汽车,家纺,我目睹车间里齿轮转动,电光洋溢,听闻董事长与记者老师侃侃而谈,我轻呷着主人奉上的清茶,感叹天地辽阔,还有太多我要去学习。采访结束,杨老师对我说,记者就是一本“社会百科全书”,他跟你谈政治,谈经济,谈文化,谈草根,哪个领域你都得了解一些,否则不仅会冷场,你也挖掘不到你想要的信息,有时候你接着他的话往下说,他的兴趣被激发了,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还有一次采访印象深刻,对方是个雷厉风行的女老板,胸中有丘壑,采访结束后已过中午,便一起用餐,女老板选了精致有格调的主题餐厅,讲真,我都不知道我们家乡这个八线小城还有这样小资的地儿。最后定了加勒比海主题包间,家常闲聊,她跟我聊阅读,聊如何成为一个优质女人,聊餐桌礼仪,聊音乐,也聊她的蓝图。这次下午茶,轻松而愉快。

    我深信,一次次采访积累下来,你会逐渐智慧渊博,至少,不肤浅。

    关于我怀念的记者团

    3

    在记者团收获的革命友谊不能不提起。

    学生记者们都知道,熬夜赶稿是家常便饭,我还记得一位师兄洒脱地说过,学生记者,一晚上睡四个小时就够了。此外,生活节奏与室友截然不同,白天跑新闻,晚归还要码字,各种会议各种活动让你牺牲了逛街,聚会,娱乐,甚至上课时间,大多朋友表示不理解,而且初来乍到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沉淀等待,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等。

    我愿意,可是我三心二意,因为我的爱好太广泛了,因记者团工作占用太多时间,我曾有过退缩的瞬间,后来,师兄告诉我,有些事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做,有的事却只能在大学,出于对新闻的热望,他搁置了钟爱的吉他。如今,他已经是一名出色的媒体人了,而我,也再无迟疑,因为,热爱一件事情之后,你再不会埋怨它打扰了你的生活,因为它成了你的生活。

    新闻路上,我们惺惺相惜,一路相伴,倦怠时候,就互相鼓励,陷入困顿,就互相扶持。大二暑假,我们以三五人为一组分别到不同报社实习,同吃同住,一天下来跑新闻累了,就打开视频,跟其他报社的小伙伴炫耀谁的伙食更丰盛。后来,学校宿舍楼封楼了,我和师姐一起租房住,师姐已经大四,刚好在同城公司实习,同居的时光很美丽,她会给我讲自己去年的报社经验与职场故事,下了班,两个人卸下一身疲惫,带点水果零食归来,看上一场电影,就是一个小家了。记者团的情谊,从不会人走茶凉。

    4

    再后来,我也成了师姐,也该离校实习。我看着师弟师妹们意气风发,仿佛昨日的我们。

    我拿着写满媒体经历的一纸简历,拿着自己发表的文章和获得的奖项,这些都是记者团给我的,而今我带着它们离开这里去上海,心情复杂。

    是夜,两个记者团的好友送我上火车,匆忙话别。

    十天之后,我来到一家上市公司做新媒体专员实习生,结识了新同事,新朋友,生活有了新空气。我曾到一家时尚杂志社面试,看过我的简历后考官问我,之前你在学校记者团是一名team leader,而来到这边实习,必然是从最基层做起,面对这种落差,你怎样适应?

    第一,若用楼层来比喻,校园是第一层,社会是第二层,那么,即便我在学校记者团是team leader,也就是在第一层的高处,和第二层最低点依然有差距,你懂我的意思吧?第二,记者团的人,从不怕从零开始,因为我们个个一步一脚印,相信水到渠成。这是我的回答。

    昨天,师兄突然向我约稿,我乐成了一只老鼠,这是多熟悉亲切的感觉呀,走再远,我都是记者团的一份子。

    如今,我有了更多想法,有了自己的微信公号,有一个未知艰辛的未来,我会继续以积极的状态去经营辽阔人生,而记者团的情谊,是我永远的不动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我怀念的记者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kx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