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A
【ggc原创】道生一:OneNote的为器之道

【ggc原创】道生一:OneNote的为器之道

作者: ggc之走 | 来源:发表于2016-03-16 22:51 被阅读239次

缘起

本地存有大量PDF文档,急需软件来管理,一则条目清晰,二则用途清楚。试用了几款文献管理软件(原文【原创】文献管理软件试用报告20160214)后,结合知乎精华回答,加上自己的思考,最终决定,用OneNote作为我的知识管理软件(此时我的需求已经变为“知识管理”)。

大道至简

成功安装OneNote后,会发现它的界面符合“奥卡姆剃刀”所述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原理——没有任何一个笔记本模板,没有!用户需要并且能够自定义所需的笔记本结构和运行规则。

OneNote对各类资源的整合性非常强,能使存放在各处、各类形式的资源,以超链接的方式关联起来,定位清晰,使用起来跳转流畅。

不过,多终端使用、云端同步功能稍弱,用惯Evernote的用户可能不能忍,我也一样。因此,OneNote在采集信息上表现一般,但用于整理信息非常强大,我常用的几个功能见下:

·打印至OneNote

·标记

·绘图笔

·[[]]超链接

·搜索

其实,以上功能也并不特别,OneNote令人感叹之处在于它是一款具有宏大宇宙观的软件

宏大的宇宙观

借助OneNote构筑个人知识体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自下而上构建,自上而下管理”过程。

思考从具体的知识点(此谓“下”)开始,逐步深入或者拓展,我的OneNote笔记本内纪录了感兴趣的关键词和相关资料,这毫无新意,每个人都是怎么做的。

OneNote惊艳到我的地方在于——能够对具体的知识点(下)进行嵌套式的向“上”归类,这似乎也毫无新意,不过是树状生长罢了。

树状结构

但是,如果下还有下,而上又有上呢?我们的关注点往往并不是知识体系的最底层或最顶层,所以用OneNote建设的个人知识体系是可以向上生长,也可以向下扎根的生命体,并不是大而全却枯燥无味的百科全书。

还有一种情况常常会遇到,一个具体的“子”知识点需要向上归为好几个“父”类别,这种情况暴露了我们所熟悉的“文件夹套文件夹”的树状资源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那么索性抛弃树状结构,改为扁平状标签管理+搜索模式好了(Evernote的设计思路)。扁平模式在信息量超过临界值(具体多少有待论证)后,知识管理效率会下降。你曾遇到过标签过多,想要给标签建立树状结构的情况?如果有,那么树状结构的弊端在标签管理中又出现了;干脆放弃个人知识体系构建吧,有问题就问Google,大多数人都这么干不是么?Google出来的信息过载又怎么处理?(扯远了,这涉及到个人知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本文默认的前提是需要构建个人知识体系,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工具建)。

简单的说,在个人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会遇到树状结构狭隘,扁平结构散乱的问题。

扁平结构

OneNote构建的个人知识体系是立体网状的,网状结构=树状的逻辑+扁平的关联。这种网状结构能够实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嵌套,最后的结果大概是能实现一个闭环吧(我的猜测)?并且实现工具非常简单——超链接。

那么用OneNote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有哪些不足呢?一是网状结构的建设难点在于树状逻辑结构的搭建强依赖于个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二是知识点嵌套无法智能实现(由于数据有限,以及个人能力所限无法实现关键词算法),所以只能手动关联比较慢。以上两点仔细想想也不算劣势,正因为需要不断学习,并且持续思考,建构的知识体系个性化极强,后续的资源检索和利用的效率反而因此得到提高。

所以没有缺点吗?有!那就是个人知识体系一定是不完整的,而且构建永无止境却也无法实现完整。深深的宿命感袭来,相对于浩渺宇宙,人类认识太过微不足道。你知道吗?单就0和1之间就有无穷的实数,无穷大减去无穷大还可以等于无穷大!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要真的弄懂康托集合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后记

文中图片源自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网站

文中文字为原创,本人保留权利

“好好看:世界的全部秘密都藏在这些简单的形式下面了。就象梵高用一把单垫椅子,德加或莫奈用一个丑女人做题材,画出杰作一样……”

相关文章

  • 【ggc原创】道生一:OneNote的为器之道

    缘起 本地存有大量PDF文档,急需软件来管理,一则条目清晰,二则用途清楚。试用了几款文献管理软件(原文【原创】文献...

  • 道生万物,还是物在道先

    形之上者谓之道,形之下者谓之器。存在为器,本质谓道,道在器上,还是器在道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 道家思想篇二十九

    道 道亦道,道可道。 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为乾,地为坤,这是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 百尝 | 要学喝酒?首先你得有个杯

    有道是“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之道也就是礼仪之道,子曰:“器以藏礼”,器为载体,礼与道皆在其中矣,而酒器乃礼器之...

  • 百尝 | 要学喝酒?首先你得有个杯

    有道是“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之道也就是礼仪之道,子曰:“器以藏礼”,器为载体,礼与道皆在其中矣,而酒器乃礼器之...

  • 【玉道智慧】第二模块第六讲: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土之精为石;石之精为玉;玉之精为和玉。 一、对玉的认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中华智慧是”道器合...

  • 《文化苦旅》都江堰

    道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之道,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道无处不在,却在都江堰作了一次集中呈现。 ...

  • 《文化苦旅——都江堰》

    通过描写,把都江堰的水都写活了。道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之道,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道无处不在,...

  • 一日道

    道之不行久矣,谬也。道之行,犹日月之行,盍止焉?惟中庸之道不行,中正之道不行。万物生而由道,由是,中正之道生善与礼...

  • 印稿记录 《不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君子不器,以求道。 道则通达天下,术则各在人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ggc原创】道生一:OneNote的为器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bihttx.html