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琅琊榜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人物初赏析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人物初赏析

作者: 姗语珊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21:55 被阅读1195次

(以下内容会涉及剧透,甚至重要剧透, 没看但是打算看, 又不喜欢剧透的朋友请点退出!)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从第一部的大约四十年后说起。第一部里的人物几乎都已故去, 只有当年潇洒倜傥的蔺晨变成了白发飘飘的老阁主, 从剧情里看,除了比以前更加智慧以外, 小不正经也变成了老不正经。 还有就是当年年幼的掖幽亭的萧庭生如今变成了长林军的老将军,当年年幼的大家心爱的萧景琰的儿子,太子,如今当了皇上。

年长的一辈里有:萧庭生, 皇上, 首辅荀白水, 首辅的妹妹荀皇后;

中坚力量有: 萧平章, 荀飞展, 重要反面人物濮阳缨, 平章的青梅竹马蒙浅雪; 

年轻一辈有: 萧平旌, 萧元启, 林奚。

目前24集的剧情里, 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军需船沉案, 第二部分,蒙氏无子案, 第三部分,瘟疫封城案。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基本是让各个人物先后登场, 交代了人物的初始性格, 成长背景, 里面错综复杂的关系, 恩怨情仇,并为第三部分做铺垫。 第三部分瘟疫, 基本上是前面铺垫以后的一个小高潮,里面的一些角色性格和内心也逐渐有了较为重要的发展甚至转变, 也初步预示着将来的人物命运。

从目前已出的24集来看, 我几乎已经认为琅琊榜2之风起长林,已经超越了前作第一部。 虽然胡歌, 王凯的颜值粉们一再拒绝没有了两位男神的第二部(我最初也是拒绝的, 否则就不需要桑姐来拉我下水了), 其实第二部的剧情虽然与前作有细微关联,这些关联, 被包括我在内的粉丝们当作乐此不疲的彩蛋来挖, 但是大体剧情上,已经几乎跟前作没有关系了。 所以基本可以当做独立的一部电视剧来看。 

琅琊榜第一部林殊哥哥的复仇, 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快哉快哉, 然而依然离不开编剧金手指, 和主角光环的加持。 林殊的各种巧妙设局, 环环相扣, 料事当真如神一般。 而在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如果离开原来的环境十年, 哪怕有各种内部消息, 要部下这种局,每个人还能如其所愿入瓮, 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琅琊榜第一部, 虽然被人认为是网文里的佳作, 但是依然只是奇人异事, 传奇小说。 

第二部之风起长林, 从目前看来, 还没有任何人有金手指。 虽然第一男主角是萧平旌, 但是平旌目前还是浑小子一个, 虽然出身良好, 家教严格, 又在琅琊榜学艺, 智商武功都堪称同龄人里面的佼佼者,但是一入金陵皇城, 他做事冲动, 自以为聪明而很容易被下套的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了。尤其最最重要的,身在权力争斗的中心, 政治觉悟和能力却不是一般的差。 这为他在接下来剧情发展中埋下了大概一个最为悲催的伏笔。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处世未深的他, 情义真挚,坦荡明亮,圈了不少的粉。 我也希望这样一个明亮的少年能永远一直明亮下去,看见他, 就觉得这世间所有的黑暗都是见不得光的。只有这样的明亮,是最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

第二男主角萧平章(暂且称为第二吧,我也不清楚到底排第几), 这是目前为止最完美的一个人物了。 出场是麾下上千人的大将军,侥幸从沙场上存活下来。我个人是不爱看战争场面的, 一般战争的场面就快进。 不过这剧的战争场面在网上获得了不少好评。 好在我当初耐着性子看完了。 萧平章从死人堆里一口气缓过活过来的场面,让我立马想起了权游里艰难生还的雪诺, 从剧情和拍摄角度,都有相似之处。 如果导演或者摄影组有意借鉴, 也不属意外。毕竟雪诺生还的那个场景,已算经典,连我不看战争场面的人都记忆尤新, 每次想起都仿佛能感受到雪诺从憋闷的死人堆里爬出, 深吸一大口,胸中突然充满了空气的一瞬间。然而帅帅的晓明同学演绎起来还是差那么一些些。我和桑姐都觉得, 你不是应该挂了吗, 怎么又起来了?说到晓明,晓明的油腻浮夸感,在这部剧里居然神奇地少得几乎没了。 导演调教得简直太神奇了。晓明的角色萧平章, 聪慧内敛,识大局,心思也极其细腻。大多数时候我居然没被晓明带出戏,而且发自内心地喜欢他塑造的萧平章这个人物。职场典范,家庭标杆就是这样的!为臣,为将,为子,为兄,为夫都堪称完美! 然而完美的他, 在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 难免不会觉得欠父王, 欠萧平旌太多, 而最终做出令人佩服,但也会十分惋惜的决定。 

