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

作者: 温不晚 | 来源:发表于2021-12-01 00:55 被阅读0次

说来也巧,最近正在阅读村上的《列克星敦的幽灵》短篇集,第三篇文章写的是一则关于沉默的故事,今天又刚好不经意间翻看到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两者都是围绕“沉默”展开,观点和角度并不相同,却给我一种殊途同归之感。便以此文,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这故事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讲述和主人公大泽因飞机延误的一次闲聊中,本是因为大泽看起来文静绅士,不露锋芒的一个人,竟然喜欢拳击这么激烈暴力的运动,还坚持了很多年,而单纯好奇随口的一句发问,竟引出他内心深处一个隐藏多年秘密,一段怎么想忘也忘不掉的青春往事。

他缓缓的讲述,看似云淡风轻,言语间带来的沉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压的喘不过气。

故事背景是大泽的初高中时代,对于学生时代发生的事,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些代入感,那段带有鲜明青春记忆的时光,我想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满怀不舍和追忆的,但谁的青春不迷茫呢?那正是我们身体和精神最敏感的时期,小心翼翼打开心扉准备接触新世界的时期,对周围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好像都能记忆犹新。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天好像总是很蓝,云也很白,阳光正好,同学纯真善良,老师和蔼可亲,每天沉浸在学海里,忙碌而充实。可是真是这样吗?关于那时候的伤痛,兴许只是很多人是不愿再记起,亦或选择性遗忘了吧!但这样,不代表曾掩藏在光鲜外表下的阴暗不复存在,它藏在每个经历过的人内心深处,并且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

大泽君初高中就读的是一所男子学校,性格内敛不爱张扬的他,有着自己的喜好,看书、听音乐,大量的阅读让他慢慢形成了自己内心的小世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成熟,看似朴实无华,对人对事却有着过人的敏锐,似乎能洞悉人性,洞察人心。

虽然行为举止不像周围学生这般幼稚,却也一样有着少年心性。就是对某个人,无来由的讨厌。大泽君说的正是他初中一个叫青木的同班同学。

这个青木正是大家口中品德兼优,学习优异的学霸,加上外貌不俗,谈吐幽默,脑袋又极为好使,在学校可谓是风生水起,左右逢源,老师欣赏,同学崇拜。

这样完美的一个人,按理说没有理由讨厌,但这一切在大泽君看来,这不过是虚假的伪装,他一眼就看出了青木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空洞无物。他毫不关心,也可以说无不鄙夷这些围绕在青木身上的荣光,他成了青木身边唯一一个不受他光芒影响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特质,青木也视他如敌。被别人看穿的感觉会令他不安。在后来的一期末英语考试结果出来之后,成绩一直平平无奇的大泽破天荒的考了第一名,把长期排名数一数二的青木压在了下面。

这件事无异于对他的宣战和挑衅,让他的自尊心第一次受挫,让他不可一世的虚荣心受到严重的打击。

自尊心强的人,往往报复心也强。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道貌岸然的青木,竟然私底下传播他考试作弊,说他凭自己不可能考这么好的成绩,听到谣言的同学也好像对此也没有怀疑,这让大泽觉得气氛非常,他约青木放学后在一处无人的角落对质,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青木圆滑甚至带有些微嘲讽的否认了,年轻气盛的大泽再也无法忍住手中的拳头,刚进了拳击馆,却并没有练习过的拳头朝他的脸颊挥去。最终看着嘴角流血,脸颊浮肿的青木,他还是无法表示歉意,愤然而去。

两个人的冲突交集好像就此落幕,往后的几年,从初中升到高中,他们都当做彼此不存在一样,尽量避免接触,一切也似乎归于风平浪静,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这件事在青木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像一只耐心潜伏的豹子,等待着猎物漏出破绽,再冲上去给予致命一击。契机终于出现了,他们高中的一个同班同学跳地铁自杀了。留下的遗书“再也不想到学校去。”,让众人的目光聚焦在了学校,人人自危的时候,但凡谁有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被视为重点怀疑的对象。

