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没有几个富二代或者星二代能超越老爹的。
蒋经国是个例外。
蒋经国在台湾人心目中的地位,比起他的老爹蒋介石要高很多。
台湾能有现在的成就,能在当年成为“亚洲四小龙”,其大部分的功劳都应该归在蒋经国的身上。
蒋介石与蒋经国豆瓣电影《指环王·魔戒再现》下有这样一句短评:
华裔自古以来,能够抵制住魔戒诱惑,毁掉魔戒的,只有蒋经国一人。
他是中国近百年来少见的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用专制结束专制,亲手终结蒋家王朝,当得起台湾一个时代的伟人。
蒋经国于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奉化,是蒋介石第一任老婆毛福梅的儿子。
他的少年时期其实挺“惨”的。
1925年,15岁的蒋经国被一心“革命”的老爹送去苏联学习。
学习当然没什么不好,可是去苏联留学根本就是苏联牵制蒋介石的一个计策。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成为了仅次于孙中山的不二领导,苏联抓紧成立了纪念孙中山的中山大学,国民党内部一批高干子弟被推荐去往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其中就有15岁的蒋经国。
在这个特殊时刻让蒋经国去苏联,傻子也知道怎么回事,摆明了就是人质。
蒋介石很犹豫,这是在试探他对苏联的态度,若他亲近苏联,将来的国民党第一领导人非他莫属。
他一番挣扎后在日记里写道:
决意允许经儿去苏联留学。
就这样,蒋介石在苏联的帮助下,一步步成为了国民党的第一领导人。
而蒋经国去往苏联留学,此去,长达12年。
初到莫斯科,蒋经国既兴奋又好奇。
过去不敢公开大声歌唱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曲,在苏联可以尽情地唱,他一直渴望,未来有一天,中国能像苏联一样。
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以满腔热情投入学习,不但成绩优异,而且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结识了同在苏联中山大学留学的邓小平。
1927年4月,蒋经国在中山大学毕业,他向苏联当局提出申请,要求回国,准备把所学的知识和革命热情带回国内。
恰在这时,中国国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一时间矛头直指蒋经国,回国愿望第一次破灭。
无奈的蒋经国,只好告别莫斯科,来到列宁格勒的红军军政学校学习。
1930年5月,蒋经国以全班第一名成绩毕业,他第二次向当局提出回国请求,准备用自己所学的本领来帮红军打蒋介石。
哪有儿子打老子的?苏联当局又不同意蒋经国回国,况且他是制衡蒋介石的一枚棋子。蒋经国回国愿望第二次破灭。
不能回国的蒋经国被下到莫斯科附近的石可夫村劳动。后又被分配到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生活十分艰苦。
蒋经国在日记里记录了初到石头可夫村时的惨状:
刚到村中的时候,因为我是外国人,没有一家肯借床铺给我,第一夜我就睡在教堂的车房里。我所住的是一间草屋,每天吃的是洋芋艿、黑面包、盐三种食品,房间是由几十块木板搭成的,在牛间的旁边,我的床是由四块板二张木凳搁成的。
老爹蒋介石在国内的各种动作,让他没了回国的指望,回国遥遥无期。
他在信里写道:“我没有一天不想吃一些我长久没有吃到的家里烧的菜。”
直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经国着急地给斯大林写信请求回国探亲,这才被允许回国。
这12年,蒋经国就是被老爹坑了。
蒋介石怎么也没想到,在苏联学习了12年,自己的儿子站在了自己信仰的对立面。
回国后,蒋介石就开始让蒋经国学习儒家思想,学习三民主义。蒋经国知道,父亲是要将他十二年在苏联的红色思想去除,秉承中国传统的孝思。
但是滞留苏联近十二年的思维印记何能轻易抹去?他的意识形态始终难以跳脱“布尔什维克”框架。
蒋经国蒋经国中年,做出的最大功绩就是反腐。
1948年,通货膨胀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国民政府不但在治理上束手无策,而且还打压民主人士和报刊,试图钳制言论。
蒋经国对此深恶痛绝。他决定整顿国家经济,推行币制改革,在国民党内部开始“打老虎”。
当时中国的黑老大,是蒋介石多年的好友,蒋经国完全不看老爹面子,说抓就抓。在随后一个多月里,64名参与投机的商人被关入监狱。
在蒋经国的铁腕打击下,市民们乖乖地排队将手中的黄金、美钞换成金圆券。
到10月份,上海共收兑黄金114万两、美钞3452万元、港币1100万元、银子96万两,合计价值2亿美元,在整个币制改革过程中,上海是收兑成效最好的地区。
而当时最大的“老虎”就是扬子公司的孔令侃。
扬子公司一直是倒卖外汇、走私商品的最大官倒企业,自金圆券改革以来,它又是上海最嚣张的囤积大户。
孔令侃又是谁?
宋美龄的亲姐姐宋霭龄的儿子!蒋经国翅膀硬了,要收拾自家人!
