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菲的江南三部曲很多人都是一口气读完的,这跟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有着相似的过程。有评论家说,格菲的江南三部曲就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这一点应该是许多读者都认同的,这样的评论是基于这样几点,一是作品的文学高度伯仲之间,完全可以媲美;二是作品讲述事件的时间跨度都在百年之间,具有相当的历史厚度;三是作品的内容都是以一个家族的百年历程为线索而展开;四是写作的方法都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
当然这么说也有另一层含义,就是说格菲创作这部作品时无疑是借鉴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知道格菲先生是什么时间首读百年孤独的,更不知道他先后读过多少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部作品在他心中有着非常深厚的沉积,所以若干年以后,他把他家乡的一个百年故事放在了这个沉积之上,让那里的一干人登台亮相、吐露心声,当然也有他自己的心声。所以我们也就有幸欣赏到了一个魔幻的江南,一个诗意的江南,一个思想的江南,一个鲜活的江南。
这么说江南三部曲,绝没有贬低格菲先生和这部作品的意思,因为这只是一个创作灵感的触动,一个艺术种子的萌芽。人类文学创作的过程绝对是一场接力赛,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会接过前辈手中的一根棒,并最终交给下一个后继者,不同的是你可以选择你想要接手的那支棒,而你可能无法知道你的后继者,或许无继,或许是在你离世后的若干年。贾平凹先生的《废都》那一棒是不是兰陵笑笑生的?卞智洪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那一棒是不是《雷雨》的?这也并没有降低这两部作品的艺术成就,我们还相当的期待,谁去接一下曹雪芹的那一棒,搞一个现代版的《红楼梦》,如若实现,又必定是一段文学佳话。
有人曾做过一个探讨,发现唐代名诗人的诗作中几乎都引用过屈原的诗句,典故、意象就更不必提了。很多作家也从不讳言他们从卡夫卡那里获得的灵感,这其中就包括马尔克斯。
作为读者,作为江南三部曲的读者,我很感谢马尔克斯提供的这个灵感,我更感谢格菲先生的敏锐才思和数十年的坚守,他们这一系列伟大的接力赛让我们受益匪浅,欣喜连连,这就是文学之于生活的意义,虽然不是全部,但一定是很有意义的那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