青木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报复的时机到了。

他凭借游刃有余的说话技巧,甚至不用歪曲事实,只需推波助澜,在被老师叫去询问的时候,不露声色的提起当年他被练习过拳击的大泽揍了一顿的事实,足矣。当然不免会有些添油加醋的成分,但这不会引起丝毫的怀疑,因为他在师生中的形象来看,没人会怀疑他会说谎。这正是他最擅长的伪装,人前开朗阳光下隐藏的晦暗面,被大泽一眼就看穿的不堪灵魂。他害怕他,伺机报复他,让他身败名裂,一败涂地,是他这类人获得满足和虚荣的来源,以此证明自己比任何人都优秀。何其可悲!结果正如他所愿,也是本身就知道这个时候说出这种事的会产生的必然结局,大泽相继被老师和警察叫去问话,潜意识里有针对性的盘问,“你有没有动手打过松本?”,能问出这样的话,说明提问者心里有十有八九相信过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问他只是为了确认心中所想,虽然大泽明确的否认自己和松本同学不熟,更没有打过他。但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在被警察叫去询问的事被人在背后传出之后,他的同学甚至昔日好友都对他产生了怀疑,几乎认定松本的死和大泽脱不开干系,于是这群往日同窗,一个个都对他避之不及,把他当空气一样忽略不存在。他们选择集体沉默,讳莫如深,对眼前发生过的事情,毫无证据的情况下,仅凭青木的片面之词,就对大泽这样一个旧日同窗在心里宣判了罪责,认定了他就是罪犯,我想天底下没有比忍受冤屈却无人诉说,无人相信更让人寒心透顶的事了。周围人对他的态度180°的转变、冷漠,让大泽仿佛置身一个大水池,全身被水覆盖,令他窒息。那段时间有多难熬,作为读者的我,都好像能够体会,换做谁,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没有一个足够坚强的内心,是很难做到的。大泽说,如果不是那件事后,和青木最后一次在地铁的相遇,他可能不见得能挺得过来。

同一节地铁车厢上,只隔了两三个人,透过路人的肩,两人的目光再次对视。一方被流言折磨的精神涣散,脸色苍白的大泽,另一方是得意洋洋,沾沾自喜的青木。他们两人眼睛也不眨的盯着对方,这是一场心理较量赛,好像谁眨眼了,那么他就输了。青木的眼神里,似乎在自鸣得意的炫耀自己的杰作,“怎样,终于栽在我手里了吧?”言外之意是要大泽承认自己不如他,别和他斗,他不是他对手。可正是看似输赢立判的局面里,大泽找回了那个内心坚定的自己。他在那一瞬间,突然醒悟,对这样的事,有什么好值得炫耀的呢?难道青木还能因此而真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欢呼雀跃不成?真的会有人为了这种事而获得成就感吗?这该是多么内心狭隘的一个人!因为他的世界里只有这些。他永远也无法体会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真正荣誉和喜悦。为这种人做的这种事这样下去,不值得。他的眼神仿佛也变得平静镇定起来,面对着青木,始终没有一丝闪躲。也许是察觉到了他内心的变化,原本咄咄逼人的青木反而怯弱了,因为内心深处,他输了,输得彻底。虽然并没有怎么表现出来,但眼神里闪过的哪怕丝毫波动,大泽都能看出来,那是作为拳击手长期训练出来的敏锐的眼神,对手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双眼。青木,不过是他青春期里的一道坎罢了,他现在可以从容的跨过去。

也是这最后一次相遇之后,大泽如死后重生一般,重新振作了起来,往后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在这段经历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他的内心也更加坚韧,同时也愈发沉默寡言。

就像他所热爱的拳击这项运动,被他视为有底蕴的运动,和别的运动不同,拳击确有锤炼人心的力量。外表冷峻,内心火热,可以做到以静制动。一个人的成长,通过言语得来的,终是浅薄,沉默未尝不是一种坚守内心的最后一丝清醒。

我为大泽的人间清醒感到庆幸,也同时和他一样,为那些冷眼旁观感到悲哀。他最后的那一番话,令我深思。这些年来,让他感到发自内心恐惧的并不是青木的恶意中伤,而是他周围的那一群熟悉的同学好友包括老师,事情发生后,紧凭青木的一面之词,被他的言语迷惑误导,就认定了他是凶手,在学校生活中集体将他抹杀,把他当做空气一般不存在,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人跳出来质疑真相,他们的态度让大泽如临深渊般刺骨的冰冷,何曾有人想过他这个当事人被冤枉误解的感受?他们这不是沉默,是冷漠。没有共情心,没有判断力,或者说不愿去判断,因为事不关己,哪怕知道这样会伤害到别人,会轻易毁了一个人。如此趋利避害是身为一个我们社会人的悲哀。人人倘若都如此,我们身边还会有信得过的人吗?爱人也罢,亲人也罢,朋友也罢,会不会也在某一个因素下因一个变故而变得疏远陌生,避之不及?大泽那件事后,经常从噩梦中惊醒,梦到的都是这样的场景,梦里人来人往,他们围绕在他周围,但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没人看到,没人理会,怎能不恐惧?也是至此,他不敢再完完全全的相信一个人。即使现在还陪伴在他身边的至亲至爱,会不会有一天也像他在学校遇到的那样,他说不准,谁也说不准。这正是让人绝望的地方。

