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发皆原创,所思皆泡影。惟愿:拈花一朵入白云,云间再无断舍离。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14475/ae5449970755ddf7.jpg)
(此文写于2022年6月11日,又名『初探我的第二次思想动乱』,最近动乱结果即将出炉,将此前探讨在此分享。)
今天没带U盘,小说暂且搁下。我想说一些最近几天困扰我的问题。
说起来,开启文字创作已有一年,这期间的我依然相对懒散,崇尚自由浪漫。我的故事,呵,我好像没有故事,我创作的故事源于机缘巧合,爱上它,着实是因为一个人,与其交谈,总能带给我源源不断的灵感。
本想说热爱,可除了天气上今年甚于往日的HOT,我的心真的不算热,甚至整日缭绕在空调吹来的冰凉仙气里,整颗心,哦不对,整个人都“凉透了”。
唠了这么多,我还没进入正题,我的错,题已编好,给你们一目十行的内容自不能少。
问题是:我正经历个人的“第二次思想动乱”,该如何解决?
有人会问,何谓“思想动乱”?
所谓“思想动乱”,不瞒诸位,我瞎起的,我也不知有没有前辈用过这个词,如有,请见谅,在此礼敬那位前辈,此刻,暂且用来形容我自己吧。以下观点均代表个人,勿喷!
思想动乱,本意延伸自胡思乱想,不动则乱。
这一切的起源时刻,在2013年。那时候,我大一下学期,年方二十,血气方刚不知是否,懵懂无知还未褪去。
大学生涯,对于我来说,过于自由了,正符合我所崇尚的,自由浪漫,听起来相当玩世不恭呐,做起来,嗯,也不遑多让,“第一次思想动乱”正值此际。
这个词是新近想起来的,回想起来,大学那会儿大约与目前思想混乱的情况大抵相似,故,将此次定为:第二次思想动乱。
问题在于,造成本人思想动乱的起源在哪里?又因为什么?
思来想去,尚在雏形,今日在这里只为探讨,此次动乱的结果望是蜕变。
首先,质变的前奏皆为量变,至少广为流传的哲学如是说。
第一次思想动乱前,我深陷于书本中。
十九岁之前,我很呆,很傻,在庞杂刻板的书海中翻滚着,迷失了自己,荒芜了岁月,错过了很多我愿称之为美好的人与事。当我的蚕衣剥开大半,我看到了光明,但你知道,久在樊笼里,这期间不经历刺激与挣扎,怎么会顺理成章地复得返自然?
积淀,积累,积攒,都是积得足够多了,或者你以为足够多了,又或者,空中飘来一个贵人,被你唤之为人生导师的人点醒了你,你才有机会褪去蚕茧,拨云见日。贵人我是没碰到,所以我在思想的牢狱中尝尽苦难,独守寂寥后,才堪堪披上蝉翼,踉跄地向空中扑闪。
可我邂逅了我的电影之神,我沉浸在电影里的时间,足有三年,我曾一天观赏七部,也曾一年看了900多部电影,我在电影的荧幕中醉生梦死,在光影里追寻生命的意义。
《谍影重重》《007大战皇家赌场》《碟中谍》三大间谍系列电影,便是我的电影启蒙,杰森伯恩,詹姆斯邦德,伊森亨特的故事太过经典,马特达蒙,汤姆克鲁斯,丹尼尔克雷格也成为我最初的男神战队。
从1896年的法国开始,我爱上了世界影坛的多姿多彩,欣赏了几千个黑与白的光影故事,从此,醉心于电影的黄金时代。
记忆力鼎盛时,我知晓超过百位电影导演,还能记住300多个外国电影演员的名字,对他们的处女作、代表作如数家珍。
那是我第一次热爱一种事物,第一次感受人间的繁花似锦。
那三年,我看了2000多部电影,人鬼妖魔、怪力乱神,无所不猎,无有不爱。
所有的新奇、所有的美好,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在大荧幕里向我袭来,这一切,统统滑入我的眼眸,丝丝流淌进脑海。
那期间,“第一次思想动乱”有了蜕变,但我的世界观西化了,我开始崇尚民主、向往自由。
别笑,看起来很傻对不对,后来我才明白,电影里追求的,以及受此影响的我所追求的,原生的土地给不了,异域的天空依然给不了。
我开始踩钢丝,行走于思想的刀刃,亲吻光影里迸发的活性物质,这使我大受裨益。
可蜕变的同时,你开始积攒新的思想活性物质,为你的第二次思想动乱储备能量,就这样,我又一次上路了。
第二次思想动乱前,我身处于光影的热爱末期与小说的热恋期间。
工作后,2016到2021年我在金融系统换了四份工作,这期间,我经历了一次人生挫折,我愿称之为:与恶魔交手的岁月。
这一段人生低谷里,我在惶恐中度过,尤其是第三个职业周期。
