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就像燎原之火点燃了亿万中华儿女内心对中华诗词的热情。谈及中国诗词,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星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千古流传成为滋养和和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那么,苏轼为何会能写出这些流传千古的佳作?这其中又蕴含着苏轼怎样的人生况味呢?我们先从苏轼的名字说起。
苏轼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其父亲和弟弟苏辙都有很高的文学造诣,父子三人一起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人选,苏轼在政治上也有很高的地位,曾官居三品,相当于国家部级干部。
关于苏轼的名字由来,其父苏洵于1047年专门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做了详细的说明。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轼: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文章大意如下: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但作扶手的横木,唯独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尽管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苏轼啊,我担心的是你因不会装饰自己的外表,而让别人不知道你的作用啊。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从来都不参与其中。尽管这样,遇到车翻、马死的灾难,祸患也从来波及不到车轮印。这车轮印,是善于处在祸福之间的。苏辙啊,我知道你是可以免于灾祸的。
正所谓知子莫如父,苏洵想告诉苏轼:我之所以给你取名为轼,就是想提醒你,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必然会招致嫉妒,希望你在今后能收敛锋芒,就像车轼一样,虽然身处要位,但很善于掩饰和保护自己。
苏轼日后的经历真真切切地印证了其父苏洵的话,苏轼身处高位,却生性耿直坦率,不善于掩饰自己。面对如新党重臣和当朝宰相王安石等,只要有不同的想法都会毫不掩饰的说出来,因此落得多次被发配边远地区的下场。这也正是他可爱的地方,也是大家喜欢他的地方。回顾苏轼这一生的经历,确实人如其名,尽管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和挫折,但其无论诗词上的成就和影响力,还是在官场上的作用,注定他要显耀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