他深信话语只是一种表达的技巧,它代表不了一个人的内心。因为话语可以修饰,可以掩饰,可以取巧,所以就说不上一定真诚。这世上可能会有无数个青木那样的人,言语在他们,是一种权利,一种武器。因为他们掌握了话语权,他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操控人心。有史以来,向来如此,话语权的掌控者,小到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大到决定历史的走向,试想这种权利如果被别有居心的人利用,还会有青天白日吗?黑的可以说成白的,白的可以说成黑的。对于我们普通群众而言,很多事情可能无法主导,但是我们可以主导我们自己。对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事,应该存有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如果你是一个善用话语者,请你务必善良,你可以明哲保身,至少不会煽动他人的恶意。你可以发表你的看法,但一定请三思而后行,有些话说出去就收不回了,所谓覆水难收,正是此理。如果你是一个和我一样不善言辞者,请务必清醒,你可以保持沉默,至少不会中伤他人。浮躁的年代,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我们宁愿做沉默的大多数,也不应该去做一个始作俑者,一个助纣为虐的帮凶,不盲从是我们可以对他人或者这个世界保留的最基本的善意。就像王小波笔下沉默的大多数,我们多数人喜欢沉默,这是一件好事,国人对于好事坏事,都不稀得向旁人说的,你自己的好事,说出来别人不一定高兴,你自己的坏事,说出来被别人听到你一定不高兴。这时候保持沉默,是一种绝妙恰当的方式。另外,对于别人说的,我们也可以保持沉默,尊重事实,而不是别人的一张嘴。话说出来不一定值钱,但是沉默有时值千金。

一个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很大程度上,不应该只从他的言语去判断,而应该去看他做了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只喜欢听好听的,对自己有利的,这往往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诱导而忽视了真相,伤害了别人。永远听从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他人的言语,相反,我们自己说话很多时候也言不由衷,说出的话违背自己的意愿,冠冕堂皇的场面话,无聊没用的废话,无所顾忌的玩笑话,这样的话,可少说时,少说;可说不说时,不说。不必牵强附会,不必担心不说被别人怀疑肤浅,也好过比一开口就让也别人证实你的肤浅。如果说话语是一门学问,那么沉默就是一场修行。我们用了几年开口说话,却要一辈子来学会如何闭嘴。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是我所理解的两位作者对于沉默的思考,与我而言大有裨益,这场人生的修行,希望你我都能早日启程出发。

相关文章

  • 沉默,沉默

    一直自命愤青,但实际上也只是自个儿跟自个儿怄气,基本上没怎么彻底地“愤”过一回,可能由于内心还是有点儿懦弱,也可能...

  • 沉默的沉默

    沉默不是沉默, 沉默亦是沉默。 沉默不可沉默, 沉默亦可沉默。 沉默不曾沉默, 沉默亦曾沉默。 沉默不需沉默, 沉...

  • 沉默以沉默到达沉默

    2016.6.7 作者 彡白 我以沉默说故事,你可以是一个聋人,可以不用听见我说了什么,常人用耳朵来获取外界的...

  • 沉默,还是沉默

    沉默,还是沉默。 从母亲进门的那一刻起,家里的气氛突然压抑了起来。谁也不敢声张,似开口的那第一句话都成了世纪难题。...

  • 沉默啊,沉默

    有时候像藏在土壤里的玻璃,锋芒包裹在泥里;有时候像十月怀胎的婴儿,一切只是为了能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所以要选择隐忍...

  • 沉默,还是沉默

    我的微信朋友圈有近几个月没发过动态了。 昨晚忽然抽风,深夜发了条朋友圈,发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一觉之后觉得不妥,心...

  • 沉默与沉默

    一个人的改变,往往是从沉默开始的。或许有天你会发现,从前特别活泼的一个人,突然变得安静,他不再为了一些小事而辩...

  • 原创小诗《沉默》

    沉默的世界沉默的我沉默的悲欢与离合沉默的时间沉默的脉络沉默的罪恶与思索沉默的病痛沉默的割舍沉默的救赎与难过沉默的明...

  • 沉默

    沉默 沉默 沉默是你的不言不语 沉默是你的故作迷言 沉默 沉默 沉默是你的知性宽容 沉默是你我的 越走越散

  • 墓沉默,碑沉默,因果不沉默

    近几年来,我越看书,越觉得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少得可怜。我分不清哪是国学?哪是迷信?直到遇见南怀瑾老师。 南怀瑾(1...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qt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