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本芬《秋园》:60岁重拾苦难记忆,含泪书写母亲“被动”的一生

杨本芬《秋园》:60岁重拾苦难记忆,含泪书写母亲“被动”的一生

作者: 一心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7-21 18:58 被阅读0次

鲁迅先生说:“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

那些不愿忘记痛苦的人,都是生活的勇士

为了记住母亲受过的苦难,杨本芬在60多岁时开始写作。她出版的第一本书,是关于母亲的故事,书名叫《秋园》。

作者杨本芬和她的作品《秋园》

1.被动

秋园的一生,充满了被动。

年少时被母亲逼迫着裹脚,后来又听父母的话,嫁了人。她的人生大事,都是别人决定的。

丈夫杨仁受,结婚前说自己是小康人家,老家有房有田。其实这就是老实人撒的一个谎。要是说得严重一点,这就是骗婚。

可是婚都结了,要回头也是来不及了,况且秋园随遇而安,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她跟仁受回到他的老家。他们夫妻二人都没有什么心眼,仅有的积蓄,让亲戚骗得一干二净。

这些都不是秋园能左右的。那时的女人嫁夫从夫,家里的事都是丈夫说了算。可秋园的命不好,她的丈夫是个“烂好人”

第一遍看书的时候并没有觉得秋园过得不好是仁受害的,但是我后来再看,就很确定,秋园的前半生确实是被仁受耽误了

仁受有股读书人的呆劲儿,做事也是理想化的,有点仁风侠骨的感觉。可过日子是残酷的,精打细算尚且难以为继,更何况像他那样先人后己,舍己为人。

别人有难,他帮忙解决,垫上自己的工资不够,还把秋园的首饰都变卖了。秋园在家拉扯着几个孩子,盼着他往家里寄钱,可等啊等啊,就只等到一封信。

仁受是个好人,可他绝对不是个好丈夫

天可怜见,在秋园束手无策时,她得到了一份工作,在小学教书。这点薪水,给她解了燃眉之急。日子好过了一些,可也只是暂时的。

仁受的身份比较敏感,他的身体也不好。在他去世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秋园撑起的这个家。

后来,他悲惨地死去了。秋园带着孩子实在过不下去,无奈只能去异乡讨生活。为了活下去,她又嫁了人。

她也不是不坚强,只是那个年代,靠一个女人,是很难养活自己和孩子的。她的生活没有太多选择,要活着,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好在她的第二个男人待她不薄,她由此过了二十年安稳的日子。当然,苦难似乎从未想放过她,她心爱的小儿子,刚初中毕业就溺水身亡了。她趁丈夫不在,想过自尽,可一想到她的孩子们,她还是咬牙活了下来。

依附于他人生活,是她无奈的选择。这种选择充满了未知。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她只能离开,回到湖南,开始了她孤苦的晚年生活。

就像浮木一样,随水漂流。这种被动的人生不是她选择的,可是她却要承受这种被动带来的苦难,这是秋园人生中最可悲的

2.熬着

这本书,当你读完一遍,在脑海中回忆书中的情节时,就会发现,这简直是一部“母亲受难记”。一个个小的悲剧,串联起来就是作者母亲那苦难的一生

一般有作家写这种小说,就会有人怀疑他是在“堆砌苦难”。但是我读《秋园》时,只感到作者书写苦难的真诚。她不是为了成名而写,她是为了记住母亲受过的苦难而写。

这本书,与其说是小说,其实更像是一本传记。

它虽是书写苦难,但写的是普通人的苦难。没有什么伟大要去歌颂,只是记录一个平凡女性是如何一次次“熬过”苦难的。

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福贵最后和“活着”成为了朋友。作家在写的时候,也有种超脱平凡生活的幽默。

但是《秋园》和《活着》不同。它就像一个石头重重的落地,永远不能像一片羽毛那样再随风飘起。

秋园的“活着”,其实是“熬着”。

所有的逆来顺受和隐忍,绝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为了活着所做的妥协。

作者杨本芬的女儿写道:“外婆去世时,我去湖南参加了葬礼,陪伴妈妈把外婆生前喜爱的衣服一件一件放入棺木。在一件衣服的口袋里,我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些年份和地点——外婆记下的最简略的生平,最后两行是: 一生尝尽酸甜苦辣 终落得如此下场。”