三个周期,我都不快乐,第三个周期更是伤痕累累,好在我躲进了小说里,在那里,我找到了一片世外桃源,精神世界极大地拓宽和延展了。
这又是一个颇为重要的三年,6000多万字的小说阅读,令我的情感融进了文字,真正体会到在文字的海洋中肆意徜徉的快感。
就这样,我开始在不知不觉间,有了妙笔生花的本领,开始简单地体验排列文字的美好。
当我缓缓趟过这黑暗的河流,爬上光明的彼岸时,在第四个职业周期才重新爱上这个世界。
2021,我开始爱自己;2022,我开始享受人生。
社会是提升自己最快的通道,前提是你找到了路,并走到了头。很多人和我一样,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没人指导,没人告诉你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人和事应该追求。
若不算孩稚时期,从上学时起,我足足花了13年,才隐约敲开社会的大门。
20岁,第一次思想动乱的变革,来的还是有点晚了。
我执拗、自卑、冷眼旁观着周围的一切,直至现在,刻度模糊后,面目全非。
现在的我常与人说,我是个低欲望的人,无论情感还是物质。其实我还想说,我是一个不愿将就的人,尤其是物质基础足够支撑精神生活后,更明确地传达这种“不将就”,但有一点我很欣慰,我没有抛弃与生俱来的一些“不讲究”。
有些人,我喜欢过,也仅止于此。有些事,我做过,但无风无浪。有些过往,似断壁残垣,似流沙石砾,在心头撞出过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坑,在被苦水一冲而散后,便一去不返了。
思想动乱,会将你的心绪又一次彻底地打散,直至搭建一个更坚定的心房,凝聚一只更坚固的心船,挂上崭新的帆布,载上全新的活性物质,由你亲手掌舵,向着新目标、新世界扬帆起航。
我有幸在最近触摸到第二次思想动乱的大门,这得益于这一年的写作,也得益于即将工作六年的短暂经历。
这一次,动乱的结果未知,可现在的我,比第一次更有把握,我做好了准备,我的灵魂更通透,我的经验更丰富,我的学识更有底蕴。总之,我更有底气。
现在的我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每天上下班来回37公里的路上,我坐在车里,身心格外澄净,那是我想要的感觉。
我可以说,我先前写的那句话:
“目之所及,皆为所爱;花丛尽处,皆为所往。”
我已经做到了,我因此而身心愉悦,我因此而无比满足。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无往不利的人,而不是一个无利不往的人。
我没有攀过高山,也没有见过大海,只蜗居一隅,便找寻到自己的灵魂,这很幸运,并且不觉得有多狭隘。
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想或可大成。你的眼界限制了你,你的脚步便会止步不前。
我想说,这个方向是对的,因为有前人走过并成功过。可你要放在心上,修好的路,要认真走,才有脚踏实地的真情实感。
可若是你走了,却不思不想,不闻不问,你的节奏会乱,没了节奏,你的人生曲谱跳脱后,便是空洞萎靡,清音难续。
多行有益,多说却无益,多思方为真意。
时代的变迁,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个体之间的距离都拉得很近,将遥远的世界通过各种途径展示在你的眼前,你已经比很多古人更了解这个世界,这是一个无比难得的机会,当然,诱惑力也足够令人瞠目结舌。而很多人不在乎这些,他们只在乎这种关系收不收费,解不解渴。
关系一词,十分微妙,侧重点的不同,发展方向也是千变万化,关系无独有偶,它在大千世界编织网络,因此会牵引出无数的泡泡,有人将泡泡凝聚成实体,有人遗憾的把它变成泡沫,弃之远去。
生活的魅力在于,你不用想着它,你只需享受它,换句话说,你要迁就它,不将就,却不能不迁就。
在电脑前,断断续续敲了两小时,洋洋洒洒三千字,梦里蹉跎过往事,却难掩风华不再,容颜将老的事实,多年后,终只剩精神屹立,信仰不休咯。
最后,还是那句话:“目之所及,皆为所爱;花丛尽处,皆为所往。”
※轻点关注,慢点阅读,花开一点正好,梦晚醒一刻最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