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超哥抱着闺女玩,儿子围绕在妹妹和爸爸旁边,我在看《黄帝内经》。
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在,没有烦事绕心头,也不用担心工作如何安排,更不用在意会因为不陪孩子玩而让孩子担心妈妈不爱他们了,这不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吗?而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内心的平静。
因为我真正明白了自己的想要:一个和谐安静又不失活泼自在的家庭氛围。而这氛围的营造,需要作为妈妈的我来领头,在家庭精神氛围营造中需要身先士卒。虽然,在为人母方面我还有很多不足和欠缺,但是对于孩子的爱和渴望负责的倾向,让我更倾向于用自身的优势来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有意无意地影响无太多时间陪伴孩子的超哥,让他在有限的陪伴孩子的时间里带给孩子更多好的、积极的引导。
既然心里已经有了方向,那接下来就是照着这个思路来规划自己以及孩子的教养之旅。
改变自己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所以我首先需要让自己明确自己今后两年内的主要任务:
一是教养好闺女,让闺女在三岁前都可以有妈妈的陪伴和照顾;
二是尽量陪伴儿子,让儿子拥有一个轻松快乐又有所学有所收获的学前阶段。
为了做好以上两项工作,我需要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充实自己:
一是学习英语,每天早晨做饭时听两篇英文文章,每篇两到三遍。目的是让自己早起,同时为辅导儿子的英语口语做准备。
二是阅读文学方面书籍,重点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道德经》《论语》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周末阅读文学理论相关书籍。阅读时注意做眉批、旁批,把专业方面的思维和思想灵感及时记下来;有时需要在一个专门准备的笔记本上记录下阅读过程遇到的问题,以便在有较多闲余时间写相关的文章。
如果还有闲余时间,或是偶尔兴致来了每周可以写上一两篇生活随笔,总结反思每周的得失以及疑问或生活灵感。
以上的自我更新不仅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同时也为自己在两年以后的出路做准备。或许这一生都会与文学有不解之缘,但是人生有限,要做就在这一方面做出点不一样的努力,或许需要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才可以入门,但是成绩到底如何现在还没有时间想,只想需要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
而在这两年里,对于儿女的养育则是重中之重,因为孩子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所以我不想以后后悔。
前一段或者毕业三年来,我一直在家庭与工作间纠结,总是顾此失彼。然而,就在今天午后看《黄帝内经》这一个瞬间,我明白了,我想要的仅仅是家的温暖和谐与环绕其中的积极、主动、努力奋斗的气息。
在社会中女性应该去工作挣钱的大氛围下,我苦苦挣扎后,明了了,我不适合这样的模式,我需要寻到自己的路,或许它充满了荆棘与无奈,然而值得用两年换取一生的无悔,和孩子们温馨快乐的童年。
每当我处在人生的岔路口时,我总会想起这首诗《未选择的路》,现在它又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从林的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拾书姑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