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传习录》2陆澄录023:孤“心”不养

《传习录》2陆澄录023:孤“心”不养

作者: 力法跳跳 | 来源:发表于2022-07-21 19:07 被阅读0次

    本节主要说明,养心不能脱离实践。

    原文: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陆澄感觉,静时觉得心性培养得不错,而实践中却不能坚持。王阳明说,养静不能离开克己。不在事上“磨”,终究不能保持。

    前文分析道,心可以单独培养,但知不能与行分离。不过这里王阳明进一步补充,心也无法单独培养。心与行的关系,虽不如知与行那么紧密,却也不能分开。单独养心,或是在理论上觉得某事想得明白,看似有所得,其实远远不够。在各种学习中都是类似,觉得自己会了,觉得自己行,与真的行没有必然关系。静时定,不一定动时定。

    1 但反过来说,如果做事时可以保持“定”,那是否还需要担心静时不定呢?或者换一个领域,如果一个人想得明白,说得明白,却做不明白,是不足取的。那么我们是否需要担心有人做得明白,但可能想得不明白呢?可能不太需要担心。做事时符合良知,才是全部的良善机会。所谓的“静”时,接续前面的分析方式,并不是真正的某个时间段,而是一种精神中的状态。静与动的关系,不是两种行动状态,而是精神与行动的关系。因此,所谓“静亦定、动亦定”,其实主要是“动时定”。而养心与行事,关键在于行事。正如知行合一中,关键是以行引导知。因此虽然王阳明努力强调心性的重要,但在被问及时也要区分真假心性,真心性是经过事情“磨”出来的,能在“动与静”中维持,而虚假的心性是立不住的。

    2 做得明白,想得不明白,说的不明白,也不能说算不得问题。就像有人自己会做,但无法把经验传授给别人,或者解释清楚原理,为自己辩护,我们往往认为此人还是略有不完美之处。不过,现实中所谓的|“想”,往往用“说”来表现,用于说服别人,已经与人自己内心的活动相去甚远了。如果一个人就是最笨不会讲,我们会觉得他说不明白,但同时也会坚信他绝不是用说出来的这部分指导自己做事的。因此,排除了劝说别人时候的表现,真正的“想”很难被觉察到,更难判断是非。最常见的两个标准无非就是前面提到的,自我感觉是否良好,与行事是是否能顺畅贯彻。

    总结为,心性无法单独培养,需要在事情中“磨”,才能保持静与动中都“定”,保持精神与行为都顺畅。虽然王阳明强调心性培养,但也无法否认更根本的目的是“动”与行为中的稳定顺畅,而非在静与精神方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2陆澄录023:孤“心”不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qp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