萧家现任掌门人萧亭生,说起来他是受林殊和景琰教诲长大的, 又多年征战沙场,军功赫赫, 胸怀和境界早已超出了常人。 和皇帝的日常兄弟互动,让人心暖。然而军功太盛,即便已经多加注意,避免瓜田李下, 试图不让人揣测起疑,依然还是免不了朝中其他大臣的诛心之忧。这才间接引发了近期的军需沉船案, 和远期的东海朱胶案。 我曾经想过, 萧亭生的角色那么完美, 是否太心高气傲,不与朝臣常往来,才导致了朝臣的猜忌? 然而亭生若是常年征战沙场, 心中所担忧的更多是如何平息外患,如何抚恤将士等。拉拢群臣这种事, 想必不是他看重, 甚至会去考虑的事了。他能做到洁身自好,不滥用恩宠和特权已属难得!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萧庭生所有能做的都做了, 所谓人心难测, 依旧免不了他人的猜忌。无论是否去自证清白,总有人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 担心自己担心的,并在日积月累的担忧中采取认为对的行动。 

何况从朝臣的角度, 长林王府若权力过大, 失去了制度上的约束, 某一天的继承人又不像萧庭生这样有极高的道德约束,坐怀其乱,那么对朝廷, 江山社稷,黎明百姓所造成的伤害就不是轻易能承受的。 

这也从另一方面, 引出了萧庭生的对立面, 荀白水, 甚至宋大人。 宋大人原本的计划只是让军需船搁浅, 拖延几天补给,并没有要致长林军以及萧平章于死地的意思。 然而宋大人作为文臣,对边疆事务不甚了解, 不曾料到大渝劲敌真会来犯。无论如何, 宋大人的作为给了段桐舟,以及背后的濮阳缨可趁之机,才引起了长林军的惨重伤亡。 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从现实事故预防与危险控制的角度出发, 一个重大事故的诞生, 一般都预示着事故预防机制的层层失控, 不仅仅是一两个小环节的问题而已。 

荀白水, 在前两个案子里都是没有太多存在感的人物, 直到第三个瘟疫的爆发, 荀白水的形象立即丰满突出起来。 前期, 我们只是简单认为他不想看到长林王府的坐大, 是跟权力斗争有关,因为皇后是他的亲妹妹,太子是他的亲外甥,他甚至让人觉得有些糊涂地跟濮阳缨联手。 然而逐渐地, 我们看到他制衡长林王府, 并不是简单地因为权力斗争,为了私利。 在皇帝外出守灵,金陵城内瘟疫爆发之时, 在一众慌乱之中, 他作为内阁首辅, 有魄力,有担当, 甚至冒着背起一世骂名的危险, 当机立断,与长林王府的取得共识,做了封城的大无畏决定。 甚至太子若不幸丧命于封城期间,他作为首辅所担任的罪责更是重上加重不可想象。 无论他是不是皇后的兄长, 是不是与长林王府作对, 在那一刻, 他无愧于首辅的责任与担当。 仅仅是这一项, 在我眼里, 他就足矣青史留名。 

然而, 与此同时, 荀白水为了保自己的皇后妹妹, 令贴身手下在狱中杀死了自己的门生, 也是瘟疫帮凶的京兆尹李固。 皇后对京兆尹的命令他事前一无所知,瘟疫的夸大他并无直接的过错。然而皇后是他的妹妹, 太子是他的亲外甥,此事若是暴露出来, 皇后必是不保。 太子虽说年幼,也未参与其中。但是皇后若因此被废,背上罪名和万世骂名,太子即便将来继位,也始终摆脱不了这个污迹, 也难保不会激起民众的怨恨。 同时皇后的背后,还有他们荀氏上千族人的未来。摊上这么一个猪队友皇后, 荀白水不能舍弃她不能说, 还要力保以及收拾她的烂摊子, 还要敷衍自己的另一名外甥荀飞盏避免暴露。

封京城为公,保皇后为私。 我们习惯了国剧里或是大公无私, 或是一心为己谋福利的单面形象。 荀白水这样一个人物,在感叹他处于危局中所不得不必须做的各种艰难的决定的同时, 我也很感激海晏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公心私心都得费心操劳的形象。 

【琅琊榜的架空世界里, 参考的是南北朝, 而且两部剧的主题都在于限制军权的过于集中扩大,不同的只是第一部为君王强灭,第二部为文臣制衡,观看反面例子的五代十国就是一个将不断反王,新将再反新王,文臣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时代。】

