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幻想,假如生活出现奇迹,某天,突然出现一位神仙,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重新选择什么呢?毫无疑问,我定是要选择人生可以重来的机会。
假如人生能够重来,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是从娘肚子里,从呱呱坠地,从懵懂记事,还是从可以自己做出选择,或者从步入社会?……倏忽之间,人生已然过去四十一年,究竟要从这四十一年里的哪个阶段开始呢?
你看,假设有这样一次机会降临,都让人如此纠结。倘若真有,不知道会把人难成什么样。
选择从娘肚子里开始,不行,舍不得生育养育我多年直到现在还在为我挂心的老母亲。
选择从呱呱坠地开始,婴儿时期一切全凭父母,还没有自己的意识呢,也不行。
选择从懵懂记事开始,环境没变所能记得的仍然是必须会发生的那些事儿,还是不行。
选择从自己可以做出选择的时候开始,能够自己做出选择,必定是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才可以的。“人上十岁知天命”。十一岁,我上初中了。那么,就选择进入初中之后重新开始吧。
我以平平的成绩入了初中,我无比庆幸,要知道农村孩子,半数以上连初中也上不了呢。
我所就读的,那时候的初中,老师几乎都是边教学边务农的。那时候的初中,同学们几乎都是相邻几个村的,也就是说,你的同桌不是你的堂兄堂弟,就是你的小学同学,再不就是你的表姐妹,极少有不知根知底的。知根知底在一起好玩啊,你如果成绩好点,成绩不好的怎么着也要把你拉下来。那时候的初中,没有双休日,学校只供饭不管菜,我们常常到周三就只能吃豆瓣酱拌饭了,有的甚至吃白饭。
那时候的初中,极少有同学考高中;成绩好的都考中专,师范,成绩一般的属“商品粮”的就读技校,这两种同学往后也便有了一般人想不到的“铁饭碗”;绝大多数初中毕业便回家学艺或者务农了;不属“商品粮”成绩一般又想继续读书的,也不是不可能,有一种不包工作不包户口的职业中专,便是提供给这一部分同学的机会。
那时候的初中,好多现象就如家常便饭,司空见惯。
自习课,老师靠在讲台上打瞌睡,学生趴在课桌上也打瞌睡,或者用课本蒙着宣纸画画儿,或者传纸条,或者有同学自顾自说话像讲单口相声,引得周围窃笑声不断……
周三或者周四,晚自习后,那些豆瓣拌饭以及吃白饭的同学们,便三三俩俩约好,等熄灯铃响了老师查完寝后,就相继跑过操场越过树林,在不知被谁打了个洞的院墙边汇合,然后鱼贯穿洞而过,趁夜色一路飞奔回家拿菜去……
周末在家,三下两下把作业写完,就得帮父母干农活。父母忙啊,一天到晚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吃饭都是匆匆忙忙的,已长成青少年的我们能不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么?至于作业质量如何,父母自然是没时间关心的,不会的题目,我们也从来没有问的习惯,不会就不会吧,只要能把空白处填满能交差就行了。
那时候整体环境就是这样的。资质平平的我该如何重新开始破除万难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呢?除非我有超常的定力超常的刻苦精神。事实是,我没有。成绩提不上去,就失去了跳出农门的机会。然而,我不想回家务农,对学艺又不甚了解,想来想去,还是会想到读书。想读书还是得进职业中专。
也就是说,到了自己可以选择的年龄,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我仍然是没的选择。
只能选择从步入社会开始了。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