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强硬让自己记忆古代文学,很有用,但脑核超级痛。果然,学得痛苦才能入脑。想减轻大脑的负荷,我就给句子编了口诀。
例如:岑参和高适都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比较他们诗风异同。(1)从选材上......(2)从风格上......(3)从表现手法上......(4)从语言上......每一个序号后面都有大段文字,但知道这几个关键词我大致能把内容复述出来,可我不想1234这样记,就各抽一个字“材”“风”“法”“语”,倒过来就变成了“语法风采”。
再如:评价杜甫后期(入蜀以后)的作品:(1)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2)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3)对仗工整,注重炼字酌句。(4)以议论入诗。我各取“大”“沉”“仗”“议”而成“大臣仗义”,一下子就记完了。
这种编口诀的方法我是知道的,但不常用,我之前更多是用理解去串连,或直接死记。真正把领会到这方法的妙处是在听老师讲解肖八政治卷子之后,他选取那些冗杂又孤立的选项的一两个字眼串连成句,简便又好记。我就想可以试着用一下。
本来不打算政治视频的——肖八卷子选择题我已经订正过来,知道错因在哪,听视频又费时间。但本着不要让自己封闭自大的理念,我还是去听了,不合意就停嘛。没想到,很多题目我虽记住了正确选项,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有一些延伸拓展的知识我是忽略了的。“幸好听了,不然真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知识盲区!”所以我这几天连续听了6套卷子的讲解视频,亦觉获益不少。此外,还在今晚将课堂上的“编口诀”的方法应用到专业课上了。
虚心学习,往往会有所收获。明己不足,而后改之,也是心性的历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