目前出现的反面的角色,头一个要数郭京飞塑造的濮阳缨。濮阳缨有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这样的人加上极高的智慧,再获得对权力施加影响的机会,简直是一个时代的不幸。 近代史上这样一个人,典型的就是希特勒。 其它类似的人物,请大家自行思考。首先我要大大地夸一下郭京飞,之前喜欢上他是他在龙门镖局里饰演的一个傲娇自恋但又有志向关心员工还时不时精分的落魄少爷。话剧界历练多年的他对于不同性格的角色信手捻来。现在形容一个人演技好,流行的词是整容版的演技。 对于郭京飞, 我想形容他的是鬼上身一般的演技。 尤其他演的一些有些神经质,跳脱的角色,正常人生活中不会这样, 但是他演又丝毫不浮夸的角色, 简直让人觉得是鬼上身了吧。 濮阳缨在里面的很多台词, 动作, 表情,甚至一个眼神, 一句话的语气, 我在心中不断默念简直就是个变态啊。然而这样一个活脱脱的变态,就是角色需要, 而郭京飞可以如同鬼上身一样呈现出角色的方方面面。作为表演艺术最大的修养, 莫过于明明每个细节都是经过无数揣摩之后的, 然而演绎起来却有一气呵成, 了无痕迹。

萧元启目前是我最感兴趣的角色了。他最初出场时,是以救了济风堂被追杀的三个大夫和沉船的船老大开始, 也算是极富正义感的有为青年一名了。 在段桐舟带着官兵逼上门来时,大概此前从未伤过人的他,也能壮着胆子吓退来犯的官兵,甚至刺伤了一名冲在前的。他的心中不是没有抱负, 不是没有情怀的。

可惜, 虽然出身高贵, 他的父亲,作为先皇嫡子, 当今皇上唯一同母弟弟的父亲, 却在他未出生时犯大案被赐死。 而孤单带着他长大的亲生母亲,在远离东海亲人的愁苦中, 怀着对皇帝, 长林王府的仇恨,一错再错, 终于在罪行暴露之后被母国的族兄,琅琊榜排名第一的高手墨淄侯亲手杀死。 出身高贵是萧元启唯一的优势, 然而内心的寂寥,和多年的压抑, 却不是和萧平旌这样的兄弟情能够简单抚慰的。 濮阳缨虽然操纵人心有术, 但是重要的是他知道什么样的人有被他操纵的可能。各种仇恨, 怨愤, 就如同猎物一般吸引他,并在他的精心挑拨下如毒瘤一般野蛮生长。心中充满愤恨的人就很难不引起濮阳缨的注意, 并被之利用。萧元启一边接近濮阳缨,一边又秘密调查他, 这是他的聪慧之处, 也是因为受了墨淄侯的提醒。 墨淄侯和濮阳缨, 萧元启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然而墨淄侯调教完萧元启即将返回东海时, 萧元启面对着面前事实上的杀母真凶,居然还能引用母亲遗言中的话:母亲说, 按照东海那边的规矩, 我应该称呼您为表舅(大意)。 然后就是因为萧元启这一句话, 此前一直心硬,不管冤不冤,只要跟妹妹去世有关的人一律斩杀的琅琊榜第一高手, 居然瞬间也有了一丝心软, 甚至真的如同家中长辈一般提点萧元启: 我们之间虽然是互相利用, 但是濮阳缨和我们不一样, 他是无所顾忌的(大意)。 尽管萧元启也足够聪明, 但是仍然也是因为这一句话,更加让萧元启对濮阳缨有了提防之心。 

在18集结尾的时候, 萧元启先是巧妙用计, 让泰叔下水捞玉,因此有机会观察泰叔身上是否有纹绣。等泰叔从湖底捞玉上岸, 萧元启终于能近身看到泰叔背后的纹绣以后,二话不说, 立马用匕首从背后捅了泰叔。整个过程之设计之心思缜密,捅杀之心狠手辣, 已经完全不像最初那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与泰叔亲切互动如同家人的元启了。 这一刻,已经宣告着元启的转变。在失去了父亲, 母亲, 亲手杀死了从小带他的泰叔以后。 他的心中, 恐怕已经很难相信和信赖任何人。 我非常不想用心狠手辣四个字来形容元启, 因为心中还存留着军需船沉案时的那个勇敢,有担当的好男儿印象。 然而, 理智也不得不提醒我, 这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元启了。 他经历了太多苦难,内心纠结多年的郁愤之气,在濮阳缨的挑唆下终于爆发。

我依然想说, 元启的本性并不坏。 虽然片中只是在母亲口中一两句话带过, 但是不难想象, 在父亲因罪赐死之后, 元启经历了多少的白眼与冷漠。 虽说皇上有心呵护, 然而同样是军需船沉案以后, 剧里并没有表示皇上对他有多少嘉奖, 或者因此封个事做的。 也许是因为母亲的阻拦, 他并没有刻意去皇上面前邀功或表现。 然而他多年的被无视, 甚至立功之后依然被无视, 对于满腔抱负的青年而言, 总是有一根刺扎在心中的。 

风起长林里有意思,值得深挖的角色还有很多,配角甚至更精彩,老戏骨演戏细腻自然, 层次丰富,太多场戏值得体会揣摩。我关注的影视或娱乐公众号里几乎没看到写风起长林的。 我猜测山影走的更多是口碑,花心思的更多是制作,而不是新媒体宣传上。如此我想说, 观后甚喜!

喜欢文章的话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姗语珊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人物初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si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