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运城:解州“关帝祖庙”(1)》
解州关帝祖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本集介绍的是解州关帝祖庙建筑群的核心地区,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四龙壁→端门→雉门→午门及沿线建筑和景观。
下图、“四龙壁”(南面)和关帝庙正门:端门
下图、“四龙壁”是关帝祖庙中轴线上的第四座建筑,为关帝庙前的照壁,这是其正面(北面)全貌。
下图、“端门”全景。“端门”由一大二小门洞构成,故又称“三门”,是关帝庙的正门。
正门门额:關帝廟。 左掖门门额:大義參天, 右掖门门额:精忠貫日。
下图、端门门口有一对铸铁狮子左右相向,这是左侧的母狮和二只小狮子。母狮子的肚腹上铸有“蒲州”二字,底座四面都铸有捐资者的姓名,但铸造年代不详。
下图、这是埋设在“端门”与“四龙壁”之间的铸铁件,为三根直径约100-120mm的铁棒交叉而成,据说其名为“梐枑”(bi hu),又叫“行马”,俗名叫“挡众”。为什么置于此处呢,因旁边没有说明文字,我猜测其作用相当于“孔庙”门前的“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警示人们不得骑马进入“端门”。
下图、这是端门左侧的雄狮,它的爪下是一个“绣球”,而不是小狮子。与端门西侧的狮子相同,它的底座也是多次铸造并叠加的,也铸有很多捐资者的姓名。
下图、端门东侧外墙和钟楼
下图、进入端门,是关帝庙的第二道门:雉门。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被火焚毁后重建,保存至今。
下图、“雉门”正脊中部的琉璃脊饰非常精美,颇有岭南建筑的风格。
下图、“雉门”以东的建筑,是关帝庙的东路,左起“关帝表”专卖店、“文经门”、“部将祠”、“崇圣祠”和“钟楼”(仅可看到钟楼下的门洞,钟楼被树木遮挡了)
下图、钟楼近景。钟楼是关帝庙东侧的角门(现不开放),门外为“崇圣祠”遗址,已建成遗址公园,本博客另有专文介绍。
下图、“雉门”以西的建筑,是关帝庙的西路,右起“服务部”、“武纬门”、“追风伯祠”、“胡公祠”和“鼓楼”(仅可看到鼓楼下的门洞,因树木遮挡看不到鼓楼)
下图、“雉门”前廊的门额:关帝庙
下图、在“雉门”向南拍摄的“端门”北面。正门门额:扶漢人物。左掖门门额:大義參天,右掖门门额:精忠貫日。
下图、“雉门”前廊左侧的石碑,是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所立的《重建 关帝庙大门乐楼暨东西角门东华西华各门钟楼内外廊房 崇圣祠大门工程碑记》。有意思的是,此碑立碑的时间虽然已是民国时代,但其筹办人、襄办人、监修人、撰文者、书丹者的官衔和功名,还使用的是已被推翻的清朝官衔和功名。详情请看本文附录之碑文。
下图、从“雉门”门口拍摄的关帝庙中轴线上的建筑,可以看到最远处的“崇宁殿”。
下图、“雉门”后面,匾额:全部春秋,上款:民国五年清和上浣榖旦,下款:后学李甲鼎敬题。
左侧门额:演古, 右侧门额:证今
下图、“雉门”北面全貌
下图、“雉门”之北,是关帝庙中轴线上的第三座大门:午门,同“雉门”一样,也是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被火焚毁后重建的。
下图、“午门”阶前的“二龙戏珠”丹陛石
下图、“午门”右侧的石雕栏杆和前廊壁画。
下图、“午门”左侧的石雕栏杆和前廊壁画。
下图、“午门”为南北通透的敞轩式建筑,这是向东拍摄的牌匾和壁画
下图、这是当年关公的部将周仓的画像,是守卫午门的门神,原为塑像,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被火焚毁,重建后改为画像。
下图、这是描绘关公生平事迹的壁画,为上世纪五十年代重新彩画的。
下图、这些小幅壁画与关公无关,前面的石碑是中华民国十一年所立的《重建午门碑记》
下图、午门西侧的牌匾
下图、这是当年西蜀的大将廖化的画像,现也被视为给关帝庙守卫午门的门神,原为塑像,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被火焚毁,重建后改为画像。
下图、西山墙上描绘关公生平事迹的壁画。
下图、午门楹柱对联, 上联:民国二十一年 春日
国贼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神鬼泣
下图、下联:圣乡说鲁迥乎尚已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祀事山川磅礴庙堂巍 ※※解县县长晋城华象蒙敬题
下图、“山海锺靈”坊
请看下集:解州:关帝祖庙(3),介绍:山海钟灵→御书楼→碑亭、钟亭→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厚载门,沿线建筑和景观。
附录:
民国十一年碑文
篆额:※勿绝兮终古 (按原碑文照录、未加标点,※表示此字不可识别,/表示换行)
重建 關帝廟大門樂樓暨東西角門東華西華各門鐘樓內外廊房 崇聖祠大門工程碑記/
解梁為
關聖故里廟制宏敞甲於天下海內人士諒無不聞而知之自光緒丁未乙酉間連遭回祿致將午門大門樂樓東西角門東華西/
華二門鐘樓及牌坊並廟內外廊房百餘間 部將祠追風伯祠官廳/
崇聖祠大門概成灰燼解之紳商士庶觸目驚心欲重新之苦力不舉幸蒙前清 解州直隸州知州李公保邦 轉詳/
河東觀察陳公際唐體國家崇祀之心察士民尊 神之意派員勘驗估工需銀三萬餘兩 陳公許由鹽務項下籌銀一萬/
五千兩令本地紳商士庶擔負銀一萬五千兩合成三萬兩計大工可成不意道署只領銀三千兩商界募欵尚未交齊民※/
忽起而工止矣計前之修成者廟內外廊房百餘間樂樓大門文經門武緯門東華門西華門/
部將祠追風伯祠官廳等工約計費銀一萬四千兩有奇民國成後時勢變遷鹽欵由運司專營道署無從籌款午門牌坊鐘/
樓 崇聖祠大門各工因之停頓迨民國八年士紳因前工未竟設法籌款復謀興修午門始克動工※※※※※不應※為/
二工但午門之建另有碑記若置前工於不論寧不沒人之善乎是後也捐資也募化也原賴諸君子之力然無/
陳 李二公提倡於前焉能獨善其後無量之功德謂各方之善也可謂 陳公興 李公之力也元無不可爰述顛末用垂/
永久用告來茲云尔/
清花翎二品銜河東兵備鹽法道陳際唐 籌辦
清花翎三品銜解州直隸州知州李保邦 管獄員吳念祖 襄辦/
六等嘉禾章現任解縣知事岑 長 庚 監修 警 佐姚思唐
清舉人曲廼銳篆額 清舉人袁履泰撰 清附貢生李文鬱書丹 石工楊積堂/
以下人名略
民 國 十 一 年 歲 次 壬 戌 菊 月 下 旬 榖 旦 立/
全文完
原题 (原创)解州:关帝祖庙(2) 2016-05-06 08:51 发表
2018.12.31 阅读(403)| 评论(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