一生活得辛苦,结局也是凄凉,带着一身碎骨和疼痛离开人世。

杨本芬与母亲

3.倾诉

倾诉苦难,和忍受苦难一样,都是一种本能,都是为了活下去。

犹记得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老詹和杨百顺在图纸背后写的话。老詹写的是“恶魔的私语”。杨百顺写的是“不杀人,我就放火”。这两个人谨小慎微地活了一辈子,受尽了生活的折磨,那两句偷偷写下的话,算是他们的怨言。

杨本芬在写作过程中,经常被泪水模糊了双眼。做女儿的,等到自己经历了结婚、生子、衰老这个过程后,才会真正地读懂母亲

60岁开始写作,也许正是恰好的年纪。她写母亲的经历,也是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现在作者八十多岁了,她已经出版了三本书

她替母亲倾诉,替自己倾诉,也替女性们倾诉着,让她们受过的苦难在世间留下痕迹。

小说中,秋园答应嫁给仁受,是有条件的,她那时失学了,迫切地想读书。可遗憾的是,她并没有机会再接受正规而系统的教育。

现实中,杨本芬的二女儿是位儿童文学作家,杨本芬如今也有自己的作品了。我想,如果杨本芬的母亲知道了,肯定会很欣慰。

杨本芬说:“一辈子非常辛苦,都是为别人活着。如今写了文章,出了书,而且在有生之年看到了,算是为自己活了一次。”

她延续了母亲的生命,实现了母亲未能实现的梦想,活出了女性的价值。感谢写作,让两代女性苦难的灵魂得以舒展。

谢谢大家的阅读。

喜欢本文的话,可以点个赞~

下期将解读麦家的《人生海海》~

(图片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 杨本芬《秋园》:60岁重拾苦难记忆,含泪书写母亲“被动”的一生

    鲁迅先生说:“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 那...

  • 四月书单:虽然只读了三本书,但也想晒一晒

    秋园•雪山飞狐•遥远的向日葵地✅ ①《秋园》| 杨本芬 个人感想:特殊时代,一个普通女性、母亲的一生,读完后最大的...

  • 《我本芬芳》读后感——婚姻是个永远的命题,世世代代如此,任何社会

    《秋园》与《我本芬芳》 读完杨本芬的《秋园》几天后,又开始读她的《我本芬芳》。《秋园》说的是她的母亲(一九三二年-...

  • 《秋园》读后感第一篇

    《秋园》是杨本芬讲述的“妈妈和我”的故事。妈妈的一生,是颠沛流离挣扎坚韧的一生,女儿的一生,童年伴母亲艰难度...

  • 读书笔记

    最近阅读里最引起我情绪波动的是杨本芬阿姨的作品《秋园》、《浮木》和《我本芬芳》。她在《秋园》里讲了她母亲的故事...

  • 杨本芬《秋园》

    最近几天都在读《秋园》这本书,我是从纪录片《至少还有书籍2》中看到了这本书,八十岁高龄的老太动手写书,其作品在社会...

  • 2022.6.7 杨本芬

    端午假期看完了杨本芬的《秋园》《浮木》和《我本芬芳》,三本小书,文笔朴实,都是纪实性的文字。 《我本芬芳》是杨本芬...

  • 听有声书《秋园》第一节有感

    《秋园》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杨本芬记录她母亲梁秋芳一生经历坎坷、百折不挠的故事。写的是真实人的真实的故事。 听完...

  • 读《秋园》有感

    《秋园》是作者杨本芬老人为了让自己母亲及家人在世上生活经历留下印迹,而作的记实小说。 书中以母亲梁...

  • 读杨本芬《秋园》

    近段时间在微信读书上读完《秋园》,杨本芬著,文字朴实,文中的之骅,写下了个人的回忆录。秋园颠沛流离的一生让人唏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本芬《秋园》:60岁重拾苦难记忆,含泪书写母亲“被动”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qp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