为了此事,宋美龄专程到沪,把孔令侃和蒋经国约到孔宅面谈和解,蒋经国不从,两兄弟撕破了脸,也没任何结果。
随后,蒋介石又插手,蒋经国被老爹一顿臭骂,扬子案闹得沸沸扬扬,却是荒唐落幕。
蒋经国在反腐这件事上做了最大能力,给末期的国民党注入一剂强心针,可碍于老爹的势力,束手束脚,草草收场。
最终国民党还是没落败退回了台湾。
退回台湾后,蒋介石开始放手让蒋经国处理事务。
蒋经国一直认为,政权的稳固首先在民生,所以在台湾,他是最亲民的政治家。
50年代,台湾修筑中部横贯公路时,蒋经国参与工地建设,与筑路“荣民”同甘苦。
渴了,与工人一样嘴对着水龙头喝生水;
饿了,随手抓个馒头就啃。
虽然亲民,但他和老爹一样,是个独裁者。
1970年,蒋经国在美国访问,人群中冲出一风衣男子,在蒋经国身后不足10米处拔出手枪,大叫“为台湾人报血债冤仇!”,子弹飞过他的头顶,穿进墙壁。
这是蒋经国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危险之一,很长时间后,蒋经国还会对周围的亲随自言自语地说:“台湾人为什么要杀我?”
事实上,国民党政府迁到台湾后,对台湾本省人即是外权。
台湾本省人对外省人有着深刻的心理裂痕,但在蒋氏威权之下并未有明显显现,这次枪击案之后,蒋经国听到了民众的声音。
从那以后,他不知不觉地变成和他老爹完全不一样的领导人。他开始迅速提拔和任用一批台湾本土的精英人士,注重台湾的民主化和本土化。
1975年,蒋介石逝世。1978年5月20日,68岁的蒋经国继任总统。
就职的当天下午,他对外发布了三点“指示”:第一不许称“领袖”,第二不许叫“蒋经国万岁”,第三,不许有“蒋经国时代”这一类名词出现在公众场合和报纸杂志上。
李敖统计过,1978年到1981年,蒋经国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为视察一条建设中的公路,他竟进山21次!
蒋经国下乡日后,台湾政治人物竞选前的“全省走透透”,就始自蒋经国。
68岁才出任总统的蒋经国没有多少时间了,长年的辛苦劳累和糖尿病让他的身体变得很差,而推进台湾民主化是他最想完成的事。
1986年9月,蒋经国表示将要解除实行38年的戒严令,并开放党禁,开放报禁。
而国民党要人则纷纷质疑:
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党将来失去政权!
蒋经国却说:“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即使被人民选下台,将来政绩好了,仍然可以再被选上!”
9月28日,135位党外领导人单方面宣布成立民主进步党,反对党正式诞生。
司法部对民主进步党提出指控,蒋经国却认为,只要政党不违反中华民国宪法,不拥护共产主义和不搞台独,就可以成立。
1987年7月15日,世界上实施时间最长的戒严令宣布解除,台湾人民真正拥有了自由组党、结社、办报办刊的权利。
过去的禁忌没了,各种形式的深入报道的出现,加速了台湾政治民主化。
此时的大陆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蒋经国在苏联留学时的同窗邓小平,在1980年代中期,已经成功地洽妥香港、澳门回归中国的协议。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正准备推行到台湾。
邓小平1986年,二人通过中间人传递消息,邓小平明确表示,两岸关系将是“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你不要烦我,我也不烦你,各行其是”的性质。
蒋经国同邓小平一样,也是爱国人士、是务实政客,他相信海峡两岸放宽、加深交流,然后带动大陆中国社会自由化,是使台湾民主化与中国统一原则相容的唯一途径。
但台湾的条件不允许立即进行两岸关系的谈判,两岸关系只能慢慢缓和。
1986年夏天,邓小平再次与蒋经国商讨两岸关系时,蒋经国明确表示,对于改造台湾的政治体制,他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和最新的想法。
但是他的改革行动遭到右派大佬掣肘,迟迟不能发动,失去耐心的蒋经国说:
我们必须采取主动,踏上中国的统一之路。台湾和大陆,终究必须统一。两岸若不统一,台湾恐怕将越来越难单独存在。
1987年11月1日,蒋经国宣布,准许人民回大陆探亲,在缓和两岸关系上,他迈出了第一步。
可惜的是,蒋经国的身体太差了。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病逝。
蒋经国与他正在商讨两岸关系的邓小平不禁叹息:
若蒋经国健在,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
蒋经国逝世后,台湾全岛鲜花销售一空,成千上万的台湾人自发街头列队向蒋经国致哀。
而坐在电视机前的大陆观众注意到,《新闻联播》播音员罕见地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表情凝重。他播报的第一条新闻就是,蒋经国在台北去世。
当时的大陆人民并不知道蒋经国在晚年对台湾民主化所做的努力,也不知道他为缓和两岸关系,为实现两岸统一所做的努力。
蒋经国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少年时期被独裁老爹坑去苏联,中年时期又因专制的老爹无法放开拳脚施展抱负,晚年继任,折腾了十几年后抱憾而终。
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继任。
他在任时未完成的任务由继任者完成,而与大陆“发展工作关系”这项任务在今日已变成严峻的台海危机。
在1988年蒋经国曾口述遗言:
我现在身体不好,万一长眠不起,众人不要怀忧丧志,仍应继续努力,推行民主宪政建设以完成统一中国大业。
他始终坚信一个中国,两岸一定会统一,只可惜,他没能跑赢时间,但他赢了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