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宰相谢安

宰相谢安

作者: 微醺_dc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23:03 被阅读0次

谢安是东晋的救星。他先是在淝水之战中打败了苻坚,后来又凭借一己之力压制桓温,保了东晋二、三十年代的平安。

其实,很多人都认为谢安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名士。因为他的不出山在一些人看来很做,不像是一个真正的名士所为。比如说他的出山,简直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而且如果看看谢安的生平的话,你会发现他以前可帮过他弟弟打仗的。结合生活实际,很容易看出谢安是一个很有权力欲的人。

魏晋风度,最重要的是率真,随性而行。这就是为什么像桓温这样公然宣称宁可遗臭万年,也不肯虚度一生的人我们会认为非常的可爱。像谢安这样的,反而有沽名钓誉之嫌。

其实谢安的雅量,也可能在演戏。

淝水之战得胜后,捷报传回之后,谢安的淡然想必是家喻户晓,但之后谢安表现出来的激动知道的人也不少,这恰恰证明了谢安从骨子里来看就不是一个恬淡的、甘于归隐于山林的人,反而就是一个俗人,而且是一个很能装的俗人。

可以看出这点的还有很多。《世说新语.尤悔》中提及,谢安在谢奕的葬礼上回来时,“手取车柱撞驭人,声色俱厉。”从这里足以看出谢安是个俗人。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古文:“谢太傅于东船行,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从横,撞人触岸,公初不呵谴。人谓公常无嗔喜。曾送兄征西葬还,日莫雨驶,小人皆醉,不可处分。公乃于车中手取车柱撞驭人,声色甚厉。夫以水性沉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迫隘之地,无得保其夷粹。”最后一句作者认为谢安“声色俱厉”是因为被逼急了,但我不认同。王献之房间着火了都“徐扶凭而出”,这可是比谢安遇上的更危急的情况。因此我认为这一则只能证明谢安非常的能演。

《世说新语.商誉》中的第八篇也可看出谢安是骨子里没有太多的雅量。那一篇中,王长史对谢安的评价是“为来逼人”。

“逼”可不是什么好字,意思是“逼迫,胁迫”。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谢安的性格与王敦几乎没什么区别。

综合以上结论,我发现:谢安是一个权力欲超强,非常跋扈的奥斯卡影帝。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从前船小,质量不好,浙江一带海域可是风暴汇集之地。谢安当年乘着一条小木船出海游玩,风浪渐大,船晃来晃去,船上其他人都很慌,只有谢安镇定自如。

当年桓温欲杀谢安、王坦之,是谢安镇定自若,“讽'浩浩洪流'”,拯救了他们俩。

当年......

或许这些都是谢安装的,但他装出了水平。

他或许不率真,但他的气量,似大海,镇安朝野。

他就是那一片太平洋,或许不清,但也远非那些清湛的溪流可比。

谢安,名不虚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宰相谢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aa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