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徐君宝,这是我的“每天一篇文章”第568篇文章(2020年6月28日)
1、个人求学经历
我来自江苏南京的一个农村,爸妈读书并不多,爸爸初中学历,妈妈文盲没有上过学,但是姐姐和我都是村里的“学霸”,从小读书成绩还不错,在全校都是能排上名次的。过来人都知道,读书是最花钱的事,别人家的孩子早早毕业就可以去赚钱补贴家用了,我们家会因为孩子读书好而要花费大量积蓄,持续的一贫如洗。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常常是要借钱给我们上学交学费的。
1994年,姐姐初中毕业,中考成绩是全校第二名,当时最优秀的学生第一志愿都是要去读高中的,成绩其次的学生才能去读师范、大专、中专。当时全县最好的高中就是“六合一中”(现在更名为“南京市六合区高级中学”),这是每位学生必填的第一志愿。姐姐眼看就会被第一志愿录取,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父母却很发愁,如果姐姐再读三年高中,未来估计还要读四年大学。关键我这个弟弟(当时读初一),看起来也是要一路读下去,这些消息对于家庭来说,是巨大的压力。于是,父母动员姐姐,放弃读高中的想法,改读三年师范,早点毕业赚钱,补贴家用,这样我这个弟弟还有机会读大学。我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是家里的男孩,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会影响他们的决策。最终,家里托关系,才让姐姐第一志愿不被录取,姐姐按照第二志愿去读了师范学校,三年之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工作赚钱支持我读高中、读大学。
我的求学经历也很顺利,小学、初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高中考上了“六合一中”(姐姐原本应该要去读的最好的高中);1999年来到美丽的厦门大学,2003年保送读研究生,2006年研究生毕业。我感觉在“象牙塔”里待的比较久的人,确实能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快乐,但有时也会活的比较理想主义,甚至安逸而缺乏斗志。
2、商业地产之路
当时因研究生导师介绍实习工作的缘故,进入了当时比较火热的商业地产行业,毕业后就去了一家地产策划公司,这一份工作做了大约8年时间,之后又去了中骏置业、万达集团等知名地产上市公司。当我从万达集团离开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之所以会去思考,是因为内心一直不能平静,我总是不甘于一辈子从事商业地产。
当时我35岁,我总是陷入思考人生的意义而没有答案。但是,冥冥之中,我又感觉到“文化教育事业”才是我热衷的事业;后半生,我应该要为自己活一次,于是顶住各种压力,最大的压力就是家庭经济的压力,笃定了一定要转行。
3、知识付费和文化教育之路
心中有了方向,就会带来许多缘分,经同学介绍,我结识了“樊登读书”,在此,我也特别感谢我人生的贵人张金城先生,他为我提供了“樊登读书”这个美好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为自己的梦想而活,并从事自己所热爱的行业,也借此机会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当然也包括在座许多盛和塾的灵魂之友。
在推广“樊登读书”的三年时光里,我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发展给知识传播和教育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从供应端来看,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变得非常容易;从需求端来看,获取知识也变得十分便捷,但是各类知识和课程多而杂,学习焦虑现象充斥整个社会。
这给我们这个时代从事文化教育行业的人,提供了